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觀點:立法院應通過全民健康管理法

作者認為,國民只要長期健康到生命終點前兩周,那就解決了健保及長照經費入不敷出的問題。(美聯社)

因應社會新需求,立法院於1月7日通過「壯世代政策產業發展促進法」,令人欣慰。教授未來學多年,從2000年就持續為文呼籲,政府要正視「少子化」及「高齡化」兩大國安議題。今年台灣開始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五個人之中有一位年齡65歲以上。從未來學的角度,以往工業社會所建立的不少制度,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應該要修正調整,否則會破壞台灣社會永續!而聯合國會強調永續也是因為發現,繼續工業社會的生活方式及制度,地球將無法永續。

去年12月,受邀在佛光大學舉辦的身心靈永續發展國際論壇演講,演講的主題是「從未來學談全民健康管理法」。現場有來賓問:未來學跟全民健康管理法有甚麼關聯嗎?跟來賓說:未來學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掌握趨勢」,然後「超前部署」,因應新的未來。我在《第五波》書中提及,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知識社會到進入第五波社會。一旦進入新社會就會有新觀念跟新的需求,也因而需要建立新的制度,這也是壯世代法案通過的原因!

比如,我二十多年前在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教授「生死學」時,就指出未來有關生死的三大法案都會通過。這三個法案:1. 安寧照護條例。2. 病人自主權利法。3. 安樂死法案。當年,很多學生都不太相信。現在,前兩個法案都通過了。在可見的未來,安樂死法案也會被正視跟討論。其原因就是,隨著社會變遷,人們對醫療的自主意識提升。在工業社會,到了醫院,一切由醫生做主,要插管,要電擊,病人及家屬只能完全聽從醫師處置,沒有置喙的餘地。而後,進入資訊社會,病人對醫療的自主權意識開始興起,也因此,漸漸地通過了前面兩個法案。安樂死法案則是個人面對死亡方式的選擇權利逐漸受到重視後,產生的社會議題,未來也相當可能立法通過。

前面提到的三個法案,是個人對醫療及死亡權利意識觀念的轉變。然而,全民健康管理法不只是觀念的改變,更是維持社會永續發展的必要制度。有來賓問:維護健康是個人的事,為何要立法規範?跟來賓說:喝酒開車事不是個人的問題?為何要立法規範酒駕?原本酒後開車,沒有法律規範。後來,當社會意識到,酒後開車不是只是個人喝酒問題,而是社會安全問題。所以,立法規範酒駕,而且罰則越來越重。同樣的,原本去醫院看病,是個人問題。但是,當社會意識到個人醫療問題亦是社會問題時,於民國84年訂立「全民健保法」其宗旨就是「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辦理全民健康保險,以提供醫療服務。」再看,原本長照不是個人的事嗎?然而,由於少子化,再加上臨終前平均要照顧8年,家庭難以負擔。在此情況下,當個人的長照問題,變成社會問題時,就會立法來照顧長照。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好好照顧自己─重新檢視預防照顧重要性 更多文章

從未來學的觀點,任何法案,不只立法宗旨要對,更重要的,要能永續。當初訂定的法案,如退撫、健保及長照等,都是建立在工業社會的型態。平均壽命70歲,人口結構是金字塔。在此狀態下,繳交費用的人多,領取費用的人少,當然可以永續。然而,現在的社會跟工業社會有兩大不同:其一,平均壽命從70增加到81歲。其二,人口結構從金字塔轉變成倒金字塔。請看下列數據:民國52年出生 42萬7212人,民國110年出生15萬3820人,民國112年出生13萬5571。113年是龍年,歷史上龍年必然出生率會較其它年度高出許多,去年則打破此一規律,龍寶寶竟比兔寶寶少。筆者於多年前就指出,少子化趨勢只會越來越加劇。然而,一旦人口結構轉變成倒金字塔,繳交費用的人越來越少,領取費用的人越來越多,那不管甚麼制度都會崩解! 而且,情況會越來越嚴重,試看,民國52年出生的42萬多人,明年就邁入65歲。龐大的高齡人口,所需要的醫療給付及長照經費,少數的下一代如何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