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T2抑制劑擴大健保給付於慢性腎臟病與心衰竭 近六成慢性腎臟病為第三期,未及早治療恐15年內面臨洗腎

健保署自 3 月 1 日起擴大 SGLT2 抑制劑健保給付,腎臟與心臟專家分享最新臨床數據與照護趨勢,並透過病友故事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延緩腎功能惡化,可望延後26.6年進入洗腎。

五成心衰竭病友未接受治療,及早發現治療、避免腎功能下降 可望延後26.6年進入洗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預估,到2040年,全球每年將有120萬人因腎臟疾病而死亡,成全球第5大死因。台灣因高鹽、高蛋白飲食習慣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高盛行率而影響腎臟健康,約有273萬名慢性腎臟病人,換算約平均每8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有超過8成未接受治療。早期慢性腎臟病往往無明顯症狀,近六成患者已是第三期,恐因腎功能持續惡化,面臨15年內進入透析(洗腎)的危機。

此外,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共病還有心衰竭,心衰竭併發慢性腎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五倍,台灣約有56萬名心衰竭患者,但僅有26萬人接受治療,顯示有一半的病人未能及時就醫。心衰竭的常見症狀如疲倦、呼吸困難和水腫,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增加了臨床確診的難度,延誤了治療時機。令人擔憂的是,每三位心衰竭患者中,就有一人在急性發作住院後的一年內面臨死亡風險,甚至有一半的病人在五年內可能會失去生命。

過往用於治療慢性腎臟病的藥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ACEI)、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阻斷劑(ARB)或配妥西菲林(Pentoxifyllin)等,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腎功能下降,但仍存在侷限,使病人面臨腎功能下降、住院、洗腎甚至死亡的多重風險。此外,傳統治療心衰竭的藥物主要依賴利尿劑以緩解症狀,然而此方式雖能降低心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卻無法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顯示現有治療方式仍有優化的空間。

為協助延緩慢性腎臟病及心衰竭族群延緩疾病進展,健保署自今年3月1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用於給付糖尿病的健保給付範圍,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提供糖、心、腎全面治療照護,預期造福近20萬病友,往打破洗腎王國之路更進一步。

六成慢性腎臟病患者已是晚期 未及早治療恐在15年內面臨洗腎威脅

當腎臟因為疾病受損,導致腎功能出現超過3個月以上的持續損傷,就稱為慢性腎臟病,此時腎功能已不可逆。而慢性腎臟病常見的症狀為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除了初期症狀不明顯外,民眾對於檢驗報告數值中,能綜合評估腎功能的兩個關鍵數值- 腎絲球過濾率(eGFR) 及 尿中白蛋白尿/肌酸酐比值(UACR) 沒有概念,導致近六成患者已是第三期或更嚴重,恐因腎功能持續惡化,面臨15年內進入洗腎的衝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針對洗腎的源頭-慢性腎臟病加強防治,避免進入洗腎階段,是改善台灣人民腎臟健康的重要目標,為幫助病友能更便利的啟動治療,延緩進入洗腎治療及相關併發症,健保署將 SGLT2 抑制劑用於慢性腎臟病及心衰竭納入健保給付,積極打造友善治療環境。 (相關報導: 【下班經濟學】吃這些擺脫洗腎命運!名醫教你1分鐘逆轉腎! 更多文章

SGLT2抑制劑為慢性腎臟病治療關鍵拼圖,助病人延後26.6年進入洗腎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說明,一般人在40歲後,每年腎功能會以1ml/min的速度下降,加上亞洲人本身就比較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且合併白蛋白尿的比例較高,若沒有及早發現、及早接受藥物治療,腎功能下降的速度將是一般人的五倍,更增洗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