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鄧小平南巡 文章列表
#
鄧小平南巡
約 6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觀點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賴清德召喚出「天安門」的集體心魔
4月26日「戰獨裁」抗議集會,20萬人在風雨中走上凱道,發出對賴清德政府的怒吼。賴清德的回應輕描淡寫,嗆聲「戰獨裁應該要去北京天安門」。用簡單一句話想要堵住20萬人不滿的心聲,說明了這場街頭示威,根本不可能改變其執拗的內心,甚至令他「為反而反」,讓內外局勢更加驚心動魄。
張鈞凱
2025-04-28 06:10
評論
國際
專欄
經濟
銀行家觀點:地緣政治川普化─「大重置」來襲!
在國際上,總體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是追求全球化,擁抱自由貿易。傳統上,全球化的基本邏輯是透過古典經濟學所講的比較優勢來進行國際分工,以實現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但是現在,人們不只要考慮經濟利益,也要考慮安全,從人身安全、個資安全、供應鏈安全,一直到國家安全。此時,地緣政治的思考切入總體經濟的邏輯。
吳嘉隆
2025-02-08 07:0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劉名寰觀點:從世界經濟典範轉移看東南亞產業發展
今年10月11日,東協十國和中、日、韓、印、澳、紐、美、俄等18個國家共同出席在寮國首都永珍召開的東亞峰會,國內媒體對此事件並無太多的報導或引述,唯一受到關注的,是今年東亞峰會並未達成任何聯合宣言,據傳是中、俄兩國反對聯合宣言中有關南海爭議性議題的用字遣詞。
劉名寰
2024-10-30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經濟
鄧小平120週年冥誕:如果鄧小平還是中國領導人,他現在會怎麼做?
8月22日是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誕辰120週年紀念日,中國官媒在此之前密集發文紀念回顧。作為鄧小平主要遺產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現代化,也再次成為各方討論焦點。
BBC News 中文
2024-08-23 08: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專欄
楊渡觀點:臺灣錯失的《繁花》機遇
《繁花》紅火,炒出許多話題。其中最不必要的是:它並不「如實」呈現1990年代的上海。因為要如實,就去看記錄片,不要看劇。劇之本質即是虛構,《教父》難道是美國黑幫的寫照?香港難道天天警匪大戰無間道?
楊渡
2024-02-15 06:20
VIP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經濟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吳鯤鵬專欄:《繁花》不再,中國為何難重啟改革開放?
王家衛的《繁花》,至今高燒不退,毀譽參半,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將這部電視劇解讀為:對中國繁榮年代的懷念,推動了一部電視劇的熱播,它將1990年代的資本家描繪成英雄,那時普通中國人可以通過大量的運氣、良好的人脈和努力工作改變命運。
吳鯤鵬
2024-02-08 0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王義雄觀點:ECFA被中止,老百姓要縮緊腰帶過苦日子
過去兩岸貿易確實長期呈現不對稱狀態,由於馬政府時代的兩岸融合氣氛,大陸方面始終敞開雙臂,毫不吝嗇的開放大陸市場給台灣同胞和台資企業,也給了民進黨執政之後8年來坐享經濟紅利,看看洋洋灑灑的ECFA早收清單,即可一目了然;然而反觀民進黨執政以來,對大陸採取百般刁難措施,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大陸商務部於2023年3月17日收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正式提交貿易壁壘調查。最後商務部提前在12月15日發佈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論是:構成貿易壁壘屬實。
王義雄
2023-12-28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經濟
中國經濟:政治局的政策訊號有何玄機,能讓房市股市大幅上漲?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後對外發佈的消息提到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
BBC News 中文
2023-08-01 18:30
國際
兩岸
歷史
在不信任外界的中國,如何報導真相?CNN首任北京分社社長:這是駐華記者的共同挑戰
曾在1987年至1995年擔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首任北京分社社長的齊邁可(MikeChinoy)日前出版新書《報導中國:在人民共和國的美國記者口述歷史》(AssignmentChina:AnOralHistoryofAmericanJournalistsinthePeople'sRepublic)。該書通過對100多位曾報導過中國的美國新聞記者的採訪,講述自1945年中國國共內戰直到當下這70多年來美國媒體對中國報導的變遷。
美國之音
2023-03-20 17:59
