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曾爆出歧視言論的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又再次失言。葉匡時直質疑柯的英文不好,不足以接待外賓。柯回以「酒吧女英文不是更流利?」。而對手連勝文趁此機會大做文章,指責柯「歧視女性」,認為「外語能力好不能說人家是酒吧女,我(連勝文)認識許多英文好的都是在醫界、財經界與外交界」。 柯文哲應是想表達「英文好不是當市長的唯一條件」,在後續的發言,也指出他以60、70年代的時代記憶,隨口說出。柯文哲可一開始就說「英文好不是唯一條件」,不需要任何例證。若想舉例,政治界有許多英文好,卻沒有處理政務的官員,正好為「英文好、但治理能力不佳」下最佳的註解。
然而,柯文哲卻先入為主的認為酒吧女「除了英文好,不具備參政能力」,此想法存在性別與階級上的刻板印象。認為低階層的女性對政治不熟悉,儘管英文能力好,仍不適合參政。對「參政」的標準設下高門檻,只有高學歷、高成就的菁英能進入。但我們長期觀察資優男性政務官的所做所為,有些對性別毫無概念,甚至推動許多反性別平等的政策;有些口頭上尊重多元、關懷弱勢,卻從未提出任何性別平等的政策。又,我們認為,相對於不知人間疾苦的候選人,性別與階級弱勢的人(如酒吧女),以其對抗壓迫與宰制的身體經驗,也許更能提出符合人權價值的性別、階級政策。
國民黨市長候選人連勝文雖把握機會,抨擊柯文哲缺乏性別意識,但卻繼續複製柯文哲對酒吧女的刻板印象。以他所接觸的「外語能力優的女性多是在職場上成功的女性」為由,認為柯文哲不應該歧視女性。但事實上,這反映出連勝文的交友圈少有低階層的人民,而他是否能透過短短數日的working stay了解底層人民想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們認為,連勝文同樣無知,拉攏了高階層女性,將底層女性視為在談女性議題時不可碰觸的「污漬」。如此做法,只會讓底層女性更反感。再者,連勝文在2014年同志遊行當天,在臉書專頁上發表關心同志議題的言論,但連勝文多次避談同志議題,且無法提出對性別平權有幫助的市政意見,臉書上的言論,難免被視為「騙同志選票」。
候選人應「深入」理解性別與階級議題,並嚴格批判自身陳見,提出至少一個為性別平權努力的政策規畫。英文好不好不是重點(畢竟有翻譯官),性/別平等的意識和關懷弱勢的態度才是必要條件(在好的幕僚團隊也無法改變充滿刻板印象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