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雲林縣沒有雲林市?課本不說的台灣史!追溯回200年前曝光真相

雲林縣卻沒有「雲林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雲林縣的歷史變遷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甚至與南投縣竹山鎮有著密切的關聯。(圖/取自交通部觀光署)

台灣各縣多半都有與縣名相同的縣轄市,例如花蓮縣有花蓮市、彰化縣有彰化市,但雲林縣卻沒有「雲林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雲林縣的歷史變遷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甚至與南投縣竹山鎮有著密切的關聯。

雲林縣的命名與縣治遷移

雲林縣的名稱源於清治時期,因地處雲霧繚繞的森林地帶而得名。1887年,清朝巡撫劉銘傳在嘉義與彰化之間設立雲林縣,縣治選址於今日南投縣竹山鎮的「雲林坪」,該地當時已是發展興盛的區域,被稱為「前山第一城」。

然而,縣治設立僅六年,繼任巡撫邵友濂認為該地距離內山過近,安全存疑,因此在1893年將縣治遷至斗六門(今斗六市)。日本時代,竹山改隸南投,雲林坪逐漸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中。

竹山仍保留「雲林」地名

雖然縣治遷移,但與雲林縣淵源深厚的竹山仍然保留了許多相關地名,例如「雲林里」、「雲林路」及「雲林國小」,至今仍能見證歷史痕跡。

地理因素影響縣治選址

雲林縣治初設於竹山,與當時的交通考量有關。昔日的濁水溪並未受水壩與堤防控制,是一條野性十足的大河,經常改道沖毀良田,導致官員與商旅往來不便。因此,政府選擇在濁水溪上游河道較窄的竹山設治,以確保與台南府城的聯繫。

然而,竹山靠近內山,當時山區仍有原住民部落活動,對官府安全構成威脅。因此,縣治僅設立六年便遷至地勢較平坦的斗六,但仍位於濁水溪下游沖積扇的上端,以兼顧交通與安全。 (相關報導: 2025雲林北港景點推薦》不只有朝天宮!8個一日遊必玩必吃好去處,私房日落秘境公開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