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婦獲亡夫承諾卻淪「被告」!繼子提告她淪無家可歸 律師:沒做這件事必吃大虧

一名再婚女子本以為丈夫的承諾能讓她無憂無慮地住在這間房子裡,未料繼子提出訴訟,讓她流離失所,且要補償繼子高額款項。(示意圖/取自Pexels)

一名再婚女子原以為能在丈夫留下的房產安享餘生,沒想到丈夫離世後,繼子卻提告,法院最終裁定她不但要搬離住所,還須每月支付數萬元「不當得利」!這起爭議性案件掀起討論,專家更點出關鍵:「如果當初立下這份文件,悲劇就不會發生!」

丈夫生前承諾有效嗎?遺產繼承糾紛讓她從女主人變「被告」

據《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分享,這名再婚女子本以為丈夫的承諾能讓她無憂無慮地住在這間房子裡,未料繼子提出訴訟,讓她頓時從家中女主人變成法院被告。

她強調,丈夫曾經親口保證:「這間房子妳可以住一輩子!」但法院卻不認同這項說法,最終裁決她必須搬離住所,甚至要補償繼子高額款項。

法院為何判她敗訴?「3大關鍵點」讓她搬離亡夫房產!

這起案件最終判決出爐,法院給出了三大關鍵判決理由:

該房產屬於「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除非所有繼承人同意,否則任何人皆無權獨占房屋使用權。-丈夫的口頭承諾無法律效力:法院不採信無具體證據支持的口頭承諾,僅依據法律判決。-占有權隨丈夫過世失效:雖然生前夫妻財產互享,但在丈夫去世後,妻子占有房產的權利便自動消失。

換言之,這名女子即使是亡夫的合法配偶,但沒有正式的遺囑或財產規劃,仍無法保住房屋,導致她淪為「不當得利」的被告,必須支付數萬元給繼子。

如何避免遺產爭奪戰?專家建議「2大法律保障」!

對此,法律專家蘇家宏提醒:「如果丈夫在生前立下有效遺囑,或將房產設定信託來保障妻子居住權,或許這場糾紛就不會發生!」

立遺囑:透過書面明確表示房屋歸屬,避免未來爭議。-信託機制:讓受益人(如妻子)享有房產的居住權,即便去世也不會影響她的居住權利。 (相關報導: 遺囑這樣寫直接無效!原來不一定要公證,律師教「做到3點」就具備法律效力 更多文章

遺產規劃不僅僅是「愛家人的表現」,更是確保摯愛能夠獲得妥善保障。蘇家宏強調:「再婚是為了幸福,但幸福需要法律來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