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一切照著劇本,食藥署在一個假日,通過了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EUA);毫無疑問,劇本該有的「番外篇」一樣不少:質疑聲浪依舊不減;國民黨加碼演出,控告衛福部長陳時中、食藥署長吳秀梅「圖利」,官司告不告得成,或有兩說,畢竟總有人相信法院永遠有一個政黨開;可以肯定的是,「(高端)疫苗的故事」,將壓過「防疫的故事」,成為二0二一年台灣抗疫的主旋律。
「疫苗的故事」壓過「 防疫的故事」
這個故事最終是喜劇?還是悲劇?甚至只是一場爛尾劇?此刻不宜過早定論,可以確定的是,一、蔡政府的防疫神話因為疫苗破滅了;二、疫苗主宰了政府防疫功過,國際疫苗被擠壓成龍套或配角(AZ幾乎有機會成為主角,因為BNT爭議成為配角,接近龍套,莫德納配角只有一天,台美關係再好,也只能龍套到底),即使確定有一千五百萬劑藥BNT由民間採購而得,在高端獲得EUA之後,故事軸線立刻翻轉,不論高端最後創造的是童話、神話、還是笑話。
在疫情尚未發展到三級警戒的時候,蔡英文總統發展疫苗戰略產業的「願景」可以理解,就像她拍板的國機國造、國艦國造,雖然後者是政府長期政策的積累;然而,正因為她的錯誤決策,使得國際疫苗採購失去先機,採購量最大的是最便宜的AZ(便宜不是不好,而是AZ具有公益性質),莫德納砍單到五百萬劑,至少是一個巴掌的整數,BNT最初東洋破局,就是林全開出的三千萬被砍成二百萬劑,誇張的是林全提出減單二千萬劑,其餘一千八百萬由東洋自購,都被打回票;就像徐旭東要買疫苗,「高層」一句話「輪不到你」,就沒下文了;所有的這一切,都指向「扶植」一千萬劑國產疫苗;若非經兩個月的疾呼(國際)疫苗、急搶(國際)疫苗、急購∕捐(國際)疫苗,鴻海、台積電和慈濟終能搶救捐贈一千五百萬劑BNT,給民眾最後的一線希望,這場「疫苗之亂」大有可能成為扳倒蔡政府的「疫苗風暴」。
遺憾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蔡英文或蔡政府似乎完全聽不懂民意之「急」,就在國產疫苗根本來不及─沒有三期、甚至二期都沒上過國際期刊解盲也不完全;本來一千五百萬劑BNT可以拆解炸鍋蔡政府的民意炸彈,偏偏「迅雷不及掩耳」地通過高端EUA,蔡政府又給自己埋了一顆新的炸彈。
跳躍專業程序,連向俄羅斯看齊都有困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高端送件被要求補件,食藥署和陳時中不只一次表明審查延到七月底,沒有時間表,為什麼提前兩周?這就是授人以揣測空間。遑論還有一支聯亞疫苗等待EUA審查中,結果,聯亞待審竟成為高端EUA會議暫不宜公開的理由,豈不是自相矛盾? (相關報導: 風評:網路原民的逆襲─PTT如何成為「中共同路人」? | 更多文章 )
第二,台灣人獨步全球的EUA標準,却又拒絕公開,既不公開審查委員名單,也沒有錄影備忘,違背蔡英文「透明政府」的承諾,大法官會議得具名提交意見書、環評委員沒人可以匿名而且必須錄影、政府標案要上網公告而且政風人員必須在場,這麼重要且極具爭議的EUA審查,憑什麼可以無視政府法律?民進黨聲稱兩周後就會「去識別化」公開會議紀錄,唯一可以比擬的就是三年前的教育部「跨部會卡管(台大校長案)會議」,會議紀錄同樣去識別化處理(雖然並非主動公開,而是被爆料),但凡黑箱就有貓膩,遑論公開時程還得拖兩周,難道是要讓出席專家謄寫改足他們的有條件同意書?這不是又給了質疑的各路人馬再駡兩星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