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香港移交 文章列表
#
香港移交
約 5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這次台灣擺明要把我們變成中國香港人!」居台港人大失所望,台灣現在還撐香港嗎?
移居台灣快5年的香港人小波(化名),4月的一天正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當看到一則有關當局要收緊港澳人士移台政策的貼文時,她脫口而出說了一句廣東話粗口。
BBC News 中文
2025-05-01 19:39
新聞
國際
兩岸
「雨傘運動」十年:留給香港的是希望或失望?
「那個時候是和平抗爭的最高峰。大家還是相信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與香港政府溝通,講這個『愛與和平』就沒問題,」談及香港「雨傘運動」,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出版業的香港人Roy(化名)這麼說。
德國之聲
2024-09-27 1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張良任專文:那些年,台港共同走過的晴日與烈雨
2001年1月30號我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的班機前往香港履新,擔任駐香港代表或香港事務局局長,在當地的頭銜則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2004年5月離任。
張良任
2024-09-14 07: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台灣新聞比深圳新聞少!」香港國安法4周年,台灣新聞如何在香港媒體上「消失」?
香港,曾經是兩岸之間重要的資訊交流平台,但《香港國安法》實施4年,台灣議題在香港變得敏感。一天之內,「台灣總統賴清德」的稱謂在香港媒體上集體消失了。5月20日,賴清德就職上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當日前夕,香港《明報》和《信報》還是稱他為「候任總統」。5月21日,他在上述媒體突然變成「台灣領導人」,或被直呼其名。
BBC News 中文
2024-07-02 22:24
新聞
政治
香港移交27周年 民進黨揭露中共謊言:目標將台灣「一國一制化」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而在1997年的7月1日,也是香港主權從英國移交中國政府管治的日子,民進黨召開「香港移交27周年『一國兩制?一場騙局!』」記者會,揭開中國一國兩制的謊言及單方面的司法迫害打壓,同時持續聲援香港的自由和民主。
黃信維
2024-07-01 17:23
新聞
國際
兩岸
六四35周年》香港官員不再直提「六四」 用「敏感日子」「個別日子」代稱
香港不但無法再公開悼念六四,就連「六四」是否成為禁語,也是不少民眾心中的疑問。去年香港特首李家超仍提「六四」二字,但今年形容為「個別日子」,保安局長鄧炳強今年也以「敏感日子」來稱呼「六四」。
中央社
2024-06-04 20:16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BBC專輯《隱秘之戰》:30年前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竟然至今仍被北京追蹤
30年前,中國異議人士在一個名為「黃雀」的秘密行動中被偷偷送出中國,但正如其中一位異議人士告訴BBC的那樣,北京至今仍在追蹤他們。
BBC News 中文
2024-05-13 11:26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鄺健銘專文:香港歷史研究補遺—美國與香港關係的前世今生
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多以中英兩國為中心。這是自然之事,畢竟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歷時百多年,至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從英國移交至中國。至於(特別是在二戰後)美國對香港發展有何影響,美國與香港有何關係,其所得的關注則相對較少。
鄺健銘
2024-02-11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在入獄三年半之後,黎智英終於被帶進香港法庭...BBC:這場審判是對香港司法的考驗
在入獄三年半之後,黎智英終於被帶進香港法庭,接受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審判。
BBC News 中文
2023-12-24 11:0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黃民有專文:致臺灣和平運動的一封信
