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法院預算中心公布資料顯示,志願役人數2024年6月底已降到15萬人,是2018年以來的新低,而選擇「賠錢退伍」的官士兵志願役激增,過去4年已增加4倍,一年走掉一個旅。國軍主戰部隊的志願役士兵,每4人中就有1人不適應,萌生退意。國軍主要戰力的志願役兵力嚴重拉警報,部隊僅剩15萬人。
每年台灣向美採購很多的武器,但是缺乏人員去操作與使用,嚴重影響國安,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多年前筆者會晤某軍團司令,他希望派人到大學來做募兵之宣傳,並透露戰鬥部隊缺兵問題堪慮。多年已經過去了,志願役變成「不願意」,部隊當兵依然乏人問津,家長們不願意讓子弟上戰場。還記得「台獨金孫」賴總統曾說:「台灣尚勇」、「義務役不用上戰場」,而「抗中保台」早已淪為笑柄。
最近有一位在軍中服役的人透露,有不少父母親跟他們當兵的兒子說;「若中共打台灣,長官說要衝鋒,你可千萬不要衝呀!」當今台灣政壇上,有多少政治人物沒有當過兵,有的免服兵役,有的服替代役,有的是閃兵或爽兵,甚至有的還將子女移民國外,以躲避兵役,大家都心知肚明。「好男不當兵」,是台灣沿襲已久傳統的社會價值觀,甚至很多人認為:「當兵是浪費時間。」
我的一位以色列教授朋友,曾在以色列部隊IDF服役退伍,對於台灣政府當年大砍退伍軍人的退休俸,覺得匪夷所思。台灣的政府與社會並沒有給予軍人適當之尊敬與禮遇,甚至還大砍退伍軍人的退休俸。尤有甚著,當年台灣的政客為了討好選民,把「徵兵制」改成「募兵制」,造成今天戰鬥部隊缺兵嚴重,而不少現役的軍人想要提前退伍,賠錢也不在乎。所以「好男不當兵」其來有自,也會繼續發揚光大。將來就算台灣恢復了「徵兵制」,就算延長了後備役教召的時間,又如何呢?
與其思辨「募兵制」或「徵兵制」,何者是台灣未來重大的兵制,也許應有不同的思考空間,那就台灣的兵役制度應朝向「專業制」(Professionalism) 的方向而努力。美國政治學大師杭廷頓(Huntington) 主張:「軍事專業為具有專業知識、高度責任感與團結合作的精神。」
台灣主要的假想敵是中共解放軍的士兵,是以義務役為主,志願役為輔,年滿18至22歲需服兵役,每年有1千萬的役男要當兵,只從中挑選百分之十的精英服兵役,加上嚴格的訓練,戰力絕不容輕忽。面對強大的中共武力威脅,我們到底要建立何種兵役制度,才能適合現在與未來台灣國防的需要,才能勝任未來的國防挑戰呢? (相關報導: 張哲銘觀點:從軍中爆發退職潮看國軍招募人員的困境 | 更多文章 )
筆者去過以色列、瑞士與新加坡。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比台灣小,敵情與台灣類似,以色列是徵兵制,年滿18歲要當兵,男生服役陸海空軍一律3年,女生要服役2年。服役期滿可以與軍隊簽約,成為志願役的基層領導士官兵,月薪是23,000以色列幣,約合台幣21萬元,志願役退伍後還可以享有優渥的退休俸。以色列平時維持17萬多人的正規軍隊與44萬人的後備役,平時嚴格的訓練,饒勇善戰,足以勝任戰時與武裝衝突之任務所需。以色列的義務役與志願役雙軌制,都是以高度的專業化訓練而聞名,不分軒輊,確實值得台灣深思與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