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陸資 文章列表
#
陸資
約 5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愈來愈難撿便宜!川普取消中港低價免稅包裹優惠,不滿陸資電商濫用傷害美國零售業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除了新關稅基準讓全世界恐慌,他同時還宣告,將從5月2日開始、所有來自中國與香港的低價商品包裹,不再享有關稅豁免的優惠待遇,這也是長時間以來,各大電子商務業者廣泛使用的「低價進口免稅」(deminimispolicy)政策,如今卻被川普視為,中資企業傷害美國本土零售業的惡劣行為。
李靖棠
2025-04-03 15:50
新聞
政治
藍白都沒異議!「離島建設條例」主張引進中資 民進黨團成功退回程序委員會
國民黨立委陳雪生、陳玉珍近日提案修法「離島建設條例」,主張引進中資參與採購,以鼓勵並促進離島產業發展、公共建設。針對此案,立法院會今(5)日進行報告事項,民進黨團要求退回程序委員會,無人提出異議,立法院長韓國瑜再次詢問國民黨團和其他黨團有無異議後,韓國瑜宣布通過民進黨團提案,退回程序委員會。
賴慧津
2024-07-05 11:52
新聞
政治
卓榮泰指「離島建設引陸資」涉及國安 徐巧芯踢爆將軍座車行車紀錄器也是陸製
國民黨立委陳雪生提案修改「離島建設條例」,主張開放引進陸資參與離島重大公共工程,行政院長卓榮泰今(5)日赴立院備詢前表示,這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希望立委審慎面對。對此,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指出,民進黨政府說不可以用大陸製的東西,也不能讓大陸工人協助離島建設,「是不是要從國軍開始做起?」她並爆料,將軍座車行車記錄器也是大陸製。
賴慧津
2024-07-05 10:55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蔡政府雙標治國─合作陸資,高端可以,BNT不能
立委爆料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與中資丘以思公司合作,頓時輿論譁然,也讓人重新勾起去年4月因疫情破口造成萬華疫情大爆發,5月全國進入三級警戒「類封城」,在每拖1天就有20多人告別家人,全民莫不殷殷亟盼國外疫苗趕快進口保命之際,衛福部卻以BNT的代理商上海復星是中資為由,拒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國人採購救命疫苗的記憶,自此,對蔡政府有心「卡郭董疫苗」的質疑深植人心。
孫雅娟
2022-11-09 13:30
國內
財經
經濟
綠能、離岸風電政策吸引外資湧入,今年僑外投資金額可望創近15年新高
政府致力推動綠能與離岸風電政策,吸引大批外資爭相投入,根據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僑外投資金額為87億8,457萬2,000美元,折合新台幣2,635億3,716萬元,比起去年同期增加275.65%,全年投資金額可望創近15年來新高。
林彥呈
2022-07-20 17:55
新聞
國內
財經
經濟
離岸風電增資、日立併購永大助攻,今年第一季僑外投資金額翻倍成長
經濟部投審會今(20)日公布,今年第一季核准的僑外投資件數為562件,雖較去年同期減少15.36%,但因為離岸風電增資、日立併購永大等「大咖」助攻,僑外投資金額達到27億4,712萬1,000元美元,折合新台幣824億1,363萬元,比起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25.61%。
林彥呈
2022-04-20 18:00
新聞
政治
調查局大動作查緝8陸企涉非法挖角竊密 陸委會:已提修法禁「陸資人頭」
法務部調查局9日動員8個外勤處站、百餘名調查官全台兵分14路,搜索聚力成科技等8家違法在台陸企或研發中心;調查局並指出,近期中共透過陸企大規模迂迴來台,高薪挖角我高科技人才,嚴重影響國安。對此,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今(10)日回應,已研擬《兩岸關係條例》第40條之1、第93條之1、之2修正草案,盼更好規範規避違法陸資來台投資,2月21日已函請立法院審議。
潘維庭
2022-03-11 02:49
新聞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工研院的獨角獸,為何被中資整碗端走?台灣新創怪象,政府鼓勵卻沒人掏錢投資
瀚薪案揭露後,意外凸顯出台灣是新創公司的資金沙漠,當矽谷正在建立長期資金和創新團隊的投資平台時,台灣應思考改革資本市場,讓敢於創新的團隊得到支持。
財訊雙週刊
2021-04-14 08:11
新聞
政治
兩岸
陸委會欲修法防「假港資、真中資」?港人團體:盼顧及「真港資」權益
媒體報導,陸委會明年將推動修法,修正《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31條,拿掉港資可等同外資的規定。對此,港人團體「香港邊城青年」發表聲明,表示認同台灣政府為打擊「假港資、真中資」滲透台灣社會,修改《港澳條例》第31條的做法。不過,香港邊城青年強調,必須在不會傷害「真港資」的前提下進行,方能達到保障香港與台灣人民權益目的。
黃信維
2020-12-16 15:33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證券投資
