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賣超不手軟!台股單週重挫2.7%、遭提款38億美元淪亞洲最慘,法人這樣解讀

外資賣壓持續籠罩亞洲股市,上週台股下挫2.69%,表現吊車尾。(資料照,曾原信攝)

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猶存,投資人對於美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產生疑慮,恐慌情緒高漲,外資賣壓持續籠罩市場。觀察資金流向,上週亞股僅有菲律賓維持淨流入,其他市場再度慘遭外資提款,台韓股市賣壓尤其沉重,台股單週遭外資賣超近38億美元,南韓遭減持超過15億美元,東協市場則以馬來西亞遭賣超逾3億美元最高,泰國、雙印也遭提款逾2億美元。

從股市表現來看,上週陸股、韓股、越南力守正報酬,其中又以陸股單週上漲1.59%居冠,其他亞股則是全數收跌,包括台灣、泰國、馬來西亞股市單週跌幅都超過2%,台股更是下挫2.69%吊車尾,反觀同樣面臨外資賣壓的韓國股市,在內資力挺之下維持0.11%週線漲幅。

資料來源:Bloomberg,保德信整理
 

PGIM Jennison美國成長基金產品經理彭子芸表示,受到關稅戰影響,美國經濟面臨兩難,上週美國公布2月CPI及PPI,儘管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通膨持續降溫,但市場依舊擔心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將在未來幾個月推高多數商品成本。

不僅股市受到衝擊,上週美債殖利率呈現先跌後升格局,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前週相比幾乎持平,大約落在4.3%左右,仍處於今年以來相對低的水準,主要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反覆、美國經濟衰退擔憂,以及美國最新通膨數據放緩影響。市場本週將聚焦聯準會(Fed)利率會議,目前預期考量關稅政策存在極高不確定性的影響,利率將按兵不動。

中國股市強漲 經濟仍面臨通縮壓力

針對上週表陸股現相對強勢,PGIM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陳舜津指出,除了中國股市本身基期較低,可望於近期再度推出利多政策,包括中國國務院近日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透過8大項共30細項,全方位擴大中國內需求,增加民眾收入,並且透過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慧穿戴、機器人等新技術新產品,帶動高成長性消費需求,並於今(1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提振消費政策,提振市場投資情緒。

但從經濟面來看,中國經濟仍存壓力。陳舜津說明,中國2月CPI年減-0.7%,為13個月以來首見負值,本次CPI下降原因包括春節錯月、2月蔬菜價格因氣候影響而明顯下滑、汽車等商品降價促銷等。

至於2月PPI,更是受到春節前後為工業生產淡季、煤炭加工價格大幅下降、國際油價下跌等影響,呈現年減2.2%,反映出中國經濟仍面臨通縮壓力,建議持續追蹤相關數據走勢。

台股還未收復年線 前景並不悲觀

台股經過近期這波明顯拉回之後,今日展現反彈攻勢,指數終場上漲150.58點或0.69%,收在22118.63點,但仍未收復年線。保德信市值動能50 ETF(009803)經理人張芷菱表示,雖然短期市場對AI產業的成長速度有調整,但從中長期來看,AI需求仍在持續擴展,應用範圍從高階數據中心擴展至終端設備,將進一步推動台廠供應鏈的業績成長,預期隨著新一代AI晶片與AI伺服器的推出,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優勢仍將持續增強。

張芷菱分析,從指標電子代工廠近期法說,可以看出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仍強,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鴻海上週五召開法說會,公布2024年財報全年淨利達到1527億元,EPS達11.01元,創下2008年度以來新高,並且宣布今年每股將配發5.8元現金股利,創下自1991年上市以來新高。

鴻海表示,去年第四季營收強勁成長主要因為電腦終端、元件及其他產品表現優於預期,公司樂觀期待2025年全年仍會有強勁成長的表現,同時反映台廠供應鏈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張芷菱認為,雖然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14%,比起前次預測的3.29%小幅下修,但主要是因為2024年基期較高,而非經濟動能下滑,這也代表台灣經濟仍然處於成長軌道,企業獲利預期將保持穩定增長。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