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探索當前台灣的職場生存法則,希望傾聽科技人的職場故事,採訪他們的職涯歷程。繼介紹中美晶集團董事長徐秀蘭的經驗談以後,我們來到Google 台灣台灣位於板橋的硬體設計據點,採訪Google 台灣的Pixel 硬體技術專案管理總監 Sumi Sam(以下稱Sumi)。Google 台灣起源於資訊匯集、搜尋整合的願景,開發數位生產力工具和智慧型手機,這家全球員工數超過10萬人的科技公司,如何強化員工之間的溝通、相處,引向持續研發和創新?
走進Google 台灣位在新北板橋的辦公室,這裡是Google 台灣全球最重要的硬體設計據點之一,在文化、性別多元的職場上,Google 台灣如何引導對話、開啟彼此有效溝通?Sumi思考了一下,笑說:「我好像很久沒有發覺自己是女人了,(性別)有差別嗎?」
「認為我是女性,這樣的想法反而可能卡住自己」
Sumi的25年工作資歷橫跨馬來西亞、美國和台灣,歷練三種文化的職場洗禮,而且她一路走來都在科技業任職,對職場文化和溝通頗有體會。Sumi說,自己常對討論異性溝通議題的的女性同仁分享一句話:「妳換一個思考方式,」Sumi強調,她更關注行為本身;比如曾有同事反應,自己在會議上,話還沒講完就被打斷,因為身為女性而感到很害怕。Sumi認為,這時女性工作者如果將注意力放在「我是女性,所以…,」這樣一來,想法就很可能被困住。Sumi建議,不妨先忘掉「女性」這個身份,在職場上說話,就應該以擔任的職位為基礎發聲,這樣會更有自信地為自己的工作負起責任。
我們好奇,科技人才密集的職場,成員是否以男性占大多數?Sumi觀察,男性比例稍高,不過近年也有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加入。她補充說:「近來Google 台灣台灣有越來越多女性主管,我觀察到這些新主管多半有個共通的想法,她們都不強烈覺得自己是女性。」Sumi笑說:「這點跟我一樣」。
Sumi解釋:「在職場上,如果我們都是平等的interview(面試)進來,這代表我們能耐一樣。討論事情時,我們不談我是女性或男性,我們是一樣的,拿掉這個卡住自己的想法以後,接下來只有你和我要怎麼應對這件事情而已」,Sumi眼神流露自信的說:「當我放下、忘掉『女性』這個身份,我,就是做好這個工作的人,如此而已」。
職場環境鼓勵不同意見、促成溝通
在矽谷,Google 台灣是一家相對重視多元意見的大型企業。我們關注這間公司如何從制度和文化塑造出發,維持環境中友善、促進溝通的氛圍。Sumi回憶,起初到Google 台灣報到時,發現主管被賦予的角色和前東家有些差異。「在其他公司的時候,很多決定雖然有討論,可通常是top-down(由上而下)的,」Sumi坦言,這也許是一般企業常見的現象,也就是主管早有定見,但形式上可能還是要取得共識,因此開個會討論。
(相關報導:
從GOOGLE、FB到APPLE,科技股還能買?歷史經驗告訴你:每次美股牛市,都有一個族群帶頭
|
更多文章
)
「進到Google 台灣,就發覺這裡非常bottom-up(由下而上),從一開始就要把整個東西做好,常要綜合多元意見。」Sumi觀察,Google 台灣團隊的每個人,無論是不是主管,在會議中都會鼓勵彼此發言;如果知道有同事擅長某些任務,會中就往往有人特別提起他;Sumi舉例,比如自己是主管,團隊中有人看到比較安靜的成員,可能會從旁鼓勵說「昨天跟你講這題時,我覺得你那個意見不錯,你要不要提一下?」,讓彼此的強項都有更多曝光機會。
Sumi強調,在Google 台灣的處事態度,主管無須因為自己的職銜,就覺得自己凡事最厲害,公司反而透過各種制度與文化提醒大家,只要能進Google 台灣任職的人,必定都有各自強項,作為主管,要幫助同仁找機會施展拳腳。
Google 台灣 Pixel推出首款摺疊手機時的歷程,是Sumi特別拿來分享的案例。「我們在研發產品時都要注意多元使用的角度,」舉凡要用多大的扭力推動轉軸,才能夠完全翻開或關起手機,螢幕尺寸極限可以放大到幾吋,整體手機長寬比例,觸控靈敏度和機殼角度的圓滑程度等,有眾多細節經過團隊無數次反覆討論才敲定,如果全都由背景相仿的一群人拍板定案,那設計出的產品,很可能難以考慮到不同使用者需求。
Google 台灣用「3R守則」守住職場安全感
