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川普再向中國加徵10%關稅之後

川普對中國課10%加徵關稅後,會引發什麼效果?(資料照片,美聯社)

每個人都在問:當川普再向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影響又如何?

雖然還有不少變數待確定,但全球的經貿、產業的再次遷移、消長是必然,中國經濟必然受影響,不過影響會比外界預期的小。

川普本周二表示,他打算於2月1日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這次的理由倒不在雙方貿易逆差過鉅的問題,而在中國在美國吩坦尼危機中所扮演角色。與此同時,他也計劃要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商品謀25%關稅,理由是懲罰他們讓吩坦尼和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這件事最受全球關注與矚目的重點在:全球最大的2大經濟體再次重啟貿易戰,預料對全球的貿易與經濟都會有大衝擊與影響。

說得似乎是沒錯。但退一步想,相較於原本川普競選時說要對中國徵60%關稅,10%就顯得非常「客氣」;而在川普1.0時,全球早已經歷美國對中加徵25%關稅的震撼了,對照當年加徵25%的影響,就能稍微想見這次再加徵10%後可能的影響。更何況,川普是有藉此與中國「作交易」的意思,因此雙方折衝談判後的結果也是關鍵。

再者,拜登執政的4年,雖然未如川普敲鑼打鼓的對中國貨品幾近全面性加徵關稅,但實際上拜登對中國的打擊從未停止,從科技戰的各種管制到實體名單不斷增加、甚至對電動車等直接就徵收100%關稅;換句話說,這4年多,其實中國一直承受美國經貿戰的打擊與壓力,某個觀點而言,也「練出」相當的承受能力。

再以中國的情況來看,2018年首次的關稅戰發生時,中國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大概在19%左右,現在仍維持相近的比重,因此出口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相近。

但這幾年改變的是對美國的出口,無論是總額或占比都下降,從2018年約18%多降到現在的14.6%,這代表的就是對美出口的增減對中國總體經濟的影響是減少了。中國官方在發佈貿易數據時,就特別強調「中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

因此,這10%的加徵關稅,雖然最終勢必有衝擊與影響產生,但不會有什麼戲劇性、驚天動地、立即性的改變與影響,各國與企業都會根據其比較利益作改變,而這點既需要時間、同時也受「其它變數」的影響。

最明顯與最大的變數就是:川普會如何對待其它貿易夥伴?例如,他也說要對加拿大、墨西哥課25%關稅,對包括歐盟在內其它國家都課10-20%關稅。

如果川普把關稅戰擴及全球所有貿易夥伴,對中國而言,毫無疑問、百分之百的確定就是「天大的美事一件」─因為當美國對所有貿易夥伴都祭10%加徵關稅、甚至如加墨是更高的25%時,中國再被加徵的10%關稅的風險與損失就等於全部被「對沖」,形同未被加稅,不影響出口到美國。 (相關報導: 不設任何氣候限制 川普擬透過緊急狀態授權加速興建發電廠提供AI產業充裕電力 更多文章

此外,川普1.0的關稅戰讓許多企業、供應鏈為躲避加徵關稅,紛紛從中國遷移(或是所謂的「中國+1」),當時越南、墨西哥被認為受惠最多,外資的投資大增、對美出口與順差躍升,也因此成為川普2.0關稅戰的目標,這種情況下企業、供應鏈基本上沒有太大誘因再從中國遷移到這些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