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通訊電纜 文章列表
#
通訊電纜
約 2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科技
中國發表「海底電纜殺手」!南華早報:「深海纜線電動切割裝置」恐重塑全球秩序
香港《南華早報》22日報導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CSSRC)與深海載人潛水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深海纜線電動切割裝置。《南華早報》指出,這項裝置有能力在4000公尺的海底切斷最堅固的水下通信和電力線路,這意味著北京已有能力擾亂全球通訊,甚至重塑全球秩序、重新定義全球海洋力量消長。
國際中心
2025-03-24 12:41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饒瑞正觀點:海域執法與灰色地帶侵擾的應處─從順興39號破壞海纜案談起
喀麥隆籍貨輪順興39號在台灣基隆野柳東北方向的海域上,對連接台灣的國際海底電纜造成損壞。海巡署2025年1月4日發佈新聞稿證實,1月3日早上7:45野柳東北外海一條連接「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TransPacificExpressCableSystem)的海底電纜發生4芯損壞,海巡署淡水海巡隊接到了中華電信報案,初步研判疑為航經該海域之喀麥隆籍(順興39號)貨輪造成。據媒體報導,海巡當時因海象不佳而沒有登檢、扣船。
饒瑞正
2025-01-23 05:5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財經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鄭家鐘觀點:地緣政治經濟學來了!解讀「川普的美國」必備!
很少有人會把地緣政治與經濟學融會貫通來分析天下一盤棋。尤其川普上任後的出招,本身除了賽局恫嚇外,具有兩面性、一為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獨霸主義與在經濟上的掠奪思想,因此,純經濟學者及純政治學者都看不懂、這意味著經濟學的「ontheotherhand」應該是「地緣政治學」,兩手策略才能解讀美國的兩面性。
鄭家鐘
2025-01-14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你相信是意外嗎?順興39號拖壞海底電纜,引發「灰色地帶行動」激辯
根據英媒報導,台灣北部基隆港外的海底通信電纜上週遭到損壞,初步調查應是由一艘香港背景的貨輪「順興39號」(Shunxig39)「拖錨」所致。
BBC News 中文
2025-01-06 20:13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中國「利劍」軍演出鞘俄羅斯可能現身!賴清德回台 國安系統戒備「手牽手」
總統賴清德出訪我南太平洋友邦並過境美國,我國安系統研判,中國可能於賴清德12月6日返國前後,即本周末發動2024聯合利劍C軍演,規模會在2024聯合利劍B、13小時結束演訓,與近期中國進行的聯合戰備警巡中間。
楊舒媚
2024-12-05 1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立陶宛驅逐中國外交人員!北京強烈譴責:這是粗暴挑釁,保留反制權利
立陶宛外交部上週宣布將中國駐立陶宛使館3名外交人員列為「不受歡迎人士」,要求限期離境。中國外交部2日說,對此「粗暴挑釁行徑」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保留對立方採取反制措施的權利。
中央社
2024-12-02 16:28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劉依俐觀點:台美軍備站隊完成,彼此密不可分
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中東衝突等對世界的影響包括能源供應轉向、農產品等消耗品更短缺、運輸過程較費時費成本、中俄戰爭經濟促使各國重新發展軍武、晶片/半導體/AI產業受矚目等。
劉依俐
2024-06-15 07:00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大國博弈
耶魯學者提倡兩岸「和平推」 籲台灣加強韌性、「避免成為自己最大敵人」
曾在中東地區為和平奔走的前駐伊拉克美軍政治顧問艾瑪・思蓋近日受邀來台出席活動。相當關心台海和平的她指出,台灣人的和平策略應是凝聚社會、加強韌性,並盡可能長時間維持現狀。她建議,以拖延現狀來等待可解決兩岸問題的「世界局勢改變」,「現階段,台灣人需要加倍努力解決分歧,否則台灣會成為它自己最大的敵人。」
蔡娪嫣
2024-06-13 00:35
新聞
政治
新新聞
VIP
25年肥約水很深?台智光營收全靠北市府「保底」 郝龍斌拍板母約埋府會地雷
台北市警察局錄影監視系統專用網路,向固網業者「台智光」租用頻寬,全部改用3M的爭議,最近成為台北市前後任市長的口水戰,從2022年12月卸任前,最後一份監視器覆議案遭駁回的相關處置辦法公文,批示「財團勾結議會,詐取國家錢財」文字,注定了藍白陣營遲早得為此事算總帳,2012年郝市府簽下的民間促參案-「台北市光纖網路委外建設暨營運案」,為何埋下議員圖利財團的種子?當初這項市府沒有出一毛錢的光纖網路建置,為何成為一項尾大不掉的政策?
