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1月中旬,在零下五度的巴黎街頭,騎著公共電動自行車,穿梭於左岸、右岸之間,為的就是走訪和體驗現在最夯、最流行IP經濟的最佳代表Jellycat,在左岸Le Bon Marché、右岸Lafayette和La Samaritanine百貨公司、瑪黑區的Fleux,為的就是抱回法國限定的瑪卡龍、法棍、可頌等吸引人又可愛的絨毛娃娃。也在Lafayette百貨公司體驗選購時的瑪卡龍仿真制造的場景,微波又加熱、加奶油的過程,小小娃娃大大滿足,那種心情的快樂,不只是療癒之感,更是情緒滿分的購物過程,因此吸引許多的大朋友、小朋友爭相購買與體驗。
走訪四種不同店型,深刻的體會,就能了解為何消費者趨之若務的喜愛購買,讓人不得不佩服: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市場里,Jellycat用創意和心思,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他們的每一隻玩偶,彷彿都在告訴我們:「即使是小東西,也可以帶來大大的幸福」。Jellycat 的成功並不僅僅靠可愛的設計,而是用高質感、故事性與情感連接,重新定義了玩偶的價值。他們讓人們相信,毛絨玩偶不只是孩子的專屬品,而是一種能治癒心靈、帶來溫暖的陪伴。
「看看別人、比較自己」,除了實際走訪法國門店之外,了解分析Jellycat的IP模式經濟,並提供給台灣品牌發展的新啟示。
品牌的誕生與成長
Jellycat 成立於1999年,由 Thomas 和 William Gatacre 兩兄弟創立。初期,品牌以設計柔軟且高質感的安撫玩具為目標,希望打破毛絨玩具市場的傳統界限。他們的創意來源於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例如兔子、仙人掌甚至煎蛋,這些設計迅速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
Thomas 的設計靈感和 William 的行銷策略相輔相成。他們為每個玩偶賦予個性化的故事背景,例如害羞兔(Bashful Bunny)喜歡躲在花叢裡,靜靜地觀察世界。這種將玩偶人格化的手法,不僅增加了產品的情感價值,還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了更深的共鳴。
法國巴黎左岸Le Bon Marché百貨公司的Jellycat專櫃。(作者提供)
情感經濟與品牌策略
Jellycat 的成功關鍵在於抓住了現代人對情感陪伴的需求。隨著全球化壓力的增大,品牌透過"療癒經濟"概念,提供了情感慰藉與心理滿足。消費者不僅僅是購買玩具,更是尋找一份能陪伴自己的心靈寄託。
法國巴黎瑪黑區Fleux賣場中的Jellycat專區陳列。(作者提供)
創意設計與觸感體驗
每一款 Jellycat 玩偶不僅在造型上創新,還注重觸感體驗。品牌選用高品質的毛絨材質,並根據每個角色的特點調整填充密度與重量,讓玩偶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療癒,更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手感溫暖"。這種細膩的設計,使得 Jellycat 成為成年人和孩子共同喜愛的品牌,甚至有人將其描述為"不只是玩具,而是一種生活陪伴"。
巴黎右岸Lafayette百貨公司的Jellycat專櫃,大朋友體驗購買樂趣。(作者提供)
巴黎限定甜品店:品牌行銷的巔峰
Jellycat 在巴黎推出的"限定甜品店"系列,是品牌行銷策略的成功範例。活動期間,品牌推出了馬卡龍、可麗露、瑪德蓮等法式甜點造型的玩偶。更特別的是,店員一邊唱著香頌,一邊模擬手打 "空氣鮮奶油",將甜點玩偶包裝成完美的展示品。
活動連續三個月,每日吸引大量粉絲排隊搶購,其中最受歡迎的可麗露玩偶常常秒殺售罄。這種創意結合沉浸式體驗的行銷手法,不僅提升了品牌吸引力,也讓消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 Jellycat 的情感魅力。
巴黎右岸Lafayette百貨公司的Jellycat專櫃人員進行體驗活動銷售。(作者提供)
高端零售與社群行銷的成功結合
品牌選擇進駐 Harrods、Selfridges 等高端零售店,進一步塑造奢華形象,吸引重視質感與設計的客群。同時,Jellycat 善用社群媒體的力量,特別是在 Instagram和 TikTok 上,透過用戶生成內容(UGC)增強品牌影響力。
例如,粉絲在平台上分享與玩偶的互動影片,並為玩偶創造獨特的角色故事,進一步強化 Jellycat 作為情感品牌的地位。此外,品牌發起的 #Jellycat25Years 活動,成功吸引了數十萬用戶參與,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熱度與忠誠度。
法國巴黎瑪黑區Fleux賣場中的Jellycat限量法國可頌麵包娃娃。(作者提供)
創業初心與品牌哲學
Jellycat 的誕生源自兩兄弟對市場的敏銳洞察。他們發現傳統毛絨玩具市場缺乏新意,特別是成人市場幾乎被忽視。因此,他們立志創造一個能夠觸動人心的品牌,讓玩偶不再只是兒童的專屬品,而成為所有年齡層的情感寄託。
這種"觸動心靈"的品牌哲學,貫穿了 Jellycat 的每一次產品設計與行銷活動。從角色故事到限量生產,甚至是進駐高端零售商與推廣社群行銷,每一個環節都彰顯了品牌對情感價值的堅持。
法國巴黎右岸La Samaritanine百貨公司的Jellycat專櫃。(作者提供)
台灣品牌的啟示
Jellycat 的成功模式為台灣品牌提供了多項借鏡:
台灣品牌可以利用在地自然資源與文化特色,例如以台灣動植物或傳統節慶為主題,設計具有情感價值的商品。
學習 Jellycat 的快閃店模式,結合地方美食或文化活動,提供沉浸式購物體驗,讓消費者享受更多互動與情感交流。
為產品注入故事背景,並採用限量生產策略,增加產品的收藏價值與市場吸引力。
積極利用數位平台,鼓勵用戶生成內容,並透過高品質的視覺行銷,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參與。
Jellycat 從一間小作坊到全球療癒玩偶的領導品牌,其成功的背後是創意設計、情感行銷與精準策略的結合。對於台灣品牌而言,這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透過文化創新與情感價值的挖掘,台灣品牌將能在國際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
情感品牌的未來
乍看之下,它可能只是一個賣可愛玩偶的公司,但背後的成功故事卻是品牌創業的經典案例,更也是品牌發展的新未來方向。從一間小型公司到全球的療癒玩偶王國,創辦人Thomas and William Gatacre用創意和精准的營銷策略,改寫了整個毛絨玩具市場的遊戲規則。Jellycat 的成功不僅來自於其可愛且獨特的設計,還包含了它巧妙的品牌定位策略。透過與高端零售商的合作,它們成功地將一款療癒娃娃推廣至時尚精品的層次,吸引了廣泛的消費群體,從孩童到成年收藏家皆對其青睞。這些零售商強調的購物體驗和高質量的產品陳列,更加強了Jellycat作為高端、設計精美品牌的市場形象,進一步推動了其全球範圍的風靡與銷售成績。下次看到Jellycat櫃位時,不妨也去感受一下所謂的「治癒哲學」吧!
(相關報導:
軟萌世代經濟學:成年人為何迷戀絨毛娃娃,連巴菲特都喚其為「賺錢的寶石」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