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臺灣菸民權利凌駕全民健康?徐巧芯菸捐提案背後的政治遊戲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卻因罷免潮遭到外界忽視。(資料照,黃天如攝)

近期,立法院內外的罷免戰火延燒,朝野激辯不斷,在這場政治鬥爭中,真正關乎民眾健康的議題卻遭到漠視。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旨在將菸品健康福利捐(簡稱「菸捐」)調高至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標準,這項改革不僅攸關台灣公共健康,也符合國際標準,但在各種政治考量下,卻遭到刻意忽視,甚至可能成為罷免戰中的攻擊利器。 這不禁讓人質疑:「台灣吸菸者的利益,是否真比全民健康更重要?」

徐巧芯力推菸捐改革,為何政治人物與菸商利益結盟漠視全民健康?

台灣的菸捐已長達15年未調整,現行每千支紙菸課徵1000元菸捐,每根菸僅徵收1元,菸捐佔菸品售價的比例僅達54%,遠低於WHO建議的75%。相較之下,日本(59.9%)、韓國(73.8%)和香港(64.5%)等地的菸捐稅率顯著偏高,這不僅讓台灣的吸菸族群得以維持較低的購菸門檻,也未能有效抑制吸菸行為。相比之下,菸商以台灣人民的健康為代價,在背後獲得了龐大的利益,這真是國家應該容忍的局面嗎?

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的交織:藍委冷處理背後的交易

儘管徐巧芯委員的提案符合國際趨勢,卻在國民黨內部遭遇冷處理。多數藍委雖然認同控菸的重要性,但擔心觸及菸捐議題會引來吸菸族群的反彈,進而影響自身選情,因而選擇避而不見。這樣的政治現實,正好印證了台灣政治體制的矛盾:即便是對全民健康有益的改革,卻因選票考量而被擱置。

令人不禁懷疑,是否有某些利益集團在背後操控這場政治遊戲,真的是擔心菸民反彈,還是政治人物讓少數菸商的經濟利益凌駕全民健康?這不僅是選票的爭奪,更是菸商與政治人物之間的利益交換。當這些政治人物看見眼前的選票、財團利益時,是否真的能夠無視民眾健康的呼聲?本項政策也應該有執政黨來提案檢討現行的菸捐政策,去年年底,衛福部召開菸捐專家審查會議,但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顯示執政黨的失職。

捍衛健康還是討好選民?該交由人民決定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2萬5千人死於菸害相關疾病,2018至2022年間,台灣吸菸率從13%回升至14%,家庭二手菸暴露率更從21.1%增至28.9%,這些數字顯示出台灣的菸害問題依然嚴峻,且政府在控菸方面的成效令人失望。 然而,政府卻選擇將健康問題交給少數民眾來決定,無視專家的建議與WHO的標準。這不禁讓人懷疑, 是甚麼讓使得政策與立法決策被完全掌控在少數人手中?

菸品是政府選擇忽視的問題,還是選民選擇的負擔?

調漲菸品價格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控菸手段,全球多國,包括日本、韓國和香港,都依照國際標準逐漸提高菸品稅率,並且在抑制吸菸率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台灣卻仍停留在較低的稅率,不僅讓菸商和吸菸族群繼續享有便宜菸品的好處,還讓人民長期的公共健康隱憂不斷擴大。台灣人民的健康,是否成為權貴交易下的犧牲品?

政治現實下的道德選擇:為了選票是否可以犧牲全民健康?

台灣的吸菸問題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每個市民都應該關心的公共議題。徐巧芯的提案代表著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台灣《菸害防制法》能夠步上正軌的機會。 然而,當政治人物出於對選票的恐懼選擇回避這項改革時,是否已經將少數吸菸者的利益置於大多數人民的健康之上?這個問題,最終應該交由人民來回答。如果台灣的未來仍然由政治交易和菸商利益主導,那麼台灣的健康將何去何從? (相關報導: 菸防漏洞 菸害防制法明文禁止加味菸,國健署只預告禁27種添加物成分 更多文章

*作者為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