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關渡美術館 文章列表
#
關渡美術館
約 2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北
中國信託藝文茶會展現文化外交實力 各國駐台使節齊聚一堂 感受台灣藝術魅力
中國信託藝文茶會於昨(14)日在關渡美術館舉辦,各國駐台使節及產官學貴賓皆獲邀出席盛會,一同欣賞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展覽,也為台灣藝術家的繪畫創作實力,給予高度肯定,更對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企業社會責任,推動文化藝術公益活動,表示支持與讚許。
陳又嘉
2024-05-15 18:23
地方新聞
台北
臺灣藝術主題展首登日本森美術館 重現臺灣錄像藝術作品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與日本森美術館合辦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展覽24日開幕,本次為森美術館MAM常設展區首次以臺灣主題展出臺灣作品,別具意義。森美術館特別邀請策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孫松榮赴日,與資深策展人近藤健一對談及介紹展覽內容,並廣邀日本參展人、藝術家及民眾共同認識臺灣錄像藝術的歷史與作品。
陳逸群
2024-04-26 15:02
品味生活
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 解密楊導幕前到幕後的影像世界
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楊德昌最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共同策辦,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將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本回顧展由彭鎧立女士擔任首席創意顧問,影展由影視聽中心策展人林木材策劃,將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以及特別主題放映;展覽則由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教授擔任策展人,以當代藝術展呈形式引領觀眾走進楊導的電影世界,在首度公開展示的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中,一同尋思其畢生創作軌跡與思想藍圖,共同向這位具高度藝術成就的導演致敬。
唐可欣
2023-07-24 09:54
地方新聞
台東
成功鎮藝術共創《日常,聲,形》 聲音採集首場共創工作坊登場
2023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藝術駐地計畫首場工作坊,將於7月13、14日一連兩天,在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熱烈登場,這場次《日常,聲,形》聲音採集共創工作坊,由藝術家蔡坤霖與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攜手合作,透過日常聲音的採集,作為共創的媒介,邀請居民共同參與雕塑成功鎮日常的聲音樣貌。
溫佳身
2023-07-11 21:22
專題
8項獨旅必備物品,8個女生的旅行故事
想去哪裡去哪裡,迎接每一個眼睛看到的驚喜,是真正自由自在的感覺。
王穎芝
2023-03-13 10:2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王俊傑‧黃建宏專文(下):從實驗、鄉土到主體性
1981年初,詹志宏發表〈兩種文學心靈——評兩篇聯合報小說得獎作品〉引述「邊疆文學」一詞,再度挑起七○年代末鄉土文學論戰未完的戰火,更進一步掀起對台灣文學本位的爭論——以陳映真為首的「第三世界論」與葉石濤代表的「台灣本土論」。中國時報副刊與聯合報副刊從七○年代即隨著嬰兒潮成長出的新一代社會中堅,開始成為匯聚海外先進思想與新銳作家的場域;1985年陳映真創刊《人間》雜誌,稍後1986年金恆煒亦創刊《當代》雜誌,思潮、翻譯與出版大力推動了知識與論述的生產,各種學科的嚴肅論述也形成當時許多人對於討論各種議題的共通語言。我們可以說文學、劇場和電影成為八○年代知識份子、藝文人士高密度高強度交流的共通平台,因為有這些平台的存在,讓人們有更高跨域交流與合作的機率,而這些平台式領域分別在台灣七○與九○年代又有其特殊歷程,主要是片段接收國外訊息後佐以想像進行實驗以獲得經驗,同時又在理解國外脈絡時發現重返自身文化的急迫性,或說理解到了解自身發展脈絡的重要性,「鄉土」成為一種指涉自身存在所在的「處所」(chora),卻在雙重偶連性自身出現差異,而在七○年代末出現「鄉土論戰」,當八○年代展開追尋個體的歷程後,在九○年代初匯聚出台灣主體性的課題,進而引發現代性的論戰。
王俊傑
2023-01-25 15:0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王俊傑‧黃建宏專文(上):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八○年代是台灣現代發展中的特殊時刻,是特別衝突、活潑而多樣的時期,現當代藝術、小劇場、新電影、當代思潮、流行音樂與民主社會等等,無論是狂飆、躍進、轉型、提升或是尖端,它們共同以「動態」標誌出所謂的「黃金年代」。但我們該如何來認識跟理解對於台灣如此重要而意義特殊的一段時期與當時的社會現象?藝術文化又如何在眾多人們的支持與投入下,以何種方式回應當時的處境?這些問題幾乎都還未累積足夠的假設和研究,因此也萌生出這個研究的原初構想。理解台灣現當代的藝術發展脈絡,對於分析、詮釋與建構文化生產機制和台灣認識論的特質與型態,以及提供為後續台灣特色美學(Aisthesis)的建立、文化對話場域的開展,都具有非常根本且迫切的重要性。
王俊傑
2023-01-24 15:00
地方新聞
品味生活
台南
「奈良美智特展」最終站!中信銀行邀你台南美術館見《微熱少女》
繼台北、高雄之後,「奈良美智特展」台灣巡迴展最終站16日在台南市美術館1館隆重登場,展出包括台南站主視覺《微熱少女SlightFever》等逾180件作品,是3場巡迴展中最多的一站,其中包括奈良美智在台南隔離檢疫期間的最新創作。
唐可欣
2021-11-15 14:01
地方新聞
高雄
《奈良美智特展》即日起登高美館 KSpace高雄實驗場首次獲選名單發表
藝術家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以及311大地震時的捐款與幫助而舉辦特展,自7月24日起至10月31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盛大登場,涵蓋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NARA)自1980年代迄今跨度超過30年的經典創作元素與亮眼新作,包含台北關渡美術館展出的53件展品,26幅新作,共展出繪畫、素描、攝影、雕塑等79件作品。在這遭逢新冠疫情的艱困時刻,期藉由藝術中溫暖而撫慰人心的創作能量,傳達奈良美智對台灣抗疫的鼓舞與信心。
徐炳文
2021-07-27 16:17
風生活
藝文
下班經濟學
商業
台灣也有蘇富比!這家拍賣公司為何能在疫情年創5.2億成交額?
