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會又迎來了新一波的動盪。執政黨與在野黨就《財劃法》、《憲訴法》以及《選罷法》有著重大政策看法上面的歧異,最後三法在挑燈夜戰中順利通過。
本文中我們先不論哪邊的看法是正確的,僅想談談筆者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民主進步黨在過去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以及如今的修法都號召了他們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謂的「青鳥」到立法院外頭進行抗議。在一個民主國家,政黨要動員其支持群眾以表達意見與訴求(雖然很奇怪,畢竟發動的是執政黨)在一定的範圍內都是民主國家的常態,也應該予以尊重。
然而在這兩次青鳥的行動中,筆者不斷的看到極為不理智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泯滅人性的行為。包括在國會改革時黃國昌就曾被青鳥佈設靈堂,而這次的抗議行動,網路上更是不斷的散播傅崐萁與黃國昌等人的靈堂照。
這樣的作為顯然已經超越了一般人能夠接受的道德範疇。這樣的狀況如果持續下去,筆者認為動搖的會是台灣人民至今引以為傲的民主價值。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剖析為何這些青鳥的情緒會如此激動?這樣的情緒蔓延到整體社會,又會對於台灣社會產生什麼基本價值的動搖?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況以後,到底該如何避免自己變成「政治狂熱份子」呢?
筆者從賣國賊人人得以誅之、泯滅人性但卻獲得讚賞以及如何避免成為泯滅人性的政治狂熱者來加以分析。
賣國賊人人得以誅之
當一個人已經仇視到要為對方佈設靈堂時,我們就必須問問:「為什麼他們會這樣?」、「他們在想什麼?」以及「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呢?」
這時我們就必須觀察青鳥所舉標語以及喊出的口號,其大多圍繞在「守護民主」、「賣台」以及「中國狗」等等類似的字眼。我們就可以知道在青鳥的眼中,國民黨以及民眾黨的修法,都是要幫助中國大陸來滲透台灣,進而「偷走」台灣的民主。
在青鳥眼中,這不單單只是連署時必須附上身分證影本,在它們眼中這是攸關國家以及民主價值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因此在極為恐懼與憤怒的情緒下,可能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動。
心理學中「群體思維」(groupthink)或「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也提供了理解的視角。在青鳥不斷聚集的同時,支持者將更為容易受到群眾的情緒所煽動,此外維護群體共識往往比挑戰極端行為來得容易。而極端行為的產生,往往也被視為是守護民主的必要代價。
此時再加上執政黨部份人士的煽動,例如:在這次修法時柯建銘說:「這次不只是國會擴權、毀憲亂政而已,這次藍白是要亡國滅台、引狼入室,滅絕台灣民主,把台灣消滅,這是何等嚴重。」以及部分名嘴的推波助瀾,都使得青鳥愈發的情緒化,進而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
好這邊我們大致上理解了青鳥的思考脈絡,以及他們的想法如何被部分政治人物以及名嘴加以深化。這時我們就不得不問:「這樣的情形會對於台灣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泯滅人性卻獲得讚賞
觀察靈堂的擺設以及遺照的流傳,都在特定政黨支持群眾中獲得極為高度的讚賞,許多人點讚以及轉發都對這樣的行為予以肯定。這使得做出這種行為的人愈發覺得他們的行為是正確的,進而再採取更多的行動。
除此之外,模仿的效應就可能會產生。畢竟當某些原本內心可能只是討厭某政黨的支持者看到這樣的現象,就覺得這樣做似乎是對的且模仿就能夠受到如此多的關注時,他們就可能不斷的試探內心最後的防守範圍,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從而導致仇恨的不斷擴散。
此外,仇恨的火種往往會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可能讓我們跟伴侶的關係、朋友的關係以及跟自己小孩的關係有所對立,這是社會上普遍的現實狀況。因此我們很常聽到:「不要聊政治,要先桌了。」不過這絕非一個理想上民主國家應該有的社會情況。
談論到這裡,那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自己被政治仇恨所包圍呢?
