隨著藍委罷免案vs.綠委罷免案的成案數來到驚人的35:0,以及賴清德總統在3月15日的活動中以預錄影片將在野黨貼上「親中勢力、黑金王朝」的標籤,現在應該沒有任何台灣人會懷疑大罷免就是賴清德支持、主導的一次針對在野黨的政治殲滅行動。
如今再追究哪位在野黨政治人物要為「以罷制罷」失利及誤判賴清德意圖負責已無意義,為了避免輿論形勢持續往執政黨傾斜,在野黨必須在一週內做出強有力的回應。筆者也直接進入重點,提出對國民黨下階段操作的建言,希望能避免台灣民主政治的滅頂之災。
1.在野巨頭必須立刻集結:
部分在野人士認為,多個可信民調機構的數字均顯示多數人民反對大罷免,因此認為在野陣營有足夠的底氣「冷處理」大罷免,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回顧2004年總統大選,陳水扁推出「牽手護台灣」、「公投入聯」等一系列政治操作,把原本落後連宋配近30%的民調逆勢翻轉,可見操作民族主義的威力。當年泛藍陣營的民調板塊遠勝綠營都被翻轉,如今藍白合計的政治勢力還不如當年的國親,怎麼可以老神在在?把自己的政治命運押注在一盤散沙的民意,如同政治自殺。
其次,政治動員除了講究意識形態、論述和組織力,某種程度是「頭人」的魅力對決。賴清德原本站在第二線觀望大罷免的進展,目睹多達35案突破第一階段,在野黨又積弱不振,他才敢戰到第一線吹起總攻號角。當綠營主帥披掛上陣,明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個人的政治能量已經不能抗衡,假使盧秀燕為首的藍營諸侯及韓國瑜為首的黨內實力派不趕快集結在朱立倫身旁,用他們整體的政治能量對抗賴清德,最後結果就是被綠營逐一消滅。
除國民黨外,民眾黨也不能置身事外。藍白唇亡齒寒,路人皆知,柯文哲被司法折磨到無法見老父最後一面的慘況還在眼前,如果黃國昌為首的民眾黨中央此刻還想藉機跟藍營談條件,索求2026地方首長的提名權,就是昧於大勢,自取滅亡。倘若民眾黨協助國民黨打贏2025大罷免,重創賴清德的政治聲望,又能挽救台灣民主於危亡,選民會不記得民眾黨的功勳嗎?還會不給民眾黨更大的空間嗎?
2.「以罷制罷」優於「倒閣改選」:
現在6-7成的民意反對大罷免,不是肯定在野立委的表現,也不是認同在野黨的路線,而是單純不希望社會因此陷入動亂,使得經濟民生受到傷害。如果在野陣營因為第一階段罷免連署的結果不如預期,就貿然發動倒閣,民進黨可以輕而易舉把「毀台亂政」的帽子反扣到在野陣營頭上,到時候在野黨連少數可以倚仗的民意優勢都會蕩然無存。
(相關報導:
風評:無法下檔的民粹驚悚劇
|
更多文章
)
以官渡之戰做比方,袁紹連續在白馬之戰等先頭戰失利,折損顏良、文醜等大將,不思整頓兵馬,另尋良機開戰,也沒有採用田豐、沮授的建議以游擊戰與消耗戰讓資源相對劣勢的曹操疲於奔命,而是貿然將全軍推進至官渡與曹操相持,最終導致慘敗。同樣地,在野陣營有主流民意支撐,但「兵多不整」如同袁紹,現在更不能自亂陣腳、尋求短期決戰,而是應設法鞏固民意的多數優勢,用問政、揭弊等方式削減民進黨的民意支持,並用「精準罷免」將有限資源重點配置在較容易被罷免的綠營少數立委身上。屆時只要多數民意支持,縱使有少數藍委被罷,也還有補選機會,不至於傷筋動骨,更可以藉機拉下幾位綠委。
只要大罷免在耗費舉國大半年精力之後,朝野最終仍打成平局,對執政的民進黨就是傷害。民意對這種不顧民生的濫罷的反彈將會反映在2026年的地方選舉上,同時「財劃法」修正案讓地方政府擁有更多資源的優勢,將會在未來一年內逐漸發酵。結合各種因素,在野陣營贏得2026、進而直取2028的勝率將大幅提升。就是這種未來,才激起賴清德不顧國政空轉與社會對立也要提早發起大罷免「翻桌」,在野陣營豈可放著「穩中求勝」的大招不用,因為一時恐慌情緒就跟著對手出牌?
