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醫生》是去年上映的韓劇,雖然劇名有低谷又有醫生,但它不是職場劇也不是醫療劇,而是非常正統老梗的愛情喜劇,正統老梗到什麼地步呢?什麼學生時代死敵打打鬧鬧忽然發現對對方有愛,然後要彆扭有彆扭、要誤會有誤會……,當然如果你本來是想看一部講述上班族從低谷走出的職場劇,或是醫療劇,即使這部劇並不難看,大概你也不會對之太有愛,畢竟你的預期心理沒有被滿足。
《我們的浪漫電影》大概就是完全一樣的狀況,光看片名就像是標準的愛情喜劇,而劇組剪出的宣傳預告片看起來也是那麼一回事,加上崔宇植、朴寶英這對同齡人氣組合,確實會讓喜歡愛情喜劇的劇粉期待很大。
一部「名實不符」的劇
只是和《低谷醫生》一樣,《我們的浪漫電影》也是一部「名實不符」的劇,在《我們的浪漫電影》裡面,沒有男女主角一堆欲擒故縱的「追求」過程、戀愛喜劇必備的「誤會」情節發展不是劇粉期待的那種,劇中更沒有前男友前女友來亂,網路鄉民說得好,在這部劇裡面,男二女二的線還比較像傳統愛情劇。(韓文的原片名是《浪漫電影》,不知道有沒有減少韓國本地觀眾的「誤會」)
該怎麼說呢,劇粉期待從《我們的浪漫電影》看到一個愛情故事,結果編導給劇粉一篇解釋愛情是什麼的研究論文,劇粉覺得癢處沒被搔到抱怨連連也很平常。
在《我們的浪漫電影》中,男女主角崔宇植、朴寶英的相愛少了一般愛情劇中的推拉。(取自Netflix)
在網路上看到有鄉民評論《我們的浪漫電影》男女主角談戀愛很不現實(因為沒有那麼多的誤會波折,太順了),其實這真的是大部分人談戀愛的方式啦,男生對女生一見鍾情,開始想辦法引起女生的注意,像是劇中找話搭訕、搶著幫忙搬搬東西、製造各種偶遇的機會、吃飯設計讓它坐到旁邊,筆者年輕當學生時周圍同學總是這樣搞,都看到不要看了,應該3成以上情侶都是這樣好上的吧,筆者自己是腦補劇組顯然沒有想要講一個劇情很曲折離奇,戲劇張力很大的愛情故事。
相對的,《我們的浪漫電影》一直在解釋愛情是什麼(或者更大,情感是什麼,因為它討論的範圍不限於男女之愛,還有朋友、兄弟、母女親情……等等)。
──以下有劇情雷,請斟酌要不要繼續往下讀──
像是劇情在演完第一集後就製造了一個在手機時代超不合理的誤會,讓男女主角分開了5年(我承認劇組在這個地方真的很不認真……,雖然看到後來會發現編導並不是要講一個合理的故事,而是要製造一個情境來解釋自己想講的東西,但當下還是會讓人想要棄劇),一直到了劇情中斷,編導才透過女主角的話,來闡釋劇組想要講的東西。
(相關報導:
阿將伊崮喜瀾觀點:數位極權―當「水晶球」成為凝視深淵的黑鏡!
|
更多文章
)
女主角5年前被男主角一聲不響地放鴿子,兩人斷絕音訊5年後才重逢,等到女主角重新接受男主角後,又被放了鴿子,不過這次的誤會只持續了幾個小時。女主角找了一個獨處機會對男主角說,這次重逢她已經大約知道5年前男主角為什麼會一聲不響地離開,她感覺到男主角有很複雜的原因,而她不喜歡複雜,所以不想去問清楚其中原因(意思是她沒想要解開誤會,和這麼複雜的男主角從新開始),女主角說自己最討厭人家一聲不響離開,但她發現當男主角又再度這樣做的時候,她卻沒有因此討厭男主角,女主角的結論是,她已經找不到理由討厭男主角,由此確認自己是真的喜歡上男主角了。
在一般的戀愛劇當中,用誤會來製造戲劇張力是常見的手法,透過誤會製造男女主角分開的危機(中間常常會穿插壞蛋男女配角從中作梗)、然後在誤會解開後讓男女主角繼續愛下去,相當合乎邏輯。不過仔細想想,因為誤會而輕易中斷的感情算是真的「愛」嗎?「愛」一旦有了懷疑,兩造真的能那麼理性地「一起走下去」嗎?
