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印尼西爪哇的稻田中,農夫們彎著腰用鐮刀割著稻桿,一旁蓬布上擺著滿滿的稻穗。田間的農人長期曝曬在陽光下,皮膚黝黑發亮。田中不見20、30歲的年輕人,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年人。當地農夫帕克說,他的兒子跟孫子都到大城市工作,已經不知道怎麼種田,「我也不希望他們來種田。」2017年印尼稻米生產量高達7420萬噸,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生產量大,消費量也幾乎是全球之冠,平均每人每年能消費150公斤的稻米,是美國人的15倍、日本人的2倍。印尼政府將稻米列為戰略性商品,目標是確保稻米能自給自足不需依賴進口。為了避免天災導致稻米價格飆漲和應付大量消費人口,印尼政府不斷提高稻米儲備總量,從2003年到2004年的200萬噸,增加到2015年的1000萬噸目標。但國內生產的稻米根本不夠,印尼政府每年還得從泰國和越南等國進口約300萬噸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