新冠疫苗利多台灣東洋跳空漲停連兩支,陳時中說了這句
媒體報導,台灣東洋獲代理授權的德國BNT疫苗來自陸資企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東洋須釐清和德國母公司、中國企業間的關係,未來也不會允許陸製疫苗進口使用。
中央社
2020-10-14 11:28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科技
東洋新冠疫苗被指「是陳時中絕對不買的中國製」 指揮中心回應了
台灣生技公司東洋12日取得德國製藥廠BioNTech的新冠肺炎疫苗代理權,最多可取得3000萬計新冠肺炎疫苗「BNT162」,但台商劉偉紀於臉書發文指出,此疫苗為德國BioNTech與中國「復星醫藥」合作製成,是陳時中絕對不買的中國製疫苗。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3日表示,復星醫藥僅占BioNTech股權0.7%,並非中國廠。
蔡佩珈
2020-10-13 19:44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證券投資
台灣東洋:BioNTech SE係一已上市之德國公司,並非陸資企業。
針對近日社群媒體有網友指稱台灣東洋獲授權之德國BioNTechSE(Nasdaq:BNTX,以下簡稱BNT)係陸資企業,台灣東洋藥品公司若代理該公司新冠肺炎疫苗將有違政府不使用中國產製疫苗政策,台灣東洋於今天下午發出新聞稿做出說明。
財經中心
2020-10-13 17:18
VIP
國內
財經
新新聞
科技
下班經濟學
產業觀點
商業
封殺中資的兩面刃:沒有了愛奇藝,靠Netflix就夠了?
「你應該知道的是:中資認定修正草案上個月才剛出爐,台灣經濟部日前突然公告『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將代理或經銷中國OTT及相關商業服務,納入禁止範圍,預計在9月3日正式上路,業界也幾乎認定該條款,根本就是衝著愛奇藝台灣站的『愛奇藝條款』。」
任婉鵑
2020-08-25 17:50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淘寶台灣被認定陸資 投審會罰41萬給2條路:半年內陸撤資或改正
經濟部投審會表示,儘管陸資電商阿里巴巴藉由英商克雷達間接持有淘寶台灣,且持股比例低於30%,不過,調查發現阿里巴巴可實質控制克雷達,且涉及資安風險,認定為陸資,罰新台幣41萬元,限半年內撤資或改正。
中央社
2020-08-24 17:24
新聞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聯手陸資炒作大同股票,獲利超過11億元!台商鄭文逸遭判13年6月徒刑
台商鄭文逸等涉嫌炒作大同公司股票,獲利超過新台幣11億元,遭台北地檢署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今(24)日判決鄭文逸13年6月徒刑,全案可上訴。
中央社
2020-08-24 11:04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證券投資
「整天講紅色供應鏈,把台商當塑膠做的!」外界多關注陸資崛起,可成老董說話了
金屬機殼廠可成18日宣布出售泰州廠予陸商藍思科技,對於中國供應鏈崛起,可成董事長洪水樹直言,媒體報導和評論「好像把我們台灣的系統廠當塑膠一樣」,其實細看有很多複雜的管理和技術。
中央社
2020-08-19 07:20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產業觀點
商業
證券投資
紅色供應鏈來襲!鴻海、和碩「嚇」跌…立訊下一步劍指哪家台廠?
iPhone代工大廠緯創(3231)董事會日前決議將旗下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其相關業務售予陸企立訊集團,外界憂心台灣產業面臨被紅色供應鏈蠶食的危機。今日早盤緯創股價重摔,一度亮燈跌停,組裝訂單遭受威脅的鴻海(2317)、和碩(4938)也紛紛「嚇」跌。
林彥呈
2020-07-20 12:16
新聞
國內
財經
不甩疫情肆虐…外人來台投資逆勢飛揚,幕後功臣有哪些?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受到疫情影響,預估全球企業海外直接投資(FDI)今年降幅高達四成。但根據統計,台灣今年前6月僑外投資金額逆勢成長將近一成,究竟是哪些投資案扮演幕後功臣?
林彥呈
2020-07-20 10:27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產業觀點
商業
經濟
她跟郭董搶iPhone訂單!陸資巨頭立訊併緯創產線,直接威脅鴻海、和碩
中國立訊集團斥資新台幣138億元取得緯創旗下緯新資通昆山廠與緯創投資江蘇公司,分析師王兆立認為,立訊可能藉此搶進蘋果iPhone代工,並威脅和碩與鴻海。
中央社
2020-07-20 06:50
新聞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大同公司派憑什麼刪除市場派表決票?律師界吵翻天
大同經營權之爭,公司派準備一整套法律戰略打退市場派,甚至直接挑戰主管機關行政裁量權,公司派到底能否直接剔除市場派表決權,目前呈現法律解讀不同、各執一方的狀況,就連律師界看法也分歧。
中央社
2020-07-02 11:4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