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中年轉職,怎麼帶好台灣團隊?Google手機技術總監:跟主管建立互信,你才會工作生活平衡

20241205-專訪Google台灣 Pixel硬體技術專案管理總監Sumi Sam 。(柯承惠攝)

Google 台灣從網路搜尋到手機製造商,是科技巨頭中轉型的經典案例,也是進入AI時代後最受矚目的關鍵角色。它以搜尋服務起家,直到2016年才加入智慧型手機戰局,推出Pixel系列手機。這份願景也牽引了Google 台灣 台灣Pixel 硬體技術專案管理總監Sumi Sam從美國來到台灣。

「當初真的以為自己會(在前公司)待到退休!」Sumi笑說。她謙虛的回憶起工作經驗,原先,她已在前公司穩穩做了近20年,擁有不錯的待遇,和一個響亮的管理層頭銜;況且兒子還在念小學,似乎不是最佳的轉職時機。「因為家境比較貧困,以前沒有機會去國外唸書,我畢業後就待在馬來西亞工作;後來調到美國,是因為有很好的機會,大家也很相信我,就在美國經營一個跨國團隊,」Sumi坦言。

後來,遇上百年一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一次,Sumi和兒子偶然間討論到一生的缺憾,那時兒子無心問道:「媽媽好像一輩子都待在同一家公司,你沒有想過要換工作嗎?」,一句話驚起Sumi,開始回想人生的缺憾,便決定著手研究Google 台灣的現況,這才驚喜發現,Google 台灣已投入自製手機,最大的發展基地就在台灣。經過一連串的調查,Sumi認為自己不同面向的經驗,有可以帶給Google 台灣硬體團隊的價值,便下定決心嘗試。

疫情讓自己重新燃起對Google 台灣的期待

回想起當初對Google 台灣願景的認同,Sumi遠渡重洋回到亞洲,接下Pixel硬體技術專案管理總監職位。談到決定投出履歷的瞬間,Sumi笑說:「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說是勇氣…,應該是疫情,讓我想起當初的那個夢想」。

最初,Google 台灣曾經是Sumi選擇工作時優先考慮的企業,可惜當時自身專業在筆電硬體領域,沒有機會接觸身為軟體新創的Google 台灣。「當時想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進入這間公司的話,肯定是夢寐以求的事吧!」Sumi回憶起自己畢業時對Google 台灣的憧憬。「它當時很想要把全世界的資料都整合起來,不管你在世界哪個地方,只要你有網路連線,就可以access(獲取資料)。」

談起Google 台灣創立的理念,Sumi眼神燃起了一道光芒,「我當時是覺得,哇!這東西會改變多少人的生活,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我們,」她認為,當人們可以無止境地獲取知識和資訊時,可以讓小型企業得到翻轉機會,或者對學童的學習環境也能大幅改善。

20年後重返亞洲,用一份「我的操作守則」給同事安全感

後來Sumi順利被Google 台灣錄取,家人也一致支持她的選擇,於是全家一同搬來台灣。20年後重返亞洲,Sumi坦言,從工作到生活,每個領域的轉換都是一次衝擊。我們好奇,幾乎已是半個美國人的Sumi,以往的工作經驗集中在筆記型電腦,對小尺寸的行動裝置並無經驗,他是如何調適台灣生活和工作步調?她坦然地說,「我覺得主管不是每個方面都很厲害,因為我就是從來沒做過手機」。 (相關報導: 從GOOGLE、FB到APPLE,科技股還能買?歷史經驗告訴你:每次美股牛市,都有一個族群帶頭 更多文章

Sumi直言,自己是帶著虛心來到台灣,凡事和團隊成員請教,抱持著一同成長的心態。Sumi回憶進到Google 台灣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給成員們一份名為「Working with Sumi」的操作手冊。Sumi在文件內容裡大方展現自己的弱點和強項,清楚告訴團隊成員溝通界線,像是掌握回報問題的討論態度,和可討論公事的時段有哪些。Sumi一開始就開誠布公,希望盡力讓每個成員清楚知道如何一起完成任務。「有這份使用守則蠻不錯的,這樣大家也不用彼此打無聲的暗號,」Sumi認為前期減少磨合,快速進入軌道,是跟團隊成員建立互信和默契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