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飯不能亂吃 是有道理的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不到一星期,就要求局處首長行程宴飲要登錄「備查」。(資料照/宋小海攝)

要玩就玩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一刻不停,推出各項「新政」,八年拆不掉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四十八小時拆除,二百多違建戶上網公告,這只是「前菜」兩碟,最重要的是三月即將成立的「廉政委員會」,細節上要求局處首長行程都要登記報備,指標大案當然是前兩任市長的美河市與太極雙星等。

指標大案是前兩任市長馬、郝啟動的重大建設,有沒有懸疑之處?從市議會、名嘴圈早就熱鬧多年,太極雙星揪出馬英九律師賴素如,尚無向上發展的跡象;美河市七年沒下文,如果柯市府重查能查出弊案,那是大快人心,萬一查無弊案之據,柯文哲還得冒上馬郝的清廉由柯市府背書的風險,但是,在風險造成前,柯市府只要有疑送特偵組,馬郝標榜的廉潔大概九成九就被摧毀了。

當然,柯文哲最簡單的邏輯:一切公開透明,貪腐疑慮就降到最低。只要柯市府把上述大案的各種文件檔案,依其承諾全公開,就夠名嘴們在二0一六年總統大選前,整整忙一年,通告費賺不完。

抓前人不知有影無影的弊案還是其次,他同樣嚴以律己,柯市府一級局處長除與家人吃飯外,所有應酬包括紅白帖都要登錄在案,他的說法是,「我沒有偷窺狂,平時不會看,一旦出事,就要看。」儘管有侵犯首長隱私之嫌,他所信奉的顯然還是「士大夫公勤無私」這套老價值,但凡公開透明者多半沒事,不肯登錄者沒事都可能鬧出事來,這是否合乎「現代法治」見仁見智,但一般民眾大概是會鼓掌叫好的,原因無他,這套近乎封建的老觀念,一點都不新,只是標榜的人大多做不到,柯文哲有可能因為他獨特的白目性格落實,果若如此,勢必對台灣的政治文化造成莫大衝擊。

為什麼說這套觀念一點都不新呢?柯文哲曾經推崇的蔣經國就搞這套,小蔣沒讓首長簽廉政公約,也沒有電腦可供首長將行程全登錄,但小蔣在公務之外,禁絕屬下與商界宴飲,蔣彥士在宅邸宴軍火商,從此永不錄用,是李登輝主政後重新起用,還很是紅了一陣;李登輝在台北市長任內,就常在官邸宴客,這在小蔣時代是忌諱,李卻安然無事,且未遭情治網羅揭發,也是一樁奇事,這只能說明蔣經國時代的廉潔應該也是政壇神話或童話,政商關係只是不知道,未必沒發生。

柯文哲同樣推崇的台灣省長宋楚瑜,也號稱不與商界應酬,然而,一旦參選,才發現真有不少大中小企業貼都要貼上去給當時尚無立法的「政治獻金」,梁柏勳就是個例子,宋對梁打著省長招牌(與之吃飯與之見面)招搖撞騙很是不悅,但收了獻金是事實,好在梁要的東西宋不給,沒有「對價關係」,這事吵了一陣,梁官司打輸也就沒事了。

號稱不與商界應酬的,馬英九當然是典範,可惜這個典範在他吃了頓「魚翅宴」後破功,雖然馬澄清沒吃魚翅,但吃了飯是事實,安排這頓飯的幕僚從此由紅翻黑,馬英九掌權一天,他的名字就消失一天。但馬英九究竟與企業關係如何,在他總統任期結束前,顯然又成為焦點,未來一年,不知道有多少頓飯要被挖出來。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馬英九因為有此「不良經驗」,他就任總統宣示的就是廉能反貪,一切要公開透明,包括首長行程,有事辦公室談,都得登錄在會客簿上。這件事就和馬政府其他宣示一般,大概說完就沒人理會,包括馬英九自己。姑不論頂新,因為頂新獻金而莫名其妙被拖下水的「科技界人士」,馬英九大概都不知道該如何對外說明是否經常聚宴?說不清楚的就有「疑雲」,有疑雲就能被名嘴們罵著玩,就此一點,柯文哲要求局處首長除與家人吃飯外,所有行程要登錄上網,能說沒道理嗎?

依法收受政治獻金,都不表示有「政商掛勾」,何況只是吃一頓飯?然而,有太多前例顯示,吃飯可能很單純,但想像很複雜,為杜絕外人不當想像的空間,只能委曲一級主管,不必要的應酬能省就省;台灣人喜歡治亂世用重典,矯枉非要過正,當民意氣候對政治領袖如此不信任,少吃應酬飯就是減少懷疑的方法。柯文哲要注意的是,第一,局處首長不吃不表示承辦課長科員不吃,管還得向下管;第二,立下規矩就得雷厲風行四年,省一天都不行,否則,清白標舉的愈高,拉下馬的時候就摔得愈重,連弊案都還沒成立的馬英九,就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