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傳奇朱樹勳辭世!創多項「台灣第一」拯救6000顆心臟…生前病況曝光

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朱樹勳,於2月25日上午9時病逝於亞東醫院。(圖/取自亞東醫院官網)

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曾培育無數醫界精英的朱樹勳教授,於2月25日上午9時病逝於亞東醫院,享壽87歲。亞東醫院隨後發表聲明,證實消息並表示將安排相關治喪儀式,詳細追思會資訊將另行公告。朱樹勳曾是台大醫院心臟外科創科元老,也是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恩師,一生致力於推動心臟手術技術突破,創下台灣醫學界多項紀錄。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朱教授近年罹患血液病,雖然過去治療狀況尚可,但春節後病情惡化,最終因肺炎併發症過世。

朱樹勳病逝原因曝光!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朱樹勳教授因長期血液疾病,過年後病情惡化,體力衰退、進食困難,並因肺炎併發症住院治療,醫療團隊曾嘗試標靶治療,但尚未見療效,病情已迅速惡化。

2月25日上午9時,朱教授在太太與學生的陪伴下於亞東醫院安詳離世,享壽87歲。

朱樹勳如何改寫台灣心臟醫學歷史?

朱樹勳196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並進入台大醫院服務,身為台灣心臟外科的開拓者,他創下無數台灣醫學里程碑:

197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975年:執行台灣首例主動脈內幫浦(IABP)救命手術1985年:台灣首度利用人體瓣膜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1987年:完成台灣首例同位心臟移植1989年:執行台灣第一例異位心臟移植2005年:榮獲「國家品質個人獎」2020年:獲頒「台灣醫療奉獻獎」

他不僅在外科技術上創新,還致力於推動醫療改革與人才培育,培養出許多知名心臟外科醫師,影響深遠,且創下6000多例心臟手術、120多例移植紀錄。

朱樹勳的「拐彎抹角」哲學如何成就他的醫學人生?

回顧他的成長歷程,朱樹勳的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他曾受訪指出,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與挑戰,越困難越有趣。年輕時,他熱愛文學與藝術,但為了挑戰自我,他選擇了最難考的台大醫學院。

據《今周刊》報導,他曾僅用暑假20天準備考試,便成功考上台大醫科,展現出非凡的學習能力,起初,他對整形外科感興趣,但在見識到當時心臟外科手術高達70%死亡率後,他毅然決然選擇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誓言降低病患死亡率,為台灣心臟手術技術奠定新標準。

他為何推動死刑犯捐贈器官?

朱樹勳的醫學理念曾引發極大爭議,其中最具爭議性的舉動,便是他積極推動死刑犯捐贈器官,1990年,法務部因他的倡議而修訂「執行死刑規則」,對願意捐贈器官的死刑犯,改採腦部射擊,而非射擊心臟,讓心臟器官能夠保留進行移植手術。

這項政策引發極大社會討論,部分人批評他「為了手術而手術」,甚至有人質疑這種做法是否違背人道。但朱樹勳堅持「只是想多救一個人。」在這場生命倫理與醫學發展的拔河賽中,他選擇了後者。

他為何從台大退休?又如何影響亞東醫院發展?

2001年,朱樹勳從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職位退休,轉任亞東醫院院長,開啟他職涯的另一個篇章。他曾說:「如果我不退休,年輕人又怎麼有機會在醫學成就上有所超越呢?」這種無私的態度,使得台灣心臟醫學人才輩出。

在亞東醫院期間,他大力推動醫院體質改革,讓該院從一般醫療機構躍升為醫學中心,重點發展心臟血管醫學、重症醫學、癌症醫學、器官移植與外傷急救,為新北市民提供更高水準的醫療服務,他曾指出,技術再好,一次只能救一個人,但把醫院體質改好,就能造福千千萬萬人。

台灣再失一名醫界巨擘,醫界如何評價他的貢獻?

得知朱樹勳辭世,台灣醫界普遍感到震驚與不捨。亞東醫院發表聲明表示:「朱教授的離世,是我們深深的不捨與哀痛,但他留下的精神與貢獻,將長存於我們心中,並持續激勵我們承擔責任、砥礪前行。」

他的學生之一、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則回憶:「老師是台灣心臟醫學的先驅,培育了無數優秀的外科醫生,他的影響力無可取代。」他表示,朱教授一直以來都秉持「退而不休」的精神,即便在罹患血液疾病後,仍然持續參與醫院管理與指導後輩,直至病情急轉直下。 (相關報導: 快訊》大S回家了!家人帶骨灰「搭私人包機」抵台 更多文章

朱樹勳生前曾對學生們說:「醫生不只是在治療疾病,而是在治療病人。」這句話成為許多醫界人士的座右銘,反映他對醫學的執著與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