評論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謝錦芳專欄:血淚斑斑的中國任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獲得全體一致通過,邁向第3個任期。稍早他罕見地公開點名批評美國,直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全方位遏制、圍堵、打壓,為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習近平強勢領導之下,美中對峙態勢越來越嚴峻;影響所及,美國媒體未來在中國的採訪工作也越來越艱難。
謝錦芳
2023-03-12 06:40
VIP
財經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17年前郭台銘怎麼在中國建立「富士康國」
2019年郭台銘公開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年總統意願,一時震撼政壇。也讓2021年新冠肺炎在台出現本土病例、導致防疫上升到三級警戒的時候,郭台銘宣稱要捐疫苗的動作,讓政壇人物一個個多所疑慮。
桑桐
2023-01-27 18:00
風生活
兩岸
世界
江澤民逝世:站上中國權力最高峰的紅色工程師,終年96歲
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個內臟器官功能衰竭,搶救無效,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去世,終年96歲。
BBC News 中文
2022-12-01 01:22
VIP
兩岸
國內
財經
科技
經濟
台灣能「1個尾巴搖2隻狗」?朱敬一:美中台大三角,台灣籌碼越來越少
美、中兩強從經濟衝突走向科技衝突,未來勢必形成雙軌制。中央研究院院士、前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常任代表朱敬一28日指出,「有些科技屬於軍民共用,美國為了國家安全加以管制,美國發射的飛彈當然不可能由中國的衛星導航,未來進入6G時代,包括低軌衛星、無人機等國防相關產業都會走向雙軌制。」
謝錦芳
2022-11-29 17:3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從不查中資演變成為專門對付反對派的東廠
香港另一個在九七前地位超然的機構是廉政公署。
李怡
2022-07-10 13:50
評論
政治
專欄
陳昭南專欄:普京入侵烏克蘭,國民黨還在唱和中共,思念一紙「和平協議」!
「國民黨應該改名內鬥黨,全世界最有名的內鬥黨就叫中國國民黨,最喜歡內鬥」。這話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於2月21日在一場該黨舉辦的「2022黨務幹部共識營」北區場所公開說的。
陳昭南
2022-02-26 15: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VOA專訪前中共高層智囊吳國光:習近平企圖通過「第三個歷史決議」解決統治困境
中共將在11月初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預計將通過中共第三個歷史決議,為達成中共歷史上毛、鄧、習排序,以及習近平在明年二十大上獲第三個任期奠定政治思想基礎。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和歷史系教授吳國光18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習近平做這個歷史決議旨在解決他面臨的最大統治困境,「就是他和中共黨內大部分的精英在思想上有一個巨大的分歧。」
美國之音
2021-10-24 14:00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江仁台觀點:鄧小平與蔣經國時代的兩岸互動
談政治人物互動,宜回到人物所處的時代,才能較客觀!
江仁台
2021-08-10 0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鄭兆希觀點:國民黨放著神器倚天劍不用,孫中山也要吹鬍子…
國民黨目前的困境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明明國民黨的戰力也不弱,許多市議員、立法委員都是能言善道,論述能力不錯,甚至國民黨的市長的聲望都很高。但是偏偏卻激起不了民眾的熱情,到底是何原因?講誇張點,即使民進黨犯錯再多,甚至已經將罩門露出來隨你攻擊,國民黨卻再怎麼攻擊,就是引不起民眾的熱情,好似民進黨有神功護體,就算讓你國民黨十拳,國民黨卻有如打入棉花或是隔靴搔癢,奈民進黨何。
鄭兆希
2021-07-06 07:0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陳國祥專欄:百年中共向美國發動「優勢主導權」作戰
中共建黨於百年之前中國匍匐在列強腳下任人宰制的時代,經過漫長而艱難的戰鬥,通過層出不窮的犯錯與試煉,終於在42年前啟動改革開放之後,竭盡所能追趕,而在經濟、工業、科技、軍事、太空各方面日益強大。
陳國祥
2021-07-01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一場中國共產主義實驗的破滅:昔日脫貧致富楷模,華西村民為何冒雨擠兌
近日,大量中國村民冒雨排隊在華西村2號金塔兌付現金的影片(金塔是集餐飲、賓館、會客、觀光於一身的塔樓,是華西村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天下第一塔」)在社交媒體抖音和微博上廣泛流傳,隨後華西村遭「擠兌」的新聞在中文網路逐漸發酵。
BBC News 中文
2021-03-30 20:4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