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注音是什麼?教育部公布正確讀音!一堆人都唸錯了

不少人容易將「驚蟄」唸錯,究竟「驚蟄」的注音怎麼念?(示意圖/取自pakutaso)

2025年的3月5日是節氣中的「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通常在每年3月5日至7日。此時春雷乍響,氣溫回暖,冬眠的昆蟲被驚醒,萬物復甦。日前就有網友詢問,跟朋友在討論24節氣,發現朋友對於「驚蟄」的讀音各有不同,究竟「驚蟄」讀音怎麼念?

日前有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最近跟朋友在討論24節氣的東西,發現有人唸驚蟄(ㄓㄜˊ)也有唸驚蟄(ㄓˊ),「到底哪個才是正確讀法啊」?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只有…我念…..ㄓㄜˊ嗎」、「感覺記錄傳承有謬誤」、「別人聽得懂你在說什麼就是正確念法」、「我是念ㄓˊ 老一輩也都這樣念的」、「記得高中學的時候是ㄓˊ ,但教育部有夠愛改來改去」。

「驚蟄」注音怎麼念?教育部曝正確唸法

不少人容易將「驚蟄」唸錯,究竟「驚蟄」的注音怎麼念?

教育部最新解釋,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語音應是念「ㄐㄧㄥ ㄓㄜˊ」。而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簡編本》中,「驚蟄」讀音為「ㄐㄧㄥ ㄓˊ」。

不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適用於語文研究者。中小學階段學習與一般民眾,建議使用《國語辭典簡編本》、《國語小字典》,因此語音可念做「ㄐㄧㄥ ㄓㄜˊ」或「ㄐㄧㄥ ㄓˊ」,讀音應以「ㄐㄧㄥ ㄓˊ」為主

根據教育部《簡編辭典》的解釋,因為語言文字發展演變,語音是「在口語之中唸的音」,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讀音」是「漢字在讀書或者文言文之中的唸法」,若讀古籍時則以此讀法為主。

此外,「蟄」字為「ㄓˊ」的讀音時,釋義為「隱藏潛伏」,以及作「蟄伏」時唸做「ㄓˊ ㄈㄨˊ」,釋義為「動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動」。舉例《淮南子.天文》:「百蟲蟄伏,靜居閉戶。」

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

而「驚蟄」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名詞意思解釋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

另一釋義為,受驚醒的蟄居動物。如:晉.左思〈魏都賦〉,「抑若春霆發響,而驚蟄飛競」。

完整討論:《Dcard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