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政治的背後「光明會」(Illuminati)與「深層政府」(Deep State)經常被描繪為控制全球權力分配和重大決策的神秘力量,是一個隱藏的權力網絡,藉由操縱經濟、媒體和國際組織,試圖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唐納·川普在2016年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其政策與行動被視為對這些隱秘勢力的直接挑戰。
光明會的傳說起源於18世紀巴伐利亞光明會(Illuminati),由亞當·魏薩普(Adam Weishaupt)於1776年創立,旨在推廣啟蒙思想。其被各種陰謀論指控參與控制全世界的事務,透過掌握貨幣發行權、策劃歷史事件,並安插政府和企業中的代理人,以獲得政治權力和影響力,最終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雖然該組織在1785年被取締,但陰謀論者認為其餘黨繼續運作,暗中操控社會與政府。
深層政府的概念如今則更為現代,泛指由跨國企業、銀行家、情報機構等組成的權力集團,透過幕後操作削弱民主與民選政府的影響力,這些勢力可能影響國際政策,塑造全球秩序。
然而,無人有實質證據證明「光明會」真實存在,但也沒人可以證明「光明會」純屬虛構。因此,人們無法否定它的存在,因為它的存在是「沒有證據的完美存在」。
過去,前總統任期川普曾多次提及「深層政府」(Deep State),指稱美國政府內部存在一個不受民選官員控制的官僚體系,試圖阻礙他的政策或破壞他的政府。他在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多次表示要「摧毀深層政府」,並提出計劃削減公務員人數,限制機構和專家的權力,並以忠於川普的官員取代職業官員。
此外,川普在競選集會上也多次提到「深層政府」,強調他將在第二任期內採取行動,清除政府內部的「深層政府」勢力。
然而批評者認為,川普所謂的「深層政府」是一種陰謀論,旨在為他對聯邦機構的控制提供正當性。
自任職第45任美國總統時起川普支持這個陰謀論,並直言表示「深層政府」正在操縱美國政權。不只他在演說中經常使用 "Deep State" 來指稱他認為在美國政府內部運作、不受民選官員會直接控制官僚體系或影響力團體,並指控這些團體試圖阻礙他的政策或破壞他的政府。例如:川普上自家政黨的電視節目Fox and Friends(暫譯:「福斯與朋友們」)時一邊抱怨一邊揣測匿名作者身分,他說:「那可能是一個已經在裡頭待了很長時間的深層政府人士。」;川普並上Twitter逐一點名他最鍾愛的「壞蛋」們:「深層政府和左派,他們的工具、假新聞媒體,都發瘋了。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向支持者喊話:「我正在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而沼澤則試圖反擊。別擔心,我們會贏。」而他所謂的在民主政府體系內部,存在一個不受民選官員直接控制的官僚、軍事、情報機構或財團勢力,這些勢力大至影響政策決策, 小則維持既有權力結構。若從著名的「三個資本」的角度來分析深層政府的運作,可以以下來解釋:
1. 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
深層政府的經濟資本來自於金融機構、軍工複合體、大型跨國企業、遊說團體等組織的支持。這些資本可以用來影響政策,例如:
(1)透過政治獻金、企業捐款或游說活動影響政府決策。
(2)控制關鍵經濟領域(如軍事工業、能源、科技等)來確保自身利益不受影響。
(3)操控市場與財政政策,影響國家經濟走向,確保特定財團或菁英階層的持續壟斷地位。
2.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深層政府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本,主要表現在其廣泛而穩固的人際關係與影響力:
(1)情報與官僚網絡:長期掌控情報機構(如 CIA、FBI、NSA)、軍方高層與政府內部關鍵部門,使政策執行不受政黨更迭影響。
(2)媒體與話語權:透過掌控或影響主流媒體,塑造輿論、引導公眾意見,甚至壓制對其不利的信息。
(3)國際關係與合作:深層政府與其他國家菁英、跨國組織(如世界銀行、IMF、聯合國)建立緊密聯繫,確保全球影響力不受政權更替影響。
3. 文化與意識形態資本(Cultural & Ideological Capital)
深層政府透過教育、媒體、智庫、學術機構來塑造主流價值觀,使其權力結構能夠長久維持:
(1)學術與政策智庫:透過資助高等學府、智庫(如 CFR、布魯金斯學會)來制定影響政策的學術論述,使其議程合理化。
(2)大眾文化與意識形態滲透:控制主流媒體與文化產業,潛移默化地影響公眾的政治觀點,使人們接受特定的敘事框架,如「美國例外主義」、「全球秩序穩定的重要性」。像是很多歐美影視名人歐普拉及一線歌手碧昂斯等都曾被指出利用流行文化符碼傳達光明會暗語。
(3)技術與數據監控:利用科技巨頭與監控機構(如 Prism 計畫)來監視公眾行為,確保輿論不對其權力結構產生過大威脅。
