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集團的手法越來越高明,利用社交媒體、即時通訊軟體,甚至偽裝成專業投資平台,讓人誤以為自己正進行合法投資,但實際上這些錢卻進入了詐騙分子的口袋。不少人因為貪圖高報酬,或是誤信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廣告,最後血本無歸,甚至背上沉重的債務。這些詐騙行為不僅讓許多家庭陷入經濟困境,也衝擊了整體社會對金融市場的信任。
詐騙集團不只是單靠話術,他們已經會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社群分析,甚至跨國洗錢機制來躲避政府的監管,讓傳統的偵查方法難以奏效。因此,政府與金融機構必須改變策略,更需善用AI來打擊這類詐騙行為,從偵測到預防,建立更完善的防護機制,讓老百姓不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AI技術可以大幅提升偵查詐騙的能力。現在的人工智慧系統可以透過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快速比對網路上的投資廣告、交易紀錄以及社群媒體上的討論內容,找出潛在的詐騙活動。例如,AI可以辨識常見的詐騙關鍵字,分析可疑的投資網站,甚至可以監測社群平台上某些不斷更換名稱但卻推廣相似投資方案的帳號,從而及早發現異常並進行通報。
此外,AI還能幫助政府與金融業建立更有效的監控機制。例如,它可以整合不同平台的數據,追蹤哪些帳戶有異常的金流活動,哪些投資廣告短時間內突然大量曝光,甚至可以分析這些詐騙訊息的來源,鎖定詐騙組織的核心成員。透過這些技術,執法單位能夠更迅速地介入調查,避免更多人上當受騙。
然而,偵查只是其中一部分,如何預防詐騙更是關鍵。許多受害者之所以會上當,往往是因為他們對投資詐騙訊息的認識不足(資訊落差),或者在做決策時缺乏足夠的資訊造成「資訊壁壘」效應。AI可以幫助建立智能預警系統,例如監控金融市場上的異常交易,當某些投資標的的回報率遠高於市場平均時,系統可以自動提醒投資人這可能是詐騙陷阱。此外,政府與企業可以利用AI來分析投資人的搜尋行為,當有人查詢高風險的投資方案時,AI可以主動推播防詐騙資訊,提醒他們注意潛在風險。
另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是智能客服與強化人民正確投資教育。現在許多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導入AI客服,但若能進一步發展專門的防詐騙客服系統,幫助投資人即時辨別可疑資訊,將能大幅降低受害機率。例如,當有人收到陌生人的投資邀約時,可以透過AI客服來查詢該投資計畫是否曾被標記為詐騙案例,或者系統可以自動檢測該計畫的網站是否存在可疑的運作模式,並即時給予警告。
當然,要讓AI發揮最大效用,政府也需要建立更完整的防詐機制。例如,金融監管機構應該與社交平台、銀行、證券公司等單位合作,建立跨平台的數據共享機制,讓AI能夠獲取更全面的資訊,準確識別詐騙模式。此外,政府應該與民間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發更強大的詐騙偵測技術,確保這些技術能夠符合隱私法規,避免侵犯用戶權益。最後,政府還應該加強資安防護與定期演練,模擬不同類型的AI詐騙攻擊,以提升應對能力。
AI的發展為打擊詐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透過大數據分析、異常行為偵測與社交網絡圖譜分析,政府與金融機構可以更有效地遏止詐騙行為。同樣的道理,詐騙集團也會利用AI技術來設計更精密及難被發現的詐騙手法,若政府與企業的防禦能力無法同步升級,就可能導致AI反而成為詐騙犯罪的幫兇,到那個時候全民可真的就變BI(悲哀)了! (相關報導: 看到1簡訊千萬不要點!台灣最新詐騙「存款個資瞬間被盜」,警方教4招有效防詐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