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政哲觀點:尊重多元價值與合理的差別待遇解決爭議

警察在日常執行勤務時經常處於暴力失序的工作環境,嚴重甚至可能犧牲生命。(資料照/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唯有正視彼此的差異,才能實現真正的正義!要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不能只是要求大家共享一個平等標準。

民主政治中的社會正義,並不是一視同仁,而是濟弱扶傾。必須正視弱勢群體多元差異的存在,進而透過民主溝通,解除加諸其上的支配與壓迫,形塑一個共享不同價值的異質公共價值。

這是影響當代社會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艾莉斯.楊Iris M. Young (1949-2006)在「正義與差異政治」巨著中所倡議的平等主張。

如今警消、海巡等地處境正如同艾莉斯.楊所描述被優勢群體壓迫的弱勢群體態樣。警消、海巡身處無法改變的高風險職業環境,其在社會與政治地位上仍是處處受制於被官僚政治工具化的剝削壓榨、被執政者邊緣化的岐視,經常處於暴力失序的工作環境,且只能聽命行事的驅使,無法要求完善職安健康權的自主權之無能且無奈的可悲狀態,導致經常面對職場霸凌,甚至犧牲生命。而被優勢的政治群體壓迫排斥的弱勢地位,故警察人員自嘲是帶槍的弱勢群體。

面對這些壓迫驅使的解決之道,楊教授強調社會應有異質公共與差異政治的概念。唯有強調與理解群體的差異性,並賦予這些差異正面價值並促其參與政策的理性溝通討論,才能真正解除壓迫並共同分享多元價值。

警消、海巡的長年犧牲與奉獻的價值已深獲全民肯定,多數民意支持認同提高退休待遇,而且過去也曾獲多位民進黨立委提案支持。

行政院卻表示該修法違反憲法第7條精神和預算法相關規定,行政院將會進行救濟。銓敘部長施能傑直言該修法「獨厚警職到難以想像」,表示修法衝擊到憲法平等原則。將破壞公務人員退撫制度必須公平對待所有成員的憲法平等原則,基於守護憲法平等原則是銓敘部無法認同修法的最重要理由。

銓敘部也認為:軍人退撫制度和基金也自成一套,有別於公務人員,警察並不適合類比軍人的情況。警察退休給付替代率提高後,嚴重影響文官退休金和現職工作間應有對應的衡平性,減損退撫基金財務健全和增加政府財政支出。

身為學者出身的施能傑部長更公開聲稱「八成的退休警消海巡人員每月可領退休金七萬四千元,將超過第14職等常務次長等不實言論,刻意誤導操控輿論,加深社會誤解對立,極不尊重終身為社會除暴安良奉獻的警消海巡等執法人員之公共服務價值,實有失學者與政務官客觀論政之風範。

以上各種理由不外乎以政黨利益考量,以公平原則與以各種理由為藉口,搪塞推責與歪曲事實,誤導社會認知,規避檢討公共政策責任,不僅邏輯錯誤與自我矛盾。

另指該修法違反憲法第7條精神更是誤導社會對憲法平等精神的誤導。

依據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之釋字第485號解釋文:「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並非指絕對、機械之形式上平等,而係保障人民在法律上地位之實質平等,立法機關基於憲法之價值體系及立法目的,自得斟酌規範事物性質之差異而為合理之區別對待。」憲法第7條對於平等權的規定就是強調「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的實質平等,故合理的差別待遇並不違背平等權;反之,沒有差別待遇的相同處理才可能違反平等權之保障。

粗暴的年改政策違反不溯既往的基本法律原則,失信於民。更忽視警消海巡與一般公務員有極大差異且兼具司法與行政角色之專業特性。長期需面對兇惡歹徒搏命的全天候工作壓力與高風險惡劣環境所造成生命身心傷害及長期犧牲家庭生活的特殊差異與劣勢條件,不同工自應不同酬。且其辛勞與犧牲程度絕對不亞於軍人與司法人員,但軍人與司法人員卻仍維持較高替代率,自然致造成相對剝奪感的不公平感受。

保守封建的退撫制度早已不合時宜,立法院通過《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修正案,正是檢視修正不合實質公平與創造多元價值的機會。

這是一個彌補政策缺失的機會,應可理性思考與虛心檢討政策設計缺失,追求符合實質公平與合理差別待遇之退休保障政策,體現多元價值公平正義,更能激勵士氣與恢復對執政者信心。

這也是朝野合作與建立互信的機會之窗,透過民主溝通暫停朝野鬥爭,給台灣社會喘息的機會,重建民進黨追求公平正義與尊重多元價值的民主進步精神。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當「警察」不再是令人稱羨嚮往的工作 更多文章

*作者為前警政署副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