然而,關於光明會和深層政府的存在與影響,至今仍缺乏確切的證據,相關論述多屬於陰謀論範疇。我們不得不說川普的懷疑其來有自:
ㄧ、光明會與深層政府的蛛絲馬跡
1. 國際金融系統的操控: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陰謀論者指控大型銀行與金融機構透過操縱次級貸款危機獲取暴利,進一步鞏固其權力。羅斯柴爾德與洛克菲勒家族經常被認為是核心成員。
2. 媒體與輿論控制:美國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和CNN,被少數跨國企業掌控,長期以來被批評偏向全球主義議題,壓制反對聲音。
3. 國際組織的統治工具:世界經濟論壇(WEF)與比爾德堡會議(Bilderberg Meeting)被指為光明會與深層政府的聚會,聚集全球精英討論未來政策方針。被認為是光明會和深層政府的年度聚會。
(相關報導:
風評:川普再向中國加徵10%關稅之後
|
更多文章
)
4. 「政治傀儡」: 陰謀論者常言,歷任總統如歐巴馬與克林頓均被指控為深層政府的代理人。因此他們的全球化政策與軍事行動(如利比亞與敘利亞)被批評為服務於隱藏勢力的利益,所推行的政策與戰爭是為深層政府服務,助長了跨國企業與最主要是軍火產業的利潤。
「註: 政治傀儡,It’s an unnatural, remains unexplained phenomena. 又稱政府代理人、政府影武者,(puppet ruler)宣稱擁有政治權力而實際由外部勢力操縱之領袖。外部勢力可能來自外國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傀儡統治者實際控制的地區則作傀儡國家。但傀儡統治者也可能受到內部勢力(例如民選官員)所控制。例如一些批評者和媒體成員指控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是副總統錢尼的傀儡,如在他於2000年當選後不久,Saturday Night Live(《周六夜現場》)播放了一個短劇,威爾·法洛飾演的小布希嘆「錢尼將成為一個強硬的老闆」,然而這些說法很可能誇大了事實。雖然錢尼對小布希前總統有巨大影響且有可能會操縱他,但仍無法被視為嚴格意義上的傀儡統治者。著名的政治傀儡例子在拉丁美洲為智利的開國元勳Diego José Pedro Víctor Portales y Palazuelos(迪亞哥. 波塔萊斯)、哥倫比亞的Rafael Núñez(拉斐爾. 努涅斯),以及哥斯大黎加的Tomás Guardia Gutiérrez(托馬斯.古鐵雷斯)和古巴的前共和國軍事領導人Rubén Fulgencio Batista y Zaldívar(魯本·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伊·薩爾迪瓦爾)等。」
二、川普的政策與行動:反擊深層勢力?
唐納德·川普的再次當選被部分人視為對全球化政策與深層政府的挑戰。他的「美國優先」政策試圖恢復國家主權,並對全球化議程發起反擊。
1. 退出國際協議: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被視為對全球主義政策的挑戰,並試圖恢復美國經濟自主權。這是一個站在商人角度打出來合情合理的算盤。如今他又大動作威脅退出(WHO), 更是對掌控全球流行疾病訊息的「精英組織」提出最大的藐視—不排除他會自行成立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衛生組織。因為他高度質疑其偏向全球精英的影響力。
2. 挑戰媒體壟斷:川普多次批評上述主流媒體為「假新聞」(Fake News),並公開質疑其背後的利益關係,試圖削弱輿論操控的力量。他並揭露媒體可能與跨國利益集團勾結,試圖削弱其輿論控制能力。至今川普在華府的就職記者會上對部份主流媒體的態度依然強硬,代表他不讓這些假新聞製造機出線;並不讓這些深層政府勢力有任何把美國人觀點牽著鼻子走的強勢作風。
3. 前任期中川普解密部分FBI與CIA的文件,揭露「通俄門」調查中的政治偏向,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他多次下令解密與「通俄門」調查相關的文件,試圖揭示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在調查過程中的政治偏見。(註6) 註6:例如2020年10月,川普宣布已授權解密所有涉及「通俄門」調查的文件,以及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使用私人電子郵件伺服器進行官方通信的相關文件。於川普的指示下,部分與「通俄門」調查相關的文件被解密,揭示了FBI在調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政治偏見。
特別檢察官約翰·達勒姆(John Durham)在其最終報告中指出,FBI在未取得實際證據的情況下,過於依賴川普政敵提供的線索,推動了針對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潛在關聯的「交火颶風」(Crossfire Hurricane)調查。這些解密行動和報告引發了對情報機構在政治調查中可能存在偏見的廣泛討論,強調了在進行此類調查時保持政治中立和證據基礎的重要性。
