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3.3兆新台幣,也傳出最先進的16埃米製程也將落腳美國,引發全台民眾熱議,不少人擔心台灣製程的領先地位,以及「矽盾」對台灣國際地位的影響,這也反映在近日動盪的股市。
賴政府從上到下表現慢半拍,凸顯執政的荒腔走板。直至輿論炸鍋之後,賴清德總統才緊急召開記者會,請魏哲家親上火線進行說明。
但面對記者提問,事前是否收到台積電赴美的消息,賴總統表示「保持密切溝通」,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不知道」。
更詭異的是,整場會議賴僅不斷強調「台積電是台灣的驕傲」,把總統府記者會搞得像「台積電法說會」,看不到國家元首的態度與魄力,更像是會議的引言主持人。
反倒是受邀與會的魏哲家清楚說明台積電赴美的目的與市場佈局,更承諾「不影響台灣11條生產線」,給予國人更多的信心與安定感。
相比之下,與會的魏哲家比起賴清德更像總統。
賴清德在整個台積電赴美投資案中淪為配角,僅能眼睜睜看著川普與魏哲家握手達成協議。甚至,說配角還高估了,更像是唱「獨角戲」。賴政府上下不斷跳針「互惠共贏」、「根留台灣」,卻只讓國人看得滿頭霧水。
台積電從原材料、研發、封測帶動台灣1兆8000億元的產值,更創造27萬個供應鏈的工作機會。若台積電在台製造的供應鏈,未來隨著「客戶需求」移向美國,台灣灣經濟將面臨重大衝擊。
甚至,台積電將持續在台製造晶片所需的人才、土地、水資源,政府有能力提供嗎?未來如何面對關稅壓力?而當台灣走向「非核家園」的同時,是否能撐起台積電的龐大生產需求?賴政府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最後,筆者必須點出,台積電赴美的現象,凸顯的是「川普2.0」時代下的地緣政治博弈。影響產業的投資與佈局,對美國政府而言,都是符合「美國優先」利益的策略。
政府應該從中思考,若要達成台美合作,究竟如何創造互惠互利,而非僅是雙手一攤,放手台灣最寶貴的「矽盾」。
日本首相石破茂赴美宣布投資1兆美元,換得川普當下釋出善意,讓日本「暫時」不在「對等關稅」的名單中;反觀賴清德只會台灣細數「護國群山」的傲人成就,無力站上談判桌上,反應的是政府無能因應國際情勢的變局。
呼籲政府務必拿出符合台灣利益的策略和立場,否則面對現實主義的國際情勢,依舊沈浸在無知的喜悅之中。就是蔣渭水先生所說的「遷延時日有病入膏肓死亡之虞」。 (相關報導: 駁斥「美積電」!魏哲家總統府強調「本土11產線不變」朱立倫痛批:護國神山價值減半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臺大政研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