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老1件事千萬不能求!一文看懂參拜必知禁忌,全台5間最靈驗廟宇「拜完保證脫單」

月老該怎麼拜才靈驗?一文看懂參拜必知禁忌眉角!(圖/取自台北霞海城隍廟臉書)

祈求愛情的儀式在西周便有記錄,春秋時代的鄭國有個風俗,每逢三月上旬的己日,男女會齊集在岸邊祓禊─在水邊戒浴,以消除不祥的祭祀。而當時男女會藉著祭祀的集會歡聚,並祈求愛情順利。

良宵月下情意正濃

月下老人是源自對月亮催情的自然與現象崇拜,良宵月下情意濃,是談情說愛、互訴情衷,進而定情繾綣的美時。古時,苗人即有在春天月圓之夜舉辦未婚男女歌舞飲酒的聚會,稱為「跳月」,即藉月亮催情而集體相親的活動。湖南侗族也有姑娘在中秋節去心上人家中圃園摘菜的習俗,這跟臺灣女孩在元宵夜去「偷挽蔥」類似,不過臺灣姑娘是含蓄地偷摘,侗族姑娘則是大方地喊著,故意讓心上人聽到。雖然文化差異產生了不同的人情與行為,但將月亮視為愛情象徵的情意,卻是各地一致的。

唐代明確出現月下老人的形象後,民間便說月下老人會用紅線將命定的情人綁在一起,縱使逃到天涯海角,仍注定會碰面,所以有的月下老人雕像上會有一綑紅線;此外,古人結婚時,新人也會一起拉著一條紅綵帶,上面裝飾一顆紅繡球,象徵這條紅線永遠牢牢地綁著,之後這顆紅繡球也成了婚姻的象徵,因而有拋繡球招親尋找真命天子的習俗。

現在月下老人的神像依原始典籍描述的樣貌出現,所以不著官服。祂在道教裡也是正神,經常與同樣不著官服、老人樣貌、手持柺杖的土地公、南極仙翁、華陀仙翁搞混,最大的區別點當然就是手上的姻緣簿跟紅線囉!

求取紅絲線之法。(圖/柿子文化提供)
求取紅線之法。(圖/柿子文化提供)

斬爛桃花別找月下老人

唐朝的《續幽怪錄‧定婚店》和道教都認為「姻緣天注定」,只負責保管姻緣簿的月老其實並無幫人搓合姻緣的神力,頂多讓人偷瞄一下未來的對象是誰,但百姓認為月老有成人之美,撒嬌一下,祂就會跟媒人公一樣幫人撮合。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健康與壽命都可以改變了,婚姻與幸福當然也可以改變,每個人都應該勇敢追求,所以未婚男女多拜月下老人是準沒錯的啦!

月下老人賜的是家庭婚姻的倫常愛情,如果是求野桃花的小王、小三千萬別去,免得挨罵!此外,月下老人可不幫人斬爛桃花,所以也別來鬧了!

不過,已婚男女經過月老神像時,以一般禮儀感謝祂保佑家庭婚姻和合美滿,這當然沒問題囉!

中秋、七夕拜月老

月下老人隨時可拜,每月十五之夜效力更強,除了花好月圓外,滿月的磁場能量也是強大的魔力!

拜月老的供品。(圖/柿子文化提供)
拜月老的供品。(圖/柿子文化提供)

農曆八月十五日月下老人聖誕、七月七日七夕情人節,當然都是祭拜月老的大日子。

祭拜月老非常風行,很多廟宇都會準備好「套裝供品」供信徒結緣,當然你也可以另外特別準備,以鮮花、水果、甜餅、甜糖為宜。如果因而有喜事降臨而訂婚,可別忘了帶喜餅去還願喔!

拜月老有一些小小的禁忌:

不要戴帽子和太陽眼鏡,這樣月老才能看清楚你的模樣;服裝要端莊,勿妖豔,因為月老賜的是正緣,不是賜爛桃花的;傘不能帶進月老殿裡,不然就容易「散」囉!如果拜梨子,千萬不要剖開和情人分食,以免「分離」……

這些都是通用的基本祭拜禮儀。

全臺最受歡迎的月老

臺灣沒有主祭月下老人的古蹟級廟宇,但配祀的倒是不少,二○一四年曾做過網路票選,前五名分別是:臺北霞海城隍廟月老、臺南大天后宮月老、臺北龍山寺月老、臺南祀典武廟月老、臺南重慶寺月老,聽說拜了保證終結單身、絕對鎖死!

其中,臺北霞海城隍廟月老以超過百分之四十的票數獲得壓倒性勝利,連老外也慕名而來;廟中月老金身於一九七一年奉請至今,香火越來越盛。到此祭拜不用擔心,廟方已經幫信徒準備好紙錢、鉛錢、紅絲線、喜糖等套裝供品,另備有喜餅、喜糖、平安甜茶供香客食用討吉祥。

臺灣配祀月老的古蹟級廟宇有哪些?(圖/柿子文化提供)
臺灣配祀月老的古蹟級廟宇有哪些?(圖/柿子文化提供)

作者介紹|林金郎

歷任臺灣文學創作者協會理事長、經濟部榮譽指導員、《好命大百科》封面四大名師之一,曾任聯合報、自由電子報、世新大學臺灣立報……等專欄作家,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洪醒夫小說獎等,出版有《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找神!拜對正廟有緣神》、《學易經,沒有那麼難》、《渡僧》等著作三十餘本。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