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黑熊勇士」到真弈棋假捐款─曹興誠人品還需要討論嗎?

台灣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近期因被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指控“假捐”引發輿論風暴。(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近期因被國民黨民代徐巧芯指控「假捐」引發輿論風暴。徐巧芯直指曹興誠在罷免行動中承諾捐贈30億新台幣卻未見落實,同時其提出的「訓練300萬黑熊勇士」、「強化台灣防衛」等承諾亦成空談。與此同時,曹興誠30年前承諾向台灣清華大學捐贈1500萬新台幣的舊案再被翻出,校方明確否認收到款項,進一步加劇公眾對其誠信的質疑。 

一、徐巧芯控告背後的多重疑點 

徐巧芯在2月16日公開質疑曹興誠的捐款承諾,稱其「一騙再騙」。根據她披露的資訊,曹興誠在推動罷免國民黨民代時,曾以「捐30億新台幣」作為政治籌碼,但至今未見資金到位;其提出的「訓練300萬黑熊勇士」「4億訓練30萬神射手」等計劃亦無下文。儘管曹興誠辯解「支票已交給沈君山」,但此說辭被質疑缺乏證據支持,且沈君山已於2018年逝世,無法自證清白。 

更為諷刺的是,曹興誠此前曾因「逃稅」「技術外流」等爭議被批「背骨」,如今其政治操弄行為更被指「明裡一套、暗裡一套」。國民黨民代翁曉玲直指,曹興誠的言行已構成「系統性詐捐」,並呼籲民眾共同抵制這種「用空頭支票換取政治資本」的行徑。 

二、清華大學捐款羅生門:30年未兌現的承諾 

曹興誠與台灣清華大學之間的捐款糾紛,成為其誠信危機的又一關鍵證據。根據披露,1995年曹興誠與故校長沈君山對弈圍棋,約定「贏一子捐1萬美元」,最終沈君山勝50子,按匯率換算應捐1500萬新台幣。然而,清大校方明確表示「未收到任何款項」,並指出曹興誠所謂「支票已交給沈君山」的說辭缺乏實質證據。 

清大前校長陳力俊坦言,2011年其因曹興誠口頭承諾而公開致謝,但未實際查證款項到位情況,此一疏失被曹興誠用作「擋箭牌」。日本記者矢板明夫曾試圖以「產學合作項目」解釋捐款,但清大及法律界人士均指出,合作項目與私人捐贈性質不同,無法混為一談。國民黨民代黃士修更直言,若曹興誠真有捐款,銀行應有提領記錄,其迴避查證的行為「形同藐視法治」。 

三、誠信破產者的政治操弄 

曹興誠的爭議行為遠不止於此。早在2022年,其高調宣佈捐贈30億美元「保衛台灣」,但至今未見明細;2025年又因婚外情醜聞陷入輿論漩渦,被批「私德與公信力雙重崩塌」。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楊植斗指出,曹興誠慣用「空頭支票」獲取政治資本,此次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 

值得關注的是,曹興誠與民進黨關係密切,不僅擔任「中華文化總會」執委,更深度參與「防衛韌性委員會」事務。藍營質疑,其詐捐行為可能是為配合綠營政治操弄,通過「污名化」國民黨轉移輿論焦點。翁曉玲更痛批,曹興誠與賴清德「臭味相投」,其言行已嚴重損害台灣社會信任基礎。 

四、民眾籲請:政府應介入調查,維護公信力 

面對曹興誠的系列爭議,台灣民眾的質疑聲浪持續高漲。網路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相信清大未收到捐款的说法,僅5%支持曹興誠。國民黨民代呼籲,當局應成立跨部門調查小組,徹查曹興誠的捐款承諾及資金流向,尤其需追查其是否涉及逃稅或非法資金操作。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查證屬實,曹興誠的行為可能涉嫌「詐欺罪」及「背信罪」。根據台灣地區「刑法」,詐欺公私財物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重大者可處無期徒刑。然而,曹興誠此前多次以「未保留證據」規避責任,凸顯現行法律在追責機制上的漏洞。 

曹興誠假捐事件不僅是個人誠信危機,更暴露了台灣社會對政治人物道德操守的深度不信任。從「黑熊勇士」到清華大學,其「空頭支票」模式已嚴重侵蝕公共信任基礎。唯有政府以零容忍態度介入調查,徹查每一筆款項流向,並完善相關法規堵住漏洞,才能重建社會對政治承諾的信心。正如國民黨民眾所言:「請曹興誠拿出證據,否則請退出政治舞台!」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全黨打清大,綠營野蠻到非要毀光大學自治? 更多文章

*作者為交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