(相關報導:
風評:川普再向中國加徵10%關稅之後
|
更多文章
)
4. 宣布立即廢除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計畫:川普新上任的執政團隊將全面刪除聯邦政府有關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的支出,包括廢除國防部與衛生部等政府機關內部的DEI運作部門。此外,川普政府宣布聯邦政府將僅承認「男性」與「女性」兩種性別,並根據出生時的生理特徵進行定義。這項政策旨在保護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避免他們在未經充分考慮的情況下進行可能導致終生遺憾的決策。因此,聯邦資金將不再支持未成年人進行性別轉換相關的醫療程序,如荷爾蒙療法或手術。川普政府強調,這些措施是為了確保青少年在做出重大人生決定前,能夠充分成熟並具備足夠的判斷能力。美東時間2025年1月20日頒布的最新行政命令規定,聯邦政府將只承認「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並根據出生時的生理特徵進行定義。此外,聯邦資金將不再支持未成年人進行性別轉換相關的醫療程序,如荷爾蒙療法或手術。
這些政策的推行,顯示川普政府試圖削弱這些被視為違反道德的「深層政府」深植的影響力,並強調政府運作的透明性和對傳統價值觀的重視。
5. 打破經濟壟斷:川普大幅減稅,並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以對抗跨國企業對美國經濟的控制。並對逆差的國家祭以高額關稅,保護美國本土製造業的利益。
6. 公開支持反光明會陰謀論者:川普多次轉發QAnon相關內容,該運動聲稱川普正對抗全球性戀童網絡與光明會。正好與近期各路受害人出面提告大力討伐的吹牛老爹醜聞不謀而合。
(註:QAnon,是一個陰謀論運動,主張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個所謂的「深層政府」陰謀,這些陰謀涉及一個全球性的精英集團,並且指控許多政府高層、商界領袖和名人參與兒童販賣、性虐待等犯罪行為。)
川普的政策是否真正遏制了光明會與深層政府的陰謀仍是未知數。然而他的異類政治風格與反全球化路線顯然引發了巨大的爭議。這場關於自由與隱秘統治的對決,或許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繼續塑造世界局勢。正如一名QAnon支持者所言:「光明即將到來,黑暗無處可藏。」("The light is coming, and the darkness will have nowhere to hide.")
三、結論
川普及其支持者深信「深層政府」("Deep State"),並認為他們嚴重操控著主流媒體,經濟和政府組織。川普聲稱自己是對抗深層政府的「反建制派」代表,特別是在其「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中,相關事件有:
1. 川普的競選和執政口號經常針對「沼澤」(Swamp),意指腐敗的政治圈,宣示對抗華府建制派。
註: 其選舉活動中多次提及「深層政府」,尤其是在其第一任期的選舉過程中,這一概念成為了攻擊建制派和傳統政治結構的重要工具之一。川普陣營將這一概念與「華盛頓沼澤」(Swamp)聯繫起來,指控政府內部的機構在背後操控政策,而非根據民意和民主原則行事。川普的策略並非簡單的政治批評,而是以一種強烈的、激進的語言來激發選民的不滿,尤其是來自「草根」階層和對現狀感到沮喪的群體。這種語言加深了社會中對政府機構的疑慮,並促使一部分民眾相信這些機構是透明的、不可觸及的,並且為少數精英所掌控。
2.川普及其支持者曾不停指控深層政府干預大選,並批評主流媒體和社交平台(紐時及CNN等民主黨派媒體)扼殺保守派聲音,試圖扭轉媒體聲音。
3.川普政府退出全球多邊協議(如TPP、巴黎協定和威脅退出WHO),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挑戰被認為是削弱全球化的嘗試。
4.大幅減稅並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以對抗跨國企業對美國經濟的控制。並對鄰近國家祭以高額關稅,保護美國本土製造業的利益。
縱然,這位言行總是不按牌理出牌 驚世駭俗的美國總統,所作所為更多是為了政治目的,川普與川粉們利用「深層政府」這一概念目的在激發支持者對建制派的不滿,也不屬基於具體證據而來的實打實錘。然而,「深層政府」和「三個資本控制世界」的理論依舊反映了對現代資本主義和全球化的深層不滿與疑慮。川普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無疑成功將這些情緒整合到自己的運動中成功激發了選民的情感,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勢力,但這些理論的真實性,仍需更多的學術研究和證據來驗證。
(相關報導:
風評:川普再向中國加徵10%關稅之後
|
更多文章
)
*作者任職於紐約WZMP LLP Legal coun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