3.微調論述順序—首先是「大罷免傷害經濟」、其次是「大罷免威脅民主」,最後才是「大罷免不利兩岸和平」:
朱立倫主席對「賴十七條」的第一時間回應,已經被部分時事評論員批評是「劃錯重點」,因為他通篇在講「兩岸和平」、「台灣民主」陷入危機,不僅不是一般庶民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更坐實在野黨就是「親中勢力」的不實指控。而且該篇聲明重蹈過去國民黨聲明的覆轍,過於冗長、塞滿庶民聽不懂、媒體難以引用下標、外國駐台機構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傳布效果的確不佳。
筆者鄭重建議:國民黨對大罷免的論述次序要調整,將庶民會重視的論點放在前面加強處理,強調大罷免會讓社會動盪、外資更對台灣失去信心,人心惶惶不利消費和產業發展,更何況還有即將上路的電價上漲,最終只是讓人民日子更艱苦而已,這才能爭取更多庶民站在反對黨這邊。君不見「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顯示,低教育程度、老年選民是支持大罷免的主力?如果可以用「日子歹過」的論述爭取這批選民的認同,大罷免就會不戰自潰。至於大罷免威脅民主、不利兩岸關係,都是對知識份子、資產階級的訴求,這些人員本就反對大罷免,根本不需要在野陣營過多的說服。
4.在野陣營要展現對國防、民防和心防的重視:
近年來兩岸關係陷入緊張,中共不僅幾乎每天派遣機艦繞台,也數度發動大規模對台軍演,更以「法律戰、文宣戰及心理戰」等「三戰」策略對台發動「認知戰」。然而,在野陣營對國防、民防及心防等相關議題,乃至台美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甚少著墨,予外界的印象是「藍白聯手大刪國防預算」、「藍白反對『潛艦國造』」,甚至將在野陣營認為是中共派在台灣的「第五縱隊」,這些錯誤的刻板印象都加深一部分台灣選民對在野黨的誤解,給大罷免添加柴火。
如果在野黨想在國防相關議題上扳回一成,不要讓選民一想到藍白在國防議題上的表現就想起吳斯懷、馬文君、陳玉珍等人的臉孔,而是能聯想到江啟臣、陳永康等具備外交國防專業也形象清新的在野黨立委,就必須在加強國防、反制「三戰」及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等議題上的論述與實際作為。
(相關報導:
風評:無法下檔的民粹驚悚劇
|
更多文章
)
筆者建議,在野黨要發揮自己掌握地方政府及綿密地方人際網路的優勢,既然民進黨政府不邀請在野陣營參與相關演練,還把在野黨「抹紅」,在野陣營完全可以自己在地方籌辦以防災為名義的實際演練,也可以透過友好媒體及智庫辦理相關兵棋推演,邀請藍營執政縣市、媒體、各國駐台使節共同觀摩。在野黨立委在立法院對外交國防議題的問政也要拿出專業度,黨中央必要時應該促請立院黨團協助約束少部分立場偏激的不分區或深藍區域立委的發言。
5.說服美、日等重要友盟國家不要選邊站:
部分在野人士宣稱,朱立倫為首的黨中央近年來銳意經營對外關係,讓國民黨重新恢復與國際社會的有效聯繫,但各方面透露的消息都顯示出這樣的評估有過於樂觀之嫌。從川普任命的國安官員在參議院聽證會上的發言,即可看出仍有美方人士對在野黨是否親中存有疑慮。
要降低外部因素的干擾,在野陣營應該立即尋求與美、日等重要友盟國家駐台人員就大罷免、反制中共侵台等議題加強溝通,讓對方將「大罷免製造台灣內部及台海動盪,不符合台灣人民及國際社會利益」及「在野陣營絕對支持與民主國家的安全合作,共同抵禦中共擴張」等訊息帶回首府,力勸母國政府至少保持中立;同時,國民黨駐美代表處也要加強聯絡若干曾發表質疑台灣在野黨聲音的美國國會議員,勿讓民進黨以「三人成虎」的抹黑手段進一步讓友盟國家誤認在野黨是親近中國、反對民主的勢力,從而支持或默許賴政府發動的大罷免。
相信有識之士都同意,當今是解嚴後台灣民主最危險的一刻。賴清德以台灣全民及兩岸關係為籌碼發起的豪賭,不僅可能斲傷台灣民主,更有可能讓兩岸爆發衝突的機率遽增。在野陣營能否齊心合力擋下大罷免,關係著台灣人民的福祉與區域安全的未來,不應再有誤判或猶豫,只有效法南韓在野黨的智慧與勇氣,全力進前,才能擋下如狼似虎的執政當局,讓團結與和平成為台灣內外的主旋律。在野諸公,其有意乎?
(相關報導:
風評:無法下檔的民粹驚悚劇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