如何避免成為泯滅人性的政治狂熱者?
或許有些政黨的支持者會說:「他們就是賣台賊啊,這樣做是剛好而已。」
這樣的想法筆者還是建議必須要多閱讀不同類型的報導,然後再加上自身獨立的批判,記住過度的連結往往牽強,隨意貼上的標籤往往可能錯誤。公民針對法案進行論述與思考固然很好,甚至可能加深公民社會的韌性,然而當所有事情都上升到「賣台層次」,如此只會不斷地消磨台灣民主的資本,然而我們有多少可以消耗呢?
當部分支持者看清楚或許法案有討論的空間,但還沒有上升到賣台層次,情緒可能就會有所和緩,但我必須要說這非常的困難,畢竟連政治人物都帶頭貼別人賣台的標籤。
不過接下來我們又可以問:「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討厭一個人,就做出如此不理性的行為嗎?」
筆者認為絕大部分的台灣人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然而當我們的社會在上述的情況中不斷地讓這樣的事情遍地開花,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瘋傳,甚至自己都變成了那樣的人,不理性也可能變成理性,然而這樣的價值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真的想要教給我們的下一代這樣的觀念嗎?雖然有時我們不可避免的都會不喜歡以及討厭一些人,但那與要攻擊他甚至為他擺設靈堂絕對是兩回事。
如果如此仇恨的旋風不加以遏止,也難保支持者做出更為激進且不理性的手段來表達心中的政治憤怒,畢竟美國總統川普在造勢場上被子彈穿過耳朵的場景仍舊記憶猶新。
這時或許也有人會問:「其他黨,例如:藍白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嗎?」確實,這同樣是相當糟糕的行為,筆者也同樣可以觀察到其他黨的支持者也有較為不理性的發言。然而就筆者自身的觀察,以遺照等等這類可謂是毫無人性的攻擊手段,還是以極端支持民進黨的人佔多數,當然這可能沒有精準的統計資料。不過如果各位要查證,可以親自去搜尋看看,看筆者的觀察是否正確。
其實除了人民,政治人物應該也以身作則。過去藍綠白在國會進行大亂鬥,各自進行激烈的政策交鋒,然而筆者卻觀察到一個較為溫馨的現象。在11月8日的黨團協商中,柯建銘因身體健康的因素而久未出席會議,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發言時,特別向柯建銘表示關心,他認為,不管朝野政黨各自政治立場如何,也代表黨團預祝柯總召身體早日康復,覺得「政治不能脫離人性」,畢竟這麼久沒有看到柯總召。
我們都知道黃國昌跟柯建銘兩人有著立場上強烈的不同,但黃國昌卻也能夠在對方身體有狀況時送上祝福。政治可以交鋒、衝突以及辯論,但絕對要記住不要泯滅了作為人的基本價值與良知。
作為一般人民的我們,也可以試著從自己做起。當他人與我們有立場上面的不同時,我們可以先聽聽,就只要聽聽他們在想什麼,如此就已經很好了,因為這讓我們知道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從而理解他們的想法是什麼。而如果我們自己也想過類似的問題也可以與對方進行理性的溝通與探討。此外我們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即使我們的論辯是全面且完整的,也不要一定要把對方逼到角落,這樣更可能會激起對方的反撲,畢竟政治在心理層面的運作本就複雜且充滿情緒。只要有基本的溝通、包容與理解,筆者相信我們就不致於走上泯滅人性的道路。
綜合上述,我們探討了青鳥如此憤怒背後可能的脈絡,也探討了如此泯滅人性的作為卻得到了讚賞,在社會上可能產生的影響,最後我們則試著從政治人物與自我的角度出發理解如何避免自己成為政治狂熱者。或許我們都有各自的政黨傾向,我們也會討厭某個政治人物,認為它就是一個很糟糕的人,但我們必須時刻謹記作為人的基本良知應該是什麼?
(相關報導:
風評:鍵盤俠變蝙蝠俠─大法官「團滅」的政治算計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