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錢人不會穿名牌開名車!前國稅局官員曝富豪最愛2品牌,財產幾乎都花在這裡

真正的有錢人其實不愛穿名牌!前國稅局官員曝他們最愛2品牌。(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有錢人生活,恐怕是吃穿住都很花錢,也就是俗稱的「奢華生活」吧?幾乎天天在高級餐廳吃飯,穿戴每一季的流行名牌服飾。假如你有這樣的印象,就顯然是錯了。「錢變多了就會提升生活水準」是一般常識,但這不一定正確。

物非所值,再便宜都不買

著名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的研究結果指出,雖然收入和幸福度成正比,但在年收入提高到7萬5000 美元(約新台幣240萬元,以1美元兌32元新台幣換算)之後,幸福度就會幾近於巔峰。以一般人來看,往往會覺得錢愈多愈好,實情卻不見得。比如餐費花到兩倍,幸福度卻不會提高到兩倍。畢竟食量有限,也有人飲食就算簡樸也夠滿足的了。我認為富人會判斷該把錢花在哪裡,抑制超過必要的餐費或其他看不出效用的支出。這不是吝嗇,而是「物非所值,再便宜都不買」,特意避免無謂的支出。

我調查遺產稅時最先注意到的是對方簡單的服裝,單憑外表看不出對方繼承了數以億計的資產。雖然沒有詢問對方身穿的西裝品牌名稱,但多半是優衣庫(UNIQLO)、無印良品之類的休閒快時尚風格服裝。當然,很少人會因為稅務署的人要來訪問就穿得時髦,但即使如此他們的外表也顯得普普通通,讓人吃驚。

從總務省〈家計調查〉當中的消費支出資料,也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實。圖1是調查生活費的實際狀況,將所有的家庭從收入低到高,依序劃分為第Ⅰ、第Ⅱ、第Ⅲ、第Ⅳ 及第Ⅴ階級。

根據收入別,一個月平均消費支出的結構(所有家庭)

我調查遺產稅時最先注意到的是對方簡單的服裝,單憑外表看不出對方繼承了數以億計的資產。(圖/樂金文化提供)
我調查遺產稅時最先注意到的是對方簡單的服裝,單憑外表看不出對方繼承了數以億計的資產。(圖/樂金文化提供)

從這張圖可以判讀出,隨著收入水準上升,餐費、住宿費及水電費占總支出的比例就會下降。果然不會因為收入變成兩倍,餐費就花到兩倍。

我好幾次看到「詳實填寫家計簿」的富豪階層。雖然擁有數以億計的資產,卻會將平時的餐費、水電費及其他日常支出寫在家計簿上。一般人聽到這種話,往往會忍不住覺得「既然有錢,就不需要家計簿了吧」,但若沒有詳實管理金錢的態度,要締造超過1億的資產就難了。

以前聽理財顧問說,收入突然增加的人,比較不懂得管理金錢。收入少的人不得不管理每天的餐費,以免赤字;但若有了某種程度的收入,就會覺得「反正不要緊」,隨便管理家計,於是就無法高效增加資產了。

順帶一提,收入愈高,占總支出比例愈高的費用項目之一是「教育費」。實際上,富裕階層往往會花錢在教育費上。關於其背景因素,將會在第4 章談到。我也向富裕階層學習,平時就會小心不讓生活費的支出水準過度上升。自由工作者的收入不穩定,但有時也會進帳大筆收入。

我在獨立執業的第3年,著作大受歡迎,翌年的收入就大幅上升。幾乎每個月都有錢匯進銀行帳戶,金額是公務員時期月薪的好幾倍,讓人想要出國旅行或購買昂貴的物品,但我拚命忍著不花,改用來提前償還房貸,購買投資信託商品。 (相關報導: 不是勞保、勞退!勞工常忘有第3筆退休金「每年多領逾6萬元」,在職也能申請、忘記就充公 更多文章

現在想想,當初真是做了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不久之後我的收入就急遽減少。新冠肺炎之禍讓專訪或採訪的委託案化為烏有,突然工作就沒了。雖然新冠肺炎之禍已經過去,線上採訪普及,現在也接到許多工作,但當時能夠克服嚴苛的時期,是因為事先儲備一定程度的金錢。諸如這般「前途莫測」的情況不限於像我這樣的自由工作者。就如新冠肺炎之禍一樣,工作方式或收入突然改變的情況,任誰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