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川普對北京祭出10%關稅制裁:美中貿易戰恐進入2.0時刻,5大「需知重點」看這裡

北京街頭的中美兩國國旗。(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剛剛開始,再次將關稅當做制裁手段,不斷以此威脅多個國家或區域,迫使對方讓利、妥協或願意談判,其中雖然在兩大鄰居加拿大和墨西哥爭取下,暫緩實施25%進口關稅,但他依然決定、針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額外徵收10%全面性關稅,此舉讓北京非常憤怒,也隨即針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一系列關稅做為回擊。再加上川普11日再次公開放話,要對來自全球的鋼鋁製品加徵關稅,也讓外界擔心、這場已經延燒多年的美中貿易戰,不僅將愈演愈烈,同時還可能再度升級為2.0版本。

日經亞洲》報導,川普針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勢必對北京產生嚴重的經濟與產業效應,畢竟從中國海關的數據來看,去年(2024)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高達5250億美元(約新台幣17.2兆元),許多民生物資或產品領域,都是最主要或甚至是唯一供應來源。面對華府的關稅威脅,北京方面也毫不猶豫地給出反擊,央視證實、打從10日凌晨開始,針對特定美國進口產品加徵10至15%的關稅。

面對再次因為關稅而燃起的美中對峙局勢,身處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日經亞洲》初步整理了5件「你必須知道的重點」:

1. 中國如何報復美國的關稅措施?

就學者看來,迄今為止北京的報復措施相對克制,分析師認為這些舉動更多是象徵性、而非實質性的威脅。舉例來說,中國商務部第一時間宣布,對來自美國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LNG)加徵15%關稅,並對原油、農業設備、高排放車輛和皮卡貨車加徵10%關稅。相比這些產品,北京卻沒有將關鍵農作物列入懲罰對象清單,像是大豆、銷往中國市場的美國大豆佔總量1/5強,卻沒有在此時被加徵關稅。

第二步,北京擴大對25種礦產及技術進行出口管制,並將美國時尚品牌Calvin Klein與Tommy Hilfiger的母公司PVH,以及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使其在中國的貿易與投資受到限制。同時還讓市場監管機構對谷歌(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第三步,分別身為會員之一,中國與香港同時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指責美國實施具有「歧視且保護主義」色彩的關稅政策。

分析師指出,相比2018、19年的貿易戰,中南海似乎傾向用新方法,例如出口管制與實體清單,而非傳統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進行反擊與施壓。

回應川普關稅制裁,中國也對CK等多個美國品牌發起制裁回擊。(美聯社)
回應川普關稅制裁,中國也對CK等多個美國品牌發起制裁回擊。(美聯社)

2. 投資者第一時間如何反應?

儘管美中關稅戰烏雲密佈,但迄今為止中國國內的金融市場,仍然表現相對平穩狀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僅微幅走弱,中國人民銀行(PBOC)並未讓人民幣大幅貶值,而香港恆生指數(Hang Seng Index)在2025年過去一個多月以來,累積上漲幅度達7個百分點。 (相關報導: 川普拋出課徵「對等關稅」 野村報告:中國、印度、泰國面臨高風險 東亞小龍的風險曝光 更多文章

雖然代表中國大型企業主力股的滬深300指數(CSI 300),自去年10月站上近期高點後,至今累積下跌超過8個百分點,反映出中國投資者對國內經濟的謹慎態度。但不少分析師也認為,當前的市場未完全反映貿易戰可能進一步惡化的風險,畢竟一月份中國人工智慧大熱門DeepSeek崛起,使得中國迎來一波科技股買盤潮,讓市場再次獲得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