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雄觀點:美國強搶台積電,台灣能怎樣?

美國強搶台積電,台灣還要感恩戴德。圖為總統賴清德(左)、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於總統府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台積電日前宣布將在美國擴大投資一千億美元,總統賴清德六日偕同美國返台的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中強調,政府在台積電赴美投資過程中,並沒有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魏哲家也說現在加大投資,是因為美國客戶需求量非常大,但仍引發國人質疑。媒體人黃暐瀚在臉書發文建議民眾反向思考,面對美國關稅施壓與川普翻臉生氣,「不然,要怎樣?」

黃暐瀚的說詞從好的一面來看,道盡了一個小國面對大國強徵豪取的悲哀;從壞的一面來說,卻精準地描述了一個三姓家奴苟且偏安的心態。黃在馬英九執政時期與總統府關係交好,在他問「不然,要怎樣?」之前,其實應該先問問「馬政府當初是如何做的?」

美國對台施壓並非新事,從美豬美牛進口、國防武器軍售、到台積電赴美投資,在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執政時便一直是台美交涉的重要議題。平心而論,「小國無外交」,因此台灣在面對美國的經濟索求時,一般是處於較被動的姿態,在這種時候,便越加突顯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與外交專業談判的重要性。

馬英九執政時採取「親美和中」的外交模糊策略,在美中台三方槓桿取得一個動態的平衡,一面與美國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一面與中國和平交流,加強經貿往來。這種「不靠邊站」的外交智慧,務實不務虛,既在中方取得經濟貿易的紅利,也在美方取得民主盟友的立場,這才是小國安身立命的保命符。

歷史告訴我們,小國跟大國正面對抗,悲多於喜。小國無法以力取勝,更無法以悲情或義和團的蠻勇取勝,小國必須「以智取勝」,智慧、務實、柔軟,才是小國在風雲變幻與詭譎多變的列強競爭中,所應該謀求的生存之道。

因此面對美國搶取台積電,台灣能夠怎麼辦呢?「牽中制美,牽美制中」才是最高端的外交手腕,可惜蔡英文、賴清德上台以後,破壞了中美台三方的槓桿平衡,一味傾美,散盡了手中談判的籌碼,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十足的「兒皇帝」,既無底線,又怎能埋怨美國對台灣的眈眈逐逐,予取予求呢?

面對中國的崛起,台灣內部一直糾結於獨立或統一的紛紛擾擾。老實說,台灣獨立或統一都不是目前最該在意的,台灣如果獨立了,但充滿了一群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的台派信衆,那有什麼價值呢?台灣如果統一了,但多的是一群西瓜偎大邊、趨炎附勢如黃暐瀚評論員的奴民,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要先讓自己好,讓社會好,讓國家好,讓台灣的土地好,讓人民的生活好,然後再來談獨立或統一才有實質意義。

因此台灣現在最需要的不是獨派也不是統派,而是能夠務實理性,重視邏輯,懂得處理優先次序,先後緩急的「自立自強派」。台積電是一間偉大的公司,是台灣的技術強項,更是台灣的實力展現,從邏輯而言,本就該留在台灣發揚光大,一面增加國家稅收,一面創造高端的就業人才,豈有增加數倍的製造成本,把技術跟人才帶到國外設廠荒謬的「壯大台灣」呢?這是典型的務虛不務實,敲響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出走,科技人才流失的喪國警鐘。 (相關報導: 風評:趕走核電.送走台積電─台灣剩下大罷免 更多文章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