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需量反應 文章列表
#
需量反應
約 1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電價4年漲近5成」 工程師曝政府能源政策黑幕:只養出弊案並養肥雲豹
位於屏東恆春的第三核能發電廠,是目前台灣唯一仍在運轉的核電廠,其1號機已於2024年7月底除役,2號機則預計於今(2025)年5月除役,隨著台灣核電即將全面歸零,外界對於未來供電是否吃緊、電價是否續漲,以及政府是否需持續以公帑補貼台電等問題,再度引發關注。時常批判時事的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發文表示,在風機與光電板的全面進攻之下,台南、屏東、雲林、花蓮、彰化等地,無數農田、溼地、樹林,若不是已經面目全非,就是命在旦夕。
李孟恩
2025-04-30 23:23
地方新聞
高雄
企業深度節能怎麼做?台電:從高耗能設備下手
最好的能源就是節能!呼應政府深度節能政策,台電高雄區處與鳳山區處同時、不同地於(27)日舉行114年度大用戶座談會,邀請契約容量100KW以上的高壓用戶,包括機械設備製造業、塑膠品製造業、鋼鐵業等,共將近160多人參與。台電高雄區處處長黃志榮表示,節能省電必須用對方法,其一是透過台電節能診斷服務,從耗能設備下手調整;另一面相則是從用電時段和習慣下手,透過移轉夜尖峰用電、參與需量反應措施,把電費省下來。
徐炳文
2025-03-27 16:14
新聞
政治
財經
黃仁勳也擔憂!輝達亞洲總部落腳台灣「怕缺電」 台電給出1承諾
輝達(NVIDIA)傳出要把亞洲總部設在台灣,但傳出台灣供電不足的問題讓計畫生變,台電今(14)日表示,目前輝達還未確定選址地點,也還未與台電聯繫,不過台電會全力滿足企業需求,讓世界頂尖公司落腳台灣。
馮建棨
2025-01-14 16:22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蔡雅瀅觀點:剖析台電「北東缺電」話術
協和四接環評在即,台電近日宣稱北部電網受天然地形區隔,北東未來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供需缺口恐達470萬瓩以上。意欲利用缺電恐懼,強推現況100萬瓩的協和油電,更新擴建為260萬瓩燃氣電廠。
蔡雅瀅
2025-01-13 06:40
新聞
政治
國內
喊話台灣「重新思考核能」 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揭數據:比煤炭安全1000倍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今天表示,即便核能在台灣頗具爭議,但全球多國已逐漸重新接納核能,台灣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應重新思考核能使用,而且以電力需求角度來看,資料中心用電量之高,讓Meta、Google、Amazon、Microsoft都開始衡量使用核電。
中央社
2024-12-18 14:07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經濟
觀點投書:電價3年4漲! 用電大戶必修的「用電經濟學」
經濟部於9月底召開113年第2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下半年電價費率,雖決議民生電價不調整,但工業電價調漲幅度為12.5%,另對用電或產值衰退產業採凍漲或減半調漲,並已自10月16日起實施新電價。近三年來第4次調整電價,勢必對用電大戶的營運成本造成影響。此外民生電價亦蠢蠢欲動,未來如有調漲,將對國內物價及千萬用戶產生衝擊。
駱毅
2024-11-07 06:00
新聞
國內
空污季要來了!台電10月擬「以氣代煤」:2座新燃氣機組穩定供電
隨著10月空污季到來,台電今天表示,調度策略將優先使用燃氣取代燃煤,包括民營豐德3號機、大潭9號機均可滿載試運轉,加上用電負載較低,且有再生能源出力,預估全月日、夜尖峰備轉率維持在10%、7%水準,可滿足負載需求。
中央社
2024-09-27 20:04
地方新聞
台北
盛達聯手半導體、百貨、紡織業者,今年預計建置工商儲能達6MW
儲能是再生能源電源發展過程中不可缺的重要角色,具有調頻、快速反應、電能轉移三大優勢,如果應用於發電端,則可以釋放饋線容量,增加更多光電的建置容量;應用於電網端,不僅能解決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特質,且有助提高電網韌性;應用於用戶端,則可將離峰電力轉移到尖峰供電時段,能夠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亦可解決事故導致的壓降,減少製程損失,部分儲能電力還可以透過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賺取營收。
唐可欣
2024-07-12 15:50
風生活
消費
天氣
住商節電試辦計畫》吹冷氣也能省荷包!省1度電回饋10元,台電新節電措施、申請方式一次看
節電是達成淨零重要拼圖,台電將在7月到11月推出住商節電試辦計畫,對象為家中有智慧家電、充電樁等設備的民眾,結合智慧電表,若能在電力系統有需要時,配合將冷氣切換為送風或關機,可獲得每度10元節電回饋金,限量2萬台。
中央社
2024-06-27 10: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胡大民觀點:台電維持綜合電業乃務實做法
據報載,行政院於今年5月15日已同意台電取消分割,經濟部最快下半年將提電業法修正草案。政府經過多方權衡,願意正視近年來地緣政治所導致的動盪能源情勢,以及綠電勢將大幅成長對電力穩定之影響,認同台電持續維持綜合電業營運模式之必要性,是相當理性且務實的做法。
胡大民
2024-06-03 06:40
風生活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夏天將至,台灣如何確保不停電?「虛擬電廠」是關鍵:已超過80家業者參與
花蓮0403地震凸顯強化電網韌性重要性,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虛擬電廠技術至關重要,能將再生能源、需量反應、儲能等多個分散能源整合成為可調控電力,給予最佳備援,是台灣必須發展的關鍵技術。
中央社
2024-05-15 09:40
風生活
職場
環境