崔宇植、金材昱演出的兄弟情深,是《我們的浪漫電影》感動很多人的段落。(取自lepic_hyuncheol IG)
顯然在我們真實的生活當中,並不是這樣的,別說男女之間了,光是政治粉對於可能素未謀面的政治人物,都會用「我們同一黨」、「他是真心為國家好、不該這樣否定他」各種鳥到不行的理由,輕易原諒政治人物犯下的各種錯誤。《我們的浪漫電影》卻透過女主角「我沒有想要愛你的時候,我根本不在乎誤會是否需要解開;我決定要愛你的時候,什麼誤會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來描述「有愛不一樣」,其實是更貼近我們在真實生活中所能觀察到的「愛」。
這部劇裡的第二男主角是一位作曲家、第二女主角則是劇作家,劇作家學生時代就因為作曲家的音樂才華而愛上了他,作曲家也因為遇上知音,深深地愛上劇作家。這樣甜蜜、純純的戀愛維持了幾年,劇作家羨慕男朋友的才華,產生「見賢思齊焉」的心情,希望也能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標。作曲家在這段時間努力接案子打工賺錢,希望存一筆結婚基金,讓女朋友不用擔心未來的生活。
愛的是粉絲還是她
某一天作曲家幫女朋友劇作家過生日,劇作家忽然提分手,長年下來劇作家對作曲家男友產生了一點懷疑,這個懷疑終於讓他認為兩人難以長久繼續走下去。
幾年後兩人因工作而重逢,作曲家總算一點一點地發現劇作家的懷疑是什麼,作曲家雖然認為自己愛劇作家愛到願意將「讓她未來都過得幸福」當成人生目標,但卻發現其實他對於劇作家的一切是那麼的不熟悉。作曲家發現自己其實不在乎甚至輕視劇作家努力寫作,他不知道劇作家為了愛他怎麼做出配合(像是劇作家點蓋飯不點熱湯麵不是愛吃蓋飯,而是因為作曲家吃飯速度快,劇作家為了配合他只好點吃起來比較快的蓋飯,又像是劇作家其實沒喜歡《星際大戰》,也對足球興趣缺缺,這些作曲家在交往過程中居然完全不清楚)。
此時觀眾可能就會產生懷疑:到底作曲家是愛上劇作家這個人,還是用偶像的身分去回應粉絲的景仰(專業術語叫做「寵粉」,意思是作曲家愛上的是「知音」,這個「知音」是圓是扁、有什麼個人特質其實他根本不在乎、甚至無關心)。
在我們的浪漫電影中,全少妮飾演的劇作家對男友的愛產生懷疑。(取自Netflix)
事實上劇作家重返作曲家的世界後,作曲家一直對於劇作家努力要協助他重啟音樂創作一直有所抵抗,恐怕也是害怕「偶像-粉絲」關係的崩塌(他自己接受他好意,從此自己看著對方、對方看著自己,就不是「偶像-粉絲」那種不平等視角了)。最後作曲家終於發現,自己的時間其實在劇作家對他提分手的那一刻就停止了,等到他確認「那可能不是愛」之後,他要求劇作家不能再用任何理由和他再度見面──他終於感知到兩人已經分手。
藉由劇中的腳色不斷地提問「情為何物」
《我們的浪漫電影》的編導藉由劇中的腳色不斷地提問,什麼是「我真的喜歡」(例如女主角藉由她根本不在乎兩人之間的誤會,來確認自己真的喜歡男主角)、「我為什麼喜歡」(例如男主角經過不斷探索,總算發現自己喜歡電影是因為「怕一個人」)、「那不是愛」(作曲家第二男主角發現自己其實沒有真正喜歡過劇作家第二女主角這個人)、「被我忽略的愛」(女主角發現自己一直在追求父親的關愛眼神時,卻忽略了母親幾十年來給她的堅定支持)、「我其實一直不認識他」(男主角在兄代父職拉拔他長大的哥哥過世後,才驚覺自己對自以為是至親的哥哥「個人」一無所知、不知道他的專長、不知道他的夢想、不知道他想要什麼討厭什麼)……難得的是,這些思辨不至於變得枯燥、更沒有「說教」的意圖。
(相關報導:
阿將伊崮喜瀾觀點:數位極權―當「水晶球」成為凝視深淵的黑鏡!
|
更多文章
)
其實這部劇真的是很不錯的製作,演員的演技都有到位,畫面的拍攝和配樂的運用也算盡善盡美,當然對於預期會看到一部甜蜜開虐愛情劇的劇粉難免失望,不過如果拋去預設立場,應該可以享受和編導一起這種不斷對「情為何物」探索和質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