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點》「瀉藥不洩 麻藥疼得打滾」京滬名醫吹哨被迫摀嘴刪帖

圖為中國上海瑞金醫院。(資料照∕AP)

近日,有關中國集採藥的話題在蛇年春節前夕引發民眾和醫生擔憂。此前,《風傳媒》曾報道「低廉仿製藥充斥公立醫院,為何進口藥告別中國市場?」一文中提到,由於中國各地醫保資金的短缺加上公立醫院需要繼續維持下去,中國醫保局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組織的藥品集中採購招標會上有意將國產藥的價格壓低,以此來排擠進口藥的市場。但這些國產藥多是仿製藥,一些公立醫院的醫生曾表示,不論從治療效果和副作用來說,都與同款進口藥大相逕庭。

有中國患者披露「做手術時,麻藥提前失效,痛得可以在床上打滾」。另外一些慢性病患者也表示「為了節約健保資金,可以不擇手段」。

多位京滬名醫質疑仿製藥藥效「吹哨者」被迫摀嘴刪帖

在最近結束的上海地方兩會上,上海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醫生等20位上海政協委員在一份共同提交的提案《關於在藥品集採背景下如何能夠用到療效好的藥物》中對國家醫保局組織的集採計畫招標藥(即仿製藥)的問題提出質疑,隨後來自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盧長林等知名醫生也是在社交媒體和地方兩會上,呼籲國家醫保局重視此事。

上海瑞金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的鄭民華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集採藥價格低,藥物品質不穩定,存在著「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等現象,醫師面對病患的反映與質疑很無奈,因為沒有選擇權」。言論一出,立刻引發中國民眾熱討,然而一些民族主義者紛紛到鄭醫生的新浪微博下留言,質疑這位醫生是否受到「境外勢力」的指使,並採取謾罵和人身攻擊的方式進行討伐,最終鄭醫生因輿論壓力不得不自行註銷新浪微博帳號。

這些民族主義者稱「鄭醫師的指控毫無任何事實根據,是在捏造事實」。

病患、護理師、專家教授紛紛發聲害人害己不可為

然而這場人命關天的事件並未到此結束。北京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孫立平近期探討集採藥的文章中寫道「在醫藥科學技術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由於種種人為的原因,人們不得不吃低效甚至有極大副作用的藥,使用對身體造成傷害的不合格醫療用品,實在說不過去」。

孫教授所反映的問題在中國年輕人廣泛使用的「小紅書」上也是多有呈現。一位來自湖南某地的年輕護士在一則吐槽職場的話題下,發帖稱「隨著公立醫院開始大規模使用仿製藥後,連輸液用的醫療耗材也開始出現品質問題,導致護士在紮針時也是瞻前顧後」。

近期由於中國甲流疫情高發加上又是蛇年春運返鄉高峰,不少抵抗能力弱的人紛紛中招甲流。來自北京兒童醫院建國務院區的一名寶媽說,自己家孩子由於甲流發燒,在兒童醫院輸液,在護士準備拔針時,寶寶手上淤青一片,詢問護士得知後,是因為集採醫療耗材的品質問題,搞得寶寶大哭不止。這位寶媽也提到,為何我們老百姓的命不當一回事?難道只有那些當官的才可以享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這還是為人民服務?

這位寶媽的質疑隨後引發數萬點贊,但後來再次搜尋時,相關貼文已經被刪除。

比對藥品數據連小數點都一致,國家醫保局輕描淡寫回應稱「編輯錯誤」

針對上述醫師和病患集中反映的問題,中國醫保局日前向上海市醫保局發函,派人調查此事。在一則名為「《關於了解核實臨床專家實名反映集採藥品降價出現質量問題有效回應社會監督的函》」中表示,國家醫保局高度重視集採中選藥品質量,特別是注重傾聽來自臨床一線的意見和聲音,請上海市醫保局聯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和鄭民華專家,代表國家醫保局致謝並認真聽取專家意見。

國家醫保局表示,歡迎廣大醫護人員當好藥品價格和品質問題的吹哨人。

隨後,國家醫保局官網公佈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結果後,各地多位醫生在社群媒體對這個調查數據表示懷疑,甚至在一些民眾常用藥的比對數據中,連幾位具備幾十年臨床經驗的醫師都發現,連小數點都一摸一樣,再度懷疑資料造假。中國醫保局回應稱是「編輯錯誤」,有民眾在社媒上寫道「一個人命關天的事情,在它這裡變得輕描淡寫,到底誰的命才重要?」

在相關數據發布僅隔數小時後,國家健保局就把比對藥品數據下載按鈕關閉。

不過在國家醫保局介入後,最先的吹哨人鄭醫生的社交帳戶也並未重新恢復。這一幕讓許多中國民眾想起五年前因為揭露新冠疫情被當局抓捕的李文亮醫生,大家紛紛到李文亮醫生生前的社交帳號下留言。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反腐越狠、躺平越烈!高層容忍屬下「無心之過」 學者:地方假反腐搞「政治清洗」 更多文章

一位來自河北的民眾寫道「李醫師的優良傳統被其他醫生學習,這是官方所不願意見到,只能唱讚歌才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