註:本文是透過台灣反戰工作網絡的成員傅大為對美國VFP友人黃民有的英文原文翻譯的修飾、提供小修補意見與編輯而成,同時也感謝馮建三、盧倩儀兩位教授對此中文稿的一點意見。筆者基本上不修改黃民有的文字、論點與證據,讓一個有多年和平運動經驗的美國批判觀點直接呈現給國人參考。也要特別感謝黃民有先生對台灣和平運動的熱誠、耐心與幫助,並在百忙中努力寫成此文。
黄民有
2023-12-18 06:2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看好台灣民主價值的未來,認為極權主義不會善終
台灣智庫與讀書共和國黑體文化8日舉行「彭定康的港督時代——《香港日記》連線分享會」。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從英國連線出席,暢談他對香港、台灣當前局勢分析,與對中國政權的看法與評估,表示他不相信任何極權主義會有好下場,因為極權政府總是特別脆弱,但是他很看好擁有2400萬人口的台灣民主價值的未來。
蔡娪嫣
2023-06-11 19:42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香港「反送中」運動四週年:禁書、禁語、自我審查與香港人被「再教育」
2019年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席捲全港的「反送中」抗議浪潮,該運動被官方定性為「顏色革命」,遭到鐵腕鎮壓。2020年北京繞過香港立法會通過《香港國安法》,標誌著香港「二次回歸」。BBC中文採訪教育、傳媒、公務員等多個界別的前線人員,他們都稱感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指官方正從文化上改造香港。
BBC News 中文
2023-06-09 21:30
風生活
因「4字禁語」遭小粉紅攻擊!張學友:無法理解,希望中國能以理服人
香港歌手張學友日前受央視新聞訪問時提及「香港加油」等字眼,遭中國網友攻擊。分析指出,中港之間的仇恨沒有降低,動輒得咎就會被大量出征,這是北京對港的一種霸凌。
中央社
2022-07-04 23:08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香港移交中國25周年》從SARS來襲、雨傘運動、魚蛋革命到反送中,香港令人難忘的十件大事
1997年,英國向中國移交香港,中方稱之為「回歸」。25年中,香港經歷和見證了許多跌宕起伏。如今,中國《香港國安法》頒布已有兩年,北京以「愛國者治港」作為「一國兩制」的新標凖,親北京陣營高呼「二次回歸」;與此同時,也有數以萬計的港人選擇移民他國。
BBC News 中文
2022-06-29 2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香港回歸25周年》專訪曾志豪:特首李家超擁有「完美環境」,如果幹得很爛,還有什麼藉口?
國安法施行讓香港發生巨變,兩年多來許多香港人因政治局勢移居海外但心繫家園。前香港電臺主持人曾志豪在節目遭到停播,又被無預警解雇後,2021年7月搬到台灣。在國安法2周年和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他跟德國之聲分享海外港人心聲。
德國之聲
2022-06-29 16:10
評論
兩岸
專欄
商業
經濟
孫維德觀點:香港下波的金融移民,可能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台灣如果想在這波香港移民浪潮中吸引到人才,就得幫助願意來台的人找到在台生活的方法。台灣必須用國際競爭的層次,來思考如何招募外籍人才,更不能放過中國目前把疫情政治化,造成人才出逃的天賜良機。
David Stinson孫維德
2022-05-10 15:10
新聞
國際
英國華人移民的立場猜疑與隔閡:「把講普通話的當成大陸人,講粵語等同香港人」是錯誤的標準
David,25歲,來自香港。李先生,40歲,來自西安。
BBC News 中文
2022-04-25 01:10
新聞
國際
兩岸
鄉關何處?過去1年香港11萬人出逃:英國加拿大最多人去,僅千餘人拿到台灣定居許可
香港實施國安法一年來,約有11萬港人由於不滿香港政治環境的急劇惡化而移民海外或遠走他鄉。
美國之音
2021-07-06 18: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不情願的流亡!英國移民潮蠢蠢欲動,開埠百餘年來港人「出走」為哪樁
2019年6月30日,中國針對香港頒布《香港國安法》,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台灣先後宣佈面向香港居民提供特殊移民簽證渠道,或放寬既有簽證政策。其中,英國國民(海外)簽證(BNO簽證)從2021年1月31日開始接受申請。合資格申請的BNO港人達290萬,連同家眷達520萬人。
BBC News 中文
2021-02-01 11:40
新聞
國際
兩岸
孔傑榮專欄:是否保釋黎智英,已成香港言論自由的新戰場
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肯定知道,球場上被打來打去的羽毛球是什麼感受。香港政府多次以涉嫌在抗議時違反當地法律為由,逮捕這位著名民主派人士,法院也多次批准他保釋候審,使他肯定已經習慣在監獄與受到嚴密監視的住家之間來來回回。
孔傑榮
2021-01-14 08:4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