林上祚
2024-03-27 08:50
風生活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一個大學生,用衛星發現中國核武設施!AI已進入太空,從遠處觀察我們的生活模式
整個2021年上半,美國華府軍事圈都在流傳一則傳言:中國正在擴充核武,在中國偏遠地區興建飛彈發射井。雖然沒有公開資料可證明,但是私下竊竊私語的人都相信,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武器整備。如果有人能證明飛彈發射井的存在,一個愈來愈具侵略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愈見清晰,緊張的中美關係也會更加惡化。
天下文化
2024-03-20 10: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芬蘭灣海底電纜與天然氣管線被切斷,意外查出謎霧重重的可疑中國公司
10月8日發生在芬蘭灣的海底天然氣和通訊管線損毀事件,中國貨櫃貨輪「新新北極熊號被重點鎖定為肇事船隻。因事涉多國,危及歐盟能源和北約通訊安全,在國際上引發軒然大波。
美國之音
2023-11-13 14:00
國際
國內
軍事
應《紐約時報》之邀,龍應台談「戰爭陰影下的台灣」:解放軍一彈未發,社會已被分裂傷害
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龍應台應《紐約時報》之邀,18日在GUEST ESSAY版面介紹戰爭陰影下的台灣。龍應台指出,台灣如何面對可能的戰火,是當前這塊土地上人人關心的話題。中國雖然尚未開打,台灣社會卻已充斥各種對立與相互指責,這種分裂當然傷害了台灣。在簡單的「舔共」與「反中」標籤之外,龍應台試著對國際社會介紹更多複雜的台灣人心聲,並指出「更接地氣的現實主義」,才是台灣人的共通看法。
李忠謙
2023-04-19 20:24
即時
風生活
兩岸
農村版《愛的迫降》!男子飛滑翔傘4hrs「意外掛在電纜線上」 村民一抬頭全傻眼
《愛的迫降》真實上演,男子飛滑翔傘意外卡在電纜線上!大陸浙江日前發生一起驚險的「迫降事故」,一名男子耗時近4小時飛滑翔傘,正準備下降時,竟沒看見電纜線而一頭撞上,所幸該電纜線並非高壓線,因此並無造成人命傷亡,但影片曝光後仍讓大批網友看傻眼。
古靜兒
2023-03-05 23:14
國際
兩岸
太平洋外交戰》防止島國全倒向中國 美國前眾議員建議這麼做
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1月在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活動上直言,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許多道德、戰略及歷史利益,卻沒有像澳洲、紐西蘭一樣給予該區域國家足夠協助,因此才會看到「戰略驚訝」,即部分區域國家與中國再結盟。
簡恒宇
2022-07-06 02:37
評論
兩岸
軍事
藝文
專欄
凌道生觀點:揭露前所未有的「康乃狄克號」潛艦觸礁事件真相
美國海軍海狼級核子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USSConnecticut,SSN–22),於2021年10月2日,在我南海東沙島海域,撞上不明物體,導致艦體嚴重損壞,11名官兵受傷,幸未傷及核動力系統,並憑藉自身動力於8日駛抵關島美軍基地,進行損壞評估與初步維修。
凌道生
2022-03-20 15: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林基興觀點:「國家電磁波溝通中心」相救
國內的「變電所與高壓電線、基地台、氣象雷達站、微波爐」遭受誤解,以為其電磁波傷人。結果,備受抗爭而廢除或禁用。當前,疫情期間的遠距監控與實聯制,若無基地台則不可能。用電就須變電所。天氣多變,氣象雷達站有如千里眼助益防災。微波爐用電效率為傳統加熱的5倍,實在節能減碳。
林基興
2022-02-20 14: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對抗美國拆解「中國供應鏈」,北京打造「數位絲綢之路」!瓜達爾港成中國通訊光纜通往東非、歐洲節點
在海外建設「數字絲綢之路」(Digital SilkRoad,又譯「數位絲綢之路」)被視為中國爭取成為全球技術大國努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最近,中巴合作在巴基斯坦的通訊光纜工程進入最後階段又受到媒體關注。
BBC News 中文
2021-02-05 14:09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余杰專欄:對中國富豪來說,逆習者亡,順習者亦亡
在上海舉辦的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講話中強調確保「金融安全」——不安全感讓中共高官夜不成寐,習近平在五中全會公報上提及「安全」這個詞語多達二十二次。
余杰
2020-11-27 07:10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真正的6G來了!使用太赫茲(THz)電磁波,頻寬將可達5G的1百倍
你應該知道的是:馬斯克的「星鏈計畫(Starlink)」不是5G更不是6G,未來5G和6G的主角還是地面基地台,衛星只是「配角」而已。6G真正的主角將是「兆赫茲(THz)」電磁波,雖然問題很多難度很高,但是如果開發成功6G的資料傳輸率將是5G的10~100倍,可達每秒100Gbps,甚至1Tbps以上。
曲建仲
2020-09-04 09:20
新聞
國際
兩岸
當戰狼外交官踩上「人體地毯」?文化爭議背後,大洋洲地緣角力又成焦點
中國新任駐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Kiribati)大使唐松根,探訪當地一個島嶼時,踏上當地人躺在地上組成的以示歡迎的「人體地毯」,引起外界爭論。
BBC News 中文
2020-08-21 14: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