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頁岩氣革命」風吹到台灣了!
這2年在國際上喧囂塵上的頁岩氣,有人稱之為全人類的「能源革命」─坦白說,有點誇張了。能源革命是指人類使用能源方式的改變,例如從木柴改為煤、再改為石油,接下去可能是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頁岩氣的產生並未改變目前人類的「石化能源架構」,它只是來源有變化;過去技術無法開採出頁岩氣油,現在的技術已經實現了「商業化開採」。此一國際上討論甚多的議題,在台灣一直屬無感議題。這次,台塑因美國的頁岩氣油成氣候而可能放棄原本的投資計劃,算是首次讓台灣有感的頁岩氣衝擊。
而這場頁岩氣油革命帶來的影響,衝擊著各方面─能源價格、產業結構、製造業版塊、甚至地緣政治、還有中美兩隻大熊之間的競爭。
幾年前,許多人預言以石油為基礎架構的「石化經濟世紀」,隨著石油的逐漸枯竭而即將結束,人類非發展再生能源不可。但頁岩氣油技術的突破,為世界帶來另一波充沛的油量。頁岩氣油技術的先進國是美國,美國因頁岩氣油而可望從能源進口國搖身變為出口國。國際能源總署公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就預測,由於技術的突破,頁岩氣油的開採,讓美國可能在2017年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2030年成為石油淨輸出國。
這代表什麼?5年前,原油飆漲到每桶147美元,當時還有分析師預測會漲到200美元,但頁岩油帶來的供給的大量增加,原油價格大概很難再飆漲。油價不夠高,那些尚未完全成熟且「貴森森」的再生能源的發展,就可能延緩腳步。而美國有自己便宜的能源挹注,美國製造業的復興成為可能,因為便宜的能源讓美國擁有更多成本上的優勢,製造業的版圖可能因此變動。
過去,老美為了保有充沛的油源,在中東等地區必須保有的地緣政治優勢,其必要性將因此降低,「油路」的暢通也不再是第一要務,老美不再受油國「要脅」,油國全球的發言權將減少。中國則雖然號稱擁有最龐大的頁岩氣油,而且也積極引進技術,但中國的地狹人稠、開採問題與成本更多,未來中美在這方面的角力將不會止息。老美是否願意對中輸出技術,造就中國成為「能源大國」呢?
巴基斯坦石油部長在去年9月的一次專訪中就說,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影響鉅大,既為美國帶來製造業復興,又改變全球能源政策格局,也會重塑中美經貿關係。
不過,頁岩氣革命絕對不是百分之百的美好新世界,除了因價格低廉而讓節能無望、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更艱困外,它更可能是環保與自然的災難。開採過程要把水及有毒物質灌入地底,可能污染鄰近地區的水質,造成永遠難以清洗的生態災難;也可能讓深層岩石滑動引發地震,英國就因此發生過2次小型地震;對開採時外洩的油氣,一般都採取所謂「空燒處理」─就是點把火讓它燒了吧。結果當然是憑添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美國北達科他州放空燒天然氣,導致該州石油產業釋出的溫室氣體量增加2成,燃燒的火光在太空中都清楚可見。
但不論正負效益如何,頁岩氣革命開始了,想好要如何面對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