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春不平靜,綠營以民團之名發動「大罷免」,遍地烽火,連喝杯咖啡、逛個夜市,也逃離不了仇恨動員的魔手。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兩岸關係不確定性激增,賴清德總統也來補刀,在台商春節團拜活動上,又讓「互不隸屬」論重出江湖。有台商在台下開嗆「當家不要鬧事」,卻被官方引導為「耐人尋味」之舉;側翼隨後加碼,影射該台商背後恐受中共指導。
辜嚴倬雲辭世,兩岸難得「有志一同」表達哀悼
「六順和春」是賴總統的春聯賀詞,象徵「事事順利、榮景興盛」。然而,民眾看到的社會實況,卻是暴戾之氣瀰漫,連大S不幸過世,也被扯上身分認同紛爭,包括藍白紅「陰謀論」都登場了。在此情形下,兩岸關係真能如同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所寄望的「堆疊善意」?實在讓人完全樂觀不起來。
此時此刻,歷史為現實敲響了一記警鐘。海基會創會董事長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女士於4日辭世,這個淡出大眾輿論已久的名字再度躍上媒體版面,提醒兩岸雙方為了「九二共識」存在與否而爭論不休時,別忘了「辜汪會談」奠下的兩岸交流對話基礎,這一頁歷史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回避掉的事實。
1993年與1998年兩度登場的「辜汪會談」,確實是兩岸關係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代表兩岸運用智慧找到破冰接觸的管道,為日後兩岸常態化、制度化交往的開展鋪上第一塊地磚。不管是在新加坡還是上海,都能看到辜嚴倬雲陪伴丈夫的身影,她無疑見證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時刻。2008年11月時任大陸海協會長的陳雲林踏上台灣土地,替汪道涵完成遺願,其第一個行程就是拜會辜嚴倬雲,可說是「辜汪會談」的另類續篇。
對於辜嚴倬雲的離世,兩岸雙方難得「有志一同」,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與悼念。陸委會對辜嚴女士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及持續對話所做出的貢獻表達敬意,海基會肯定她發揮令人敬仰的柔性穩健力量與大家風範;國台辦讚揚辜嚴女士為推動兩岸關係改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海協會則向其家屬致唁電。

辜振甫、江丙坤逝世借鑒,陸方派人弔唁意義大
辜振甫於2005年1月3日病逝,時任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以及國台辦綜合局局長李亞飛,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個人代表」的身分,「受辜家親屬邀請」,於該年2月1日抵達台北弔唁辜振甫。「雙亞」刻意錯開翌(2)日官方追思會的時間,避免與時任總統陳水扁同台。儘管如此,兩人抵台仍備受大眾矚目,認為孫亞夫是近十年來中國大陸涉台系統來台層級最高的官員,對兩岸關係極具意義。 (相關報導: 風評:媒體自宮,民主破功? | 更多文章 )
曾經造訪中國大陸248個城市、2010年代表台灣在重慶與陸方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海基會第4任董事長江丙坤,生前與陳雲林舉行過8次「江陳會」,2018年12月10日過世後,大陸指派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以「個人名義」於12月20日抵台弔唁。當時陳雲林未發表講話及受訪,但同行的尚有國台辦綜合局局長兼海協會秘書長馬國樑,以及國台辦前港澳局局長王憲與兩位秘書。雖然陳雲林已是卸任官員,但台灣學者仍認為此行對兩岸關係總體發展有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