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閻紀宇專欄:卡特總統與伊朗人質危機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1980年5月9日,美國總統卡特(左)出席阿靈頓國家公墓的追悼儀式,為拯救伊朗人質行動犧牲的美軍致哀。(美聯社)

2024年在結束前三天帶走美國元老(百歲)政治家、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許多報導與評論不約而同聚焦一個尷尬的問題:他是不是二戰之後美國政績最差的總統?如果單以成敗論英雄,卡特的惡名似乎無庸置疑:他在1980年總統大選尋求連任,結果在全美50個州只拿到6個州外加華盛頓特區,慘敗給共和黨對手雷根(Ronald Reagan),選舉人票差距之大(49票對489票)寫下歷史記錄。

卡特的敗戰原因不一而足,他在經濟領域無力解決通貨膨脹失控、能源價格飆漲,外交上的最大敗筆則是伊朗人質危機。這場危機在大選投票一年之前爆發,一路硬生生拖垮卡特的選情。然而近年有關鍵人士出面指稱,伊朗人質危機之所以不能在投票前落幕,為卡特選情加分甚至翻盤,原因很可能是共和黨人——甚至可能是雷根的親信——從中作梗。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