除了主管的角色與責任十分吃重,Google 台灣還在內部運用一套「3R溝通信念」來促進員工之間交流;所謂3R,指的是尊重使用者、尊重發展機會和尊重彼此(respect users, respect the opportunity, and respect each other.)。根據Google 台灣分享資訊,尊重發展機會指的是關注自己有機會可參與、開發產品,因此嘗試把握機會的狀態;尊重彼此則是工作溝通的重要原則,以助於員工之間彼此尊重,互相鼓勵、往共同目標前行。
我們好奇,這種聽起來頗為籠統的準則,其實只概述了大方向,要如何讓每位員工都能落實?Sumi分享道,自己剛入職參加新人訓練時,注意到公司時常會提醒這項準則,而且周遭人都自然地依照這套準則在對話;不知不覺就習慣了,「所以當突然有個人講話很不禮貌,大家就會很快察覺!」而尊重使用者,其實也提醒同仁,每個人都可能是自己業務的使用者,進而去尊重彼此權益。
OKR制度確立共同目標
同事之間彼此熟絡雖是好事,若過度在意人情,反而不敢提醒對方正視錯誤,也可能矯枉過正。對此,Sumi認為Google 台灣推行「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制度是很好的解方。Google 台灣是最早開始運用OKR來管理的企業之一,早在千禧年初期,創投家杜爾(John Doerr)就將OKR制度引入Google 台灣。中文名為「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簡稱OKR),這套方法強調團隊之間對彼此的個人和團隊目標都很熟絡,即「透明度」。Sumi分享,自己每年都會加上的一項目標:「我除了看你在自己案子上的表現,也想要看你每一年有沒有一些例子,是因為你舉出了同伴沒有發現的問題,而讓整個案子避開了可能會遇到的狀況。」
(相關報導:
從GOOGLE、FB到APPLE,科技股還能買?歷史經驗告訴你:每次美股牛市,都有一個族群帶頭
|
更多文章
)
「因為有OKR,大家都會講這是我對你的期許,若你也同意,我們就會寫下來;然後我們每一季都會坐下來聊聊,你這個季度做了什麼?成效如何?然後每一年都會有feedback(回饋),」Sumi說,「雙向溝通因此更明確,也能帶來心理安全感」。OKR分為團隊和個人,團隊從最高層級主管列出目標,逐漸分化成子目標到每一層組織;而個人則可依據自我成長、職涯規劃等面向來制定。重要的是,這些目標都列在公開的文件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彼此的OKR內容。透過定期公開討論,促進團隊成員和管理層之間的持續溝通和回饋。
透過明確的對話與確立共同目標,激勵員工做得更多、學得更多,「你可以看到同儕的目標,發現原來他做那麼多,然後你就會問你自己,或者問你主管說,我們要不要協調一下,」Sumi向我們描述常見的場景,顯露出Google 台灣內部鼓勵透明、學習和持續改善的文化。
根據Google 台灣公開文件,公司不會將OKR應用於傳統意義上的績效考核,而是用以促成個人和組織的成長。時值一年之初,Google 台灣也向我們公開了特殊的考核制度「manager review」(主管評核)。透過這套制度,員工接受主管考核、主管也會得到團隊成員的評分和回饋。身為主管的Sumi十分贊同這個辦法。她強調,員工得以放心講自己的真實意見,不會因對象是主管,受到權力影響而退縮或考慮更多,即是心理安全感的展現。
「尤其我們是做硬體,若錯過時機、沒講出問題,可能最後沒辦法launch(開發)一個產品,」Sumi說,「他們(員工)會怎麼看?我說我從外面來的,他到底要不要跟我講實話,還是都只給好消息?」為了幫助團隊成員更快認識她,Sumi不單運用公司制度,還準備了一份「Working with Sumi」的手冊給大家傳閱。這項手冊的妙用,我們在Sumi講述她從電機系到Google 台灣的旅程一文中,有詳細的介紹。
Google 台灣善用友善尊重的溝通準則,鼓勵彼此對話的管理制度,加上刻意營造、適合討論的多種開放空間,幫助員工打開心胸,達成有效溝通;並鼓勵員工之間彼此加深社交連結,藉此激發出許多改變世界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近期,Google 台灣推出全球首款量子電腦晶片Willow。量子技術在物理概念上還有許多待商榷之處,外界預估至少要80年才能開始有所應用,放眼未來,Google 台灣將會在量子運算時代,端出什麼菜,值得持續關注。
(相關報導:
從GOOGLE、FB到APPLE,科技股還能買?歷史經驗告訴你:每次美股牛市,都有一個族群帶頭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