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通識 文章列表
#
通識
約 11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教學倍感吃力
理想中的大學是充滿學術研究熱誠與知識傳承喜悅的殿堂,但現實中的大學,常是老師賣力教學,而台下學生宛如平靜湖面不起一點漣漪!許多學生在做自己的事情,滑手機或是戴上耳機看劇,遁入另一時空情境。若是老師暫停十秒鐘不說話,還會驚醒一些學生頭抬起來看看發生什麼事情。
李念晨
2025-03-27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觀點投書:看軍校課程擬刪除中國現代史有感
近期報載,軍校通識教育課程將刪除「中國現代史」改為「世界史」,刪除的原因,國防部給出的理由為課程過時或不符實際效益。
蔣世安
2024-12-08 06:00
地方新聞
高雄
高市成立淨零學院推通識、證照、技術三大課程 培育1,600位國際標準碳管理人才
因應2050淨零轉型衍生的龐大人才需求,高雄市首創實體「淨零學院」,將在11月6日於高軟園區內的高雄新創大樓正式揭牌,學院推出通識、證照、技術三大課程,在產業界最關心的證照課程部分,與國際頂尖的三大查驗機構合作,目前已經敲定超過50堂課程,每年預計培育1,600位擁有ISO證照的碳管理人才,解決企業證照課程一位難求的心聲。
徐炳文
2023-11-04 19:29
地方新聞
新北
會晤柏克萊加州大學校長 侯友宜:強化通識教育鼓勵年輕人關心社會議題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1)日受邀與柏克萊加州大學校長卡洛.克萊斯特(CarolTeclaChrist) 會面,就台灣高等教育及人才培育,交換意見,其中包括AI時代對文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高教學生面對氣候變遷及社會公平,以及推廣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等。
李梅瑛
2023-09-11 20:58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從教育觀點看國民法官的上路
三十多年來的教改成效並不顯著,希望國民法官的上路有助於教育實質的改變。
諄筆群
2023-04-17 13:50
風生活
陽交大女教授開「台女哲學」課程!名稱曝光引一票人熱議:男女都該學
為了培養大學生的通識素養,增加其他領域的知識,或是為了促進不同系所間的交流,許多大學都會開設通識課程供學生選修。日前有一名網友發現,陽明交通大學開設了一門叫「(扌)台女哲學」的課程,讓他感到非常有趣。這則貼文引來許多人關注,有網友好奇詢問「這堂課是在幹嘛的呀?」
張雅筑
2022-12-13 01:02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如幻境」黃秋月創作展 即日起到12/6在修平展出27幅作品
為培養全校師生從容優雅的氣質並提升藝術鑑賞的能力,修平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即日起到12月6日,在藝文中心舉辦「如幻境」黃秋月創作展,展出作品共27幅。開幕式活動11月11日舉行,修平師生參與踴躍,更有許多畫界先進同好前來祝賀、共襄盛舉,修平科大吳東昇副校長也親臨致意,場面隆重溫馨。
王秀禾
2022-11-13 03:44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觀光客友善旅遊體驗!黃柏霖、鄭安秝:成立交通、旅遊資訊平台、公廁APP
高雄市議會今(23)日舉辦「高雄市在後疫情時代推展觀光新作為」公聽會,由黃柏霖及鄭安秝議員共同主持,會中建議成立交通、旅遊等資訊彙整平台,並建立公廁APP,給予觀光客更友善的旅遊體驗。
徐炳文
2022-09-24 05:05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企圖竄改歷史?!香港新版通識教科書稱:「這座城市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
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前夕,香港新版通識教科書11日在網路上公布,該內容稱「這座城市從來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中國從未承認19世紀鴉片戰爭後的不平等條約,也未曾放棄對香港主權的主張。該教科書同時堅稱,香港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幕後推手即是「外部勢力」。
陳艾伶
2022-06-16 18:0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鄭吉雄觀點:回歸語文教育評論大學國文的是與非
邇來大學國文興革問題甚囂塵上,各方卻沒有落實語文教育理論層次討論,十分可惜。首先,各方應該認清國文是「第一語言」(firstlanguage,L1,以下簡稱「一語」)而非第二語言(L2,二語),也要認清此「一語」的本質,在書寫是方塊字中文,在口語則是漢語語系(包括國語、閩南語/台語、客家話等)。不回歸語文本質,不談語文教育原理,而去辯論課程設置,未免捨本逐末。
鄭吉雄
2022-02-14 15:0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北
2022首場全國椰林講堂圓滿落幕!共探通識教育碰撞AI新火花
通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石,該如何融入AI應用與雲端素養,培育連結AI與雲端之跨領域通才?由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以及淡江大學合作於22日假國立台灣大學綜合教學館錢思亮講堂舉辦2022-1「全國椰林講堂」,在現場及線上與各界賢達齊聚,一同探討雲端、AI應用與通識教育碰撞下的新樣貌。本次論壇由總主持人、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莊榮輝理事長開場,向大眾闡述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承辦教育部補助成立的臺灣教學資源中心,三年來於通識教育的深耕成果及未來展望。緊接其後的專題論壇以「當通識教育遇到AI雲端」為題,由淡江大學葛煥昭校長主持,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程海東講座教授與台灣微軟孫基康總經理專題演講。程海東教授提到通識教育對培育博雅「軟實力」的重要性,並探討當教育遇到AI、Metaverse的轉變與落差;他也表示「太多的未知必然改變通識和社群教育。不只是學生,各位老師們,你準備好了嗎?」勉勵各位老師一同因應教育的數位轉型,提升教學能量。