從紐約、倫敦到香港,線上拍賣會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已逐漸成熟,為藏家所接受。
今周刊
2021-07-27 06:50
地方新聞
新北
「數位陶瓷博物館」on line 快來線上朝聖奈良美智大師創作
由藝術家奈良美智創作的8件陶偶創作,即日起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數位陶瓷博物館」提供粉絲線上欣賞。受限疫情,讓向隅臺北關渡美術館以及期待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奈良美智粉絲們,搶先線上解封,一睹奈良美智陶土作品的風采!
李梅瑛
2021-07-22 18:20
地方新聞
高雄
微解封後的療癒雞湯 奈良美智展高雄場26幅新作一次看
日本當代藝術家 — 奈良美智(YOSHITOMONARA)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以及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的捐款與幫助,於今年3月首度跨海來台巡迴開展。雖然第一站在台北關渡美術館受到疫情影響而提前結束,但截至5月初因應防疫升級閉展之前,台北《奈良美智特展》觀展人數突破4萬人次,不僅掀起觀展熱潮,也讓更多民眾也能近距離欣賞到這位日本當代藝術大師的藝術歷程。
徐炳文
2021-07-14 14:34
風生活
藝文
1%Style
不出國也能盡情看展!不只奈良美智,2021年6個必看國際藝術展覽推薦
由於疫情讓許多熱愛藝文活動的朋友無法出國參觀美術館,台灣近期有越來越多精彩的國際級展覽陸續展開,以下為整理幾個近期展覽亮點,喜愛看展的你,趕緊打開行事曆把這些展覽通通記下來吧!
Ting Chiang
2021-03-12 19:43
新聞
政治
311地震10周年 滅火器新曲上線
東日本311大地震於11日滿10周年,文化總會與滅火器樂團為台日友情系列活動主題曲《希望の明日》拍攝的MV於11日上線。對此,文總副秘書長李厚慶指出,今年是311震災10周年、也是台日友情重要的1年,台日之間一直都是風雨中相互扶持與幫助的朋友,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日本就是第2個家,台日間羈絆著深厚情誼。
黃信維
2021-03-11 14:27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奈良美智抵台讚防疫嚴謹 蔡英文致信歡迎
3月將在台灣舉辦個展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昨晚抵台後,連續發文稱許台灣防疫措施嚴謹,總統蔡英文也致信表達歡迎之意。
中央社
2021-02-15 20:00
新聞
國際
國內
藝文
文化
入境須隔離2周也要來!日本重量級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3月訪台
日本重量級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將於3月訪台。奈良美智今天在推特引用中央社報導,表示即便入境要隔離2周,隔離結束後一周內禁止前往公共場所,這是一個很好的防疫措施。
中央社
2021-02-14 09:00
新聞
國內
不能說的痛!白色恐怖二代30年無形大牢:在學校日記寫爸爸被抓走,大人害怕要她「撕掉」
爸爸被抓走長達10年,卻幾乎沒有人可以聽她說話,連寫在日記都不行──談起白色恐怖,有形的刑求、電擊、槍決相對容易被看見,無形的監禁、噤聲、說不出口等痛苦卻是難以被察覺,而如今身為藝術家的蔡海如,也曾是不得不沉默的白色恐怖受難者「二代」之一。爸爸在她9歲時被抓走、19歲那年才回家,大人說爸爸是出國了,她卻始終困惑爸爸為什麼可以出國這麼久,直到某天翻閱大人們的剪報才驚覺:為什麼,爸爸會被說是「匪諜」?
謝孟穎
2019-07-05 09:00
評論
兩岸
藝文
專欄
文化
新美學》李勇政:十年磨劍,刀刀見血
李勇政,四川巴中市人,現生活、工作於成都。作品類型包括裝置、影像、行為藝術、油畫等。李勇政的作品曾受邀參加多個重要美術館、機構的展覽或大型學術展覽,很多作品都引發具有意義的探討。《傳遞一塊磚》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網路公共藝術事件,裝置作品《鹽的岡仁波切山》是美國波爾州立大學博物館收藏的第一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
新美學
2018-08-11 05:50
風生活
美食
旅遊
台北竟有這麽靜謐的美景!這10處方便卻不擠的踏青好去處,捷運紅線全都能到啊
難得的周末假期,外頭風光明媚、陽光正燦爛,連鳥兒都在呼喚你出門,你不想懶懶的待在家中,可卻也不想出遠門到外縣市去玩。那麼這些淡水信義線的周邊景點會是你的好選擇,讓你在台北也可以接近大自然,放鬆心情好好玩!
葉亭儀
2017-03-16 16:46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楊其文觀點:藝術大學聯合呈現的真義
最近在藝術大學之間,有了一個共同的議題,就是有沒有可能在台灣的社會裡,透過藝術力量的指向,帶動多元社會的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可能性?這是個很棒的命題,但對於藝術院校來說也是個巨大的使命跟挑戰,因為文化面向是複雜的,各藝術院校的屬性與發展特色也不一樣,光是整合與累積創作共識,恐怕就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楊其文
2016-10-24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