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對等關稅對台灣與全球經貿的衝擊

川普簽署「對等關稅」,對全球經貿與台灣都會有影響與衝擊。(資料照片,AP)

川普簽署一份備忘錄、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上路,對台灣與全球經貿而言,除了短期影響與衝擊外小,正負兼有且擴及地緣政治較勁的長期影響更值得關注。

川普新簽署的「對等關稅」計劃,就是要讓美國與所有貿易夥伴之間,彼此徵收的關稅稅率相等,那些對美國商品收取較高稅率的國家,都要面對美國的提高關稅的對待;他的想法與理論也非常直白與簡單:「他們向我們收取稅款或關稅,我們也向他們收取費用。」。美商務部說要在4月1日前完成相關調查,因此真正上路實施當在此之後。

至於所謂的「關稅稅率對等」是指全部商品的平均稅率要相等,還是每一項商品的稅率都要相等,甚至在比較「關稅對等」時是否要、與如何把各國的消費稅(VAT,等同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併同考量計算,都是「尚待了解」,因此還不易評估具體的作法與影響,但各國已忙著尋求因應化解之道了。

對台灣而言,短期來看這個對等關稅的影響應該是相對輕微,因為台灣的貿易原本就屬較開放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約為6.5%,而美國的平均關稅約為3.3%,如果是要拿平均關稅看,台灣對把關稅再降幾個百分點,有能力承受、影響不大。

如果是以個別商品關稅看,台美之間彼此的進出口商品不同,可比性不是太大,影響不會那麼明顯。不過,對少數特定商品─例如汽車、農產品等的影響與衝擊可能會特別大─台灣對這2項產品的稅率較高,而各國對汽車的關稅又已成為川普檢驗比較的重點。

至於對全球經貿而言,川普的「對等關稅」計劃,除了如印度、巴西等關稅還在兩位數以上的國家之外,或許可讓許多國家暫時「鬆了一口氣」,一來相較過去以各式各樣理由:從國家安全(鐵、鋁、洗衣機會影響國安?)、逆差過鉅、毒品與非法移民、甚至「偷竊美國產業」(如晶片)來課高額加徵關稅,且稅率任憑川普心情決定(10%?25%?100%?),對等關稅計劃至少是「有跡可循」、不會是天馬行空的出現。

再者,在貿易自由化與全球化已行之數十年後,主要貿易國的平均關稅大都在5%上下,如果是看貿易加權關稅則又更低,例如歐洲國家多在5%以下、日加在3%左右、墨在4%、連中國的貿易加權關稅率都只有3%左右,相較過去川普出手動輒祭25%稅率,對等關稅反而是和緩得多。

甚至如果換個角度看,雖然川普以這個標準要對那些關稅高於美國者提高關稅,但最後結果卻也可能變成是逼迫其它國家調降關稅,如果各國遵守WTO的支柱條款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在對美國調降關稅的同時,因為這個「不歧視、無差別待遇」原則,所以也適用其它會員,最後可能變成全球關稅都下修。

一位反自由貿易的美國總統,也許就這樣很「弔詭」的變成促進全球自由貿易更進一步擴大的推手。

當然,事情未必如此「美好」,對全球經貿與台灣而言,川普大手筆搞「對等關稅」,還是帶來極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它破壞行之多年的全球經貿基本規則與理念。例如,以關稅為例,雖然WTO有最惠國待遇的規則,但也同時對各國因發展程度與貿易比較利益的差異,給予一定程度的彈性。

簡單的說,發展程度較落後的國家,有較高的關稅是可被接受;各國也會因內部產業與社會因素的需要,在WTO規範內課較高關稅(例如那些對農業的保護、及以反傾銷理由課的關稅)。

更讓人擔心與嚴重的後果是:如果全球經貿規則變成「川普(美國)說了算數」,原本用多邊架構約束與規範強權、儘量減少與避免國際經貿上的「恃強凌弱」,幾近完全瓦解,當然,WTO又再次被川普推入深淵、存在感日低,限期來看,對全球經貿與台灣這種依賴貿易深的國家而言,肯定不利、甚至是後患無窮。

當全球經貿越來越是「川普(美國)說了算數」時,川普祭出更多又層出不窮的手法對付貿易夥伴,就變成理所當然與合理化:事實上,川普已經這樣作了,對全球經貿與台灣而言,會帶來莫大的風險。例如,台灣現在最該擔心的就是川普揚言對台灣晶片「課100%關稅」,再來則是對美鉅額順差、弱勢匯率引來的貿易報復。 (相關報導: 面對川普的關稅大刀,台灣供應鏈赴美投資就沒事?專家提醒還要注意這些問題 更多文章

更深遠又長期的影響則是:曾以慷慨開放市場給外人、特別是盟邦,藉此攏絡並成為「世界大哥大」的美國,卻在此地緣政治競爭日益白熱化之時,以對等關稅跟各國「錙銖必較」起來,對美國霸權與霸主地位是否會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