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選舉研究 文章列表
#
選舉研究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民眾對兩岸關係態度的兩難
過去這兩年來,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已到了冰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民調趨勢圖即顯示,臺灣人認同及傾向獨立(包括儘快宣佈獨立及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的比例皆在2020年來到歷史新高,分別為64.3%及32.6%,雙重認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及維持現狀(包括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及永遠維持現狀者)的比例則來到歷史新低,分別約只有29.9%及51.3%,更不要說中國人認同及偏向統一的比例,都只剩個位數。這段時期臺灣民眾認同觀與兩岸關係態度的變化,是否將成為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
俞振華
2021-01-25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翁履中觀點:兩岸真和平,溫和派也得硬起來
一九七零年,仍處於冷戰期間的美國華府政治圈,流傳著一句「只有尼克森才能去中國」的玩笑話。這句話出自於民主黨籍參議員曼斯菲爾德之口,用來形容當時反共氛圍中,如果沒有強硬的反共形象,就算是出自善意追求和平,政治人物選擇與共產黨接觸,都等同於政治自殺。想不到沒過多久,民主黨的玩笑話就成世界新聞頭條,尼克森真的在一九七二年造訪中國大陸。
奔騰思潮
2020-04-13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認同政治進入新的局面了嗎?
過去兩個月來,幾乎所有臺灣人關注的焦點,都是新冠(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由於這項病毒是自中國大陸爆發大規模感染,我們的防疫措施從初期迅速管制中國大陸民眾來臺、討論是否應該讓武漢臺商回臺,到這項病毒應該稱作新冠病毒還是武漢病毒,都隱約可以看到認同政治的影子。究竟,在中國大陸工作或定居的臺灣民眾算不算臺灣人?兩岸的分界及關係到底是什麼?原本選前就吵得很熱的認同政治,到了選後似乎沒有消退。這不禁讓人想問:臺灣民眾的認同觀及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是否在2020年大選及這項疫情後,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代?
奔騰思潮
2020-03-24 07:10
VIP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政大最新民調:台灣人認同史上第三高,偏統新低偏獨新高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二月十四日發布二○一九年「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調查結果,其中「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調查顯示,「我是台灣人」認同達五八.五%(見表)。一四年太陽花運動後,台灣人認同達歷史高點六○.六%,之後緩步下降,今年首度回升,比一八年大幅上升四.一%,為一九九二年開始調查以來第三高。
新新聞張家豪
2020-03-03 12:10
新聞
政治
兩岸
政大選研民調》習近平談話加乘反送中效應?台灣人認同今年回升達56.9%
香港日前爆發「反送中」遊行,引發全球關注,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初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談話,強調一國兩制、反獨促統等主張,也引起台人反感。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今(10)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國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自2014年逐年下降後,今年有止跌回升的傾向,達到56.9%。
朱冠諭
2019-07-10 21:40
評論
國內
專欄
游盈隆專欄:心繫台灣民主,魂牽中國統一,永留正氣在人間─憶授業恩師胡佛院士
台灣政治學大師胡佛院士9月10日晚上與世長辭,消息傳來,各界哀悼聲不斷,舉國不分藍綠咸感惋惜和不捨。胡老師在台大政治系任教數十年,桃李滿天下,一生作育英才無數,曾受他直接間接啟蒙的人更不知凡幾。我有幸自1976年大二修他「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課,一路追隨,自覺福緣深厚。胡老師學貫中西,博學多聞,諄諄善誘,有教無類;課堂上的他總是風度翩翩,神采奕奕,談笑風生,深入淺出。學生上課如沐春風,聽講如癡如醉,蹺課的人屈指可數。他數十年來在台灣政治學界不論是教學或研究所樹立的典範,絕對是空前,恐怕也是絕後了。
游盈隆
2018-09-22 06: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7成人願為「台獨」而戰?美國杜克大學打臉民進黨
日前由民進黨政府挑派的臺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在出席與美國華府智庫台灣研究中心座談會時,表示他不認為台灣年輕人對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不滿意,若換他執政,或許也會採行同樣政策。
陳冠安
2018-04-16 06:10
評論
觀點投書:悲劇已經造成,未來誰敢保證?
近一個月來,國內一連發生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兩個重大事件,造成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過去政府首長經常為天然災害下台負責,尤其是在颱風季節,從中央到地方無不繃緊神經。但是澎湖與高雄的意外,與風災、雨災大大不同,人謀不臧加上緊急應變能力不足,使得民眾死傷慘重。在政客、官僚為了事故責任互相推諉的過程中,民眾看在眼裡,應該是非常無奈。
蔡佳泓
2014-08-10 05:43
評論
觀點投書:民意與考監委名單
七月初,立法院第一次臨時會結束,只通過考試委員、卻未通過監察委員的人事同意案。立法院將在本週召開第二次臨時會,29日行使同意權。但是在上週,即將卸任的監察院長王建煊砲轟部分監委是「家臣」、「樁腳」,還說監院應該關門。而國民黨立院黨鞭林鴻池更傳出向馬總統預告可能有2、3席監委提名人落選。可見得在兩次臨時會之間,國民黨不思更換名單,可說視民意如無物,讓考試院與監察院的酬庸形象難以翻身。
蔡佳泓
2014-07-28 13:36
評論
新世代觀點:「政治素人」能吸引台北市民嗎?
本次台北市長選舉,無黨籍的柯文哲醫師自稱政治素人,以素人之姿減輕政黨包袱、整合在野挑戰執政黨。然而,這種包裝的競選策略,以不說謊話來暗示對手的虛假、模彷前新黨不插旗幟,真的可以吸引到台北市兩百萬選民嗎?
王宏恩
2014-07-26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