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財新網 文章列表
#
財新網
約 17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BBC大哉問:華府與北京終於開始談判,但為什麼是現在?
在雙方相互放話、對嗆的階段過後,全球兩大經濟體終於在瑞士開始會談,世界各國無不希望美中貿易戰出現緩和跡象。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美中雙方都試圖將對方形塑得更為窘迫,但這個星期兩國代表卻都坐到了談判桌上,並且宣稱「是對方要求這麼做的」。既然自己底氣十足、是別人哭天搶地,那麼為什麼還要配合對方進行協商呢?
國際中心
2025-05-11 13:28
風生活
商業
新知
中國1產業陷衰退!8000萬空屋鬼城、用貸款還舊債,最慘將泡破化