孫基康總經理以「永續發展」為主軸,提到多年來微軟對AI的研究和投資,進而延伸至微軟如何實現企業社會責任,運用AI科技面對未來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包含降低碳排放、促進永續發展等。他最後引用微軟董事長納德拉的話「科技有其重要的責任和使命,那就是保護地球,並協助企業轉型以推動永續發展。」期許科技能賦能地球上的每個人,成就非凡。下午的座談則由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與淡江大學講座教授劉金源分場主持「通識教育雲地合一」及「通識教育精進計畫交流發表論壇」二場座談會,共13名專業人士及資深學者進行分享。其中,A場座談邀請到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潘先國總經理、輔仁大學謝邦昌副校長、國立中山大學博雅教育中心蔡俊彥主任、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特聘教授、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潘慧玲院長一同討論,當通識教育遇到新時代的AI技術,會如何轉變及讓學生如何跨領域學習;B場則由淡江大學劉金源講座教授主持與8位資深通識教育專家學者一起行通識教育精進計畫成果發表及交流。最後藉由綜合座談,達到大專校院間相互交流、共促成長,提升臺灣的高等教育成效,讓現場及線上收播的觀眾們受益良多,更多精彩以及當日內容請至活動官網。
陳又嘉
2022-01-27 21:55
地方新聞
台北
2022全國椰林講堂高等教育論壇 「當通識遇到 AI 雲端」
臺灣教學資源平台定期邀請全國大學校院師長以及各界賢達,辦理「全國椰林講堂」高等教育論壇,共同探討教育時事,研商因應策略。本屆將於111年01月22日假國立臺灣大學綜合教學館2樓錢思亮紀念講堂舉辦,由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莊榮輝理事長以及淡江大學何啟東副校長統籌規劃,敬邀淡江大學葛煥昭校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程海東特聘講座教授、台灣微軟公司孫基康總經理以及多名資深專家學者,進行主題講座與座談,期能透過此論壇薈萃群賢,強化各大學校院間交流合作,提升高等教育成效。
陳又嘉
2021-12-30 15:57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點教育》科學本來是人文!
現代中國大學制度是從西方引進的。大學裡文科(Arts/Letters)與理科(Sciences)分家的做法由來已久:1929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組織法》中明訂「大學分文、理、法、農、工、商、醫、教育等學院。」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蔡元培採用的是德國模式,將大學宗旨訂為「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
諄筆群
2021-07-05 05:5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理財
生活費控制在這比例,你就能存到錢!小資族必學理財第一步,一桶金不再只是夢
如果你總是把錢用到這麼緊繃、沒有一點彈性,請小心:倘若遇到臨時需要花錢的情形,你的財務狀況很可能會因為缺乏彈性而「一扯就斷」!那我們要如何讓財務有彈性呢?一般建議準備三到六個月的必要生活費當成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問題來了:「必要生活費」怎麼拿捏比較適當呢?
效率理財王
2021-06-25 14:30
評論
國內
專欄
文化
劉柏正觀點:取消大學國文必修的道理何在?
編按:台大今(18)日舉行教務會議,學生會提案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改為通識課程。此前台師大將大一國文必修更名為「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清大則調整教材為自由選讀文化經典和實用寫作。
劉柏正
2021-06-18 05: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候用校長竟被如此擺弄?
前幾個月有一則新聞讓人匪夷所思,某市議員在質詢時揭露,該直轄市的教育局局長,安排兩位候用校長輪流當「自己的司機」。這兩名「候用司機」不僅全程接送,還必須載著局長到處跑行程。
諄筆群
2020-12-28 05: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為什麼需要一個好的教師專業發展進路系統?
十一月二日《點教育》裡〈三輸的學校教育行政——殷殷期盼政府高層出面解決〉一文,曾經論及學校的新人被要求擔任行政組長職務,而嚴重影響學校教育品質。此篇要再次論及潛藏在校園中的教育行政工作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諄筆群
2020-12-21 05: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莫讓僵硬的制度成為教育熱情的墳場
教育需要熱情,熱情需要滋育。這是發生在苗栗縣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真實故事。
諄筆群
2020-12-14 05:50
評論
國際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科學與民主教育,重在講理與合作
高潮迭起的2020年美國的總統選舉終於「落幕」了,共和黨的川普落敗不得連任,拜登雖當選卻前途滿布荊棘。我們對美國的政治並不感興趣,也對誰當選並不特別關心,然而這一次競選萬眾矚目,其過程對全世界的教育以及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啟示,又看到在臺灣有不少人鍾愛於川普,更覺得有必要從文化與教育理念層面提出針砭。
諄筆群
2020-12-07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點教育》這政府可以更能幹一些─在不為與不能之間
從世界各國傳遞來的訊息都告訴我們,臺灣在這一次全球性的新冠病毒疫情當中的表現,可說是數一數二,其他各國難以望其項背。簡單的說,在這波疫情中,臺灣政府反應迅速,防疫措施堅定而得當,因而獲得民眾的支持與配合。與世界其他各國相較之下,當下臺灣人的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最不受疫情的影響,沒有所謂的城市封鎖、特定行業的禁止、學校的關閉、宵禁及聚會人數的嚴格限制,各項經濟指標也名列前茅。臨大疫而能安然如常,實屬得來不易的重大成就。
諄筆群
2020-11-30 05:5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