【綠色人才領航地圖六】儲能專案經理年薪破百萬!有這3個能力老闆手捧現金爭取
各行各業都需要專案管理,市面上還有專門的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課程,可見專案管理在組織裡扮演的關鍵角色,負責專案管理的人業界多稱之為PM,這是英文projectmanager的縮寫,直翻就是專案經理,其主要職責是在有限的時間、資源內帶領專案團隊達成目標。
綠學院
2024-05-14 14:36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孔令信觀點:童子賢「振聾發瞶 」,賴清德充耳不聞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0422在台北榮總的一場演講提到,電力是現代文明的基礎,也是產值龐大的產業。他指出現代文明全球一年大約消費4.8兆美元電力,全球電力金額比全球半導體金額大了9倍。他認為如此龐大的產值,相關單位值得提撥更多經費在研發與效率上,包括研究電網的安全與核能的研究,並且再去精進管理制度。
孔令信
2024-04-28 06:50
地方新聞
儲能幫助穩定供電 呼籲社會支持電力建設
台灣每年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能源產業多年來積極推動相關宣傳活動,共同以永續守護地球為宣言,落實2050永續淨零為目標。這次403地震導致北台灣供電吃緊,全台儲能案場加入調度搶救電網;台電這次運用抽蓄水力、時間電價、輔助服務,以及啟動需量反應等措施,向用電大戶買電度過停電危機。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2024-04-25 14:08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愛與謊言不能發電,馬屁也不能
桃園七天十次停跳電,藍委質詢時要求經濟部長王美花為錯誤的能源政策道歉,台電罕見接連發出兩次新聞稿,既澄清需量電價並未偏高,還大酸「少數人滑著3C產品使用便利電力,卻對台電酸言酸語,對每一場天災都在前線的台電人並不公平。」緊接著,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不甘「台電淪為政治攻防的工具」,憤而請辭;隔一個周末,王耀庭接受慰留,不辭了!辭與不辭的理由完全一樣:為台電負責。
主筆室
2024-04-24 07:2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翁華志觀點:外媒呼籲重思非核家園,台灣聽得進去嗎?
台灣電力供給脆弱已經是「進行式」好一段時間了。不管當下停電的那一霎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小動物、金手指、饋線跳脫,如果影響到的不是鄰近的小範圍而是導致大規模的補給下限的話,這就是我們英文說的“PowerCrunch”。你的電,算得剛剛好,沒有足夠的充裕可以克服電網上下大大小小的意外,也可能需要跟民間用戶緊急調度。
翁華志
2024-04-24 06: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經濟
李敏觀點:搶救「台電」大兵?為何不見「螞蟻雄兵」!
電力系統電力的供應與負載必須平衡才能穩定的供電。電力系統的負載大於供應時,供電的電壓與電壓會下降,為了保護發電機組與用戶端的設備,當偏移達到設定點時,發電機組會發生連鎖跳機,供電系統崩潰,造成全供電區域的停電。系統供電能力是可以預測的,電力需求亦可依過往的數據,以及對當下環境了解,也可以有個預估值,這兩個預測的數字,都有不準確度,再加上還要考慮再生能源發電的不可控制性,與發電機組有故障的可能,預測的系統供電能力必須大於負載達一定的餘裕,多出來的供電能力用於不時之需。多出來的餘裕就是所謂的備轉容量,備轉容量可以是一個百分比率,也可以是裝置容量。
李敏
2024-04-23 06: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敏觀點:「返核」之路
臺灣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沼。核能電廠依序停役,替代的燃氣電廠與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進度無法確實掌控;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不如預期,即使可以趕上進度,沒有適當的儲能設施搭配下,如不棄電,對電網的穩定運轉已造成威脅。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系統發電成本與國際能源價格直接掛鉤,烏俄戰爭導致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對臺灣的電價掀起滔天巨浪。天然氣運儲困難,安全儲量極低,嚴重影響能源供應安全,因應臺海情勢變化時,缺乏韌性。電力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強度居高不下,短期嚴重戕害臺灣產品的競爭,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淪為空談。
李敏
2024-04-19 06: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供電一度降至限電邊緣 台電:4機跳機+地震損傷未完修
台電15日晚間多部機組接連跳機,造成供電一度吃緊,夜尖峰供電燈號一度亮起橘燈,備轉容量率拉警報。台電表示,受到0403地震影響,有多部機組正在進行維修,加上機組跳脫影響供電,後續調度水力機組來因應,才度過夜間供電尖峰。
馮建棨
2024-04-15 21:32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再生能源「發越多丟越多」?業界憂心忡忡 台電拋抗棄電小方法
由於未來2030年之後,再生能源占比將長期達到30%,對於供電穩定度恐有嚴重衝擊,再生能源不穩定特性甚至會拖垮電網,家戶儲能就成未來擺脫缺電的解方之一,還能在災難時作為緊急電源,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
馮建棨
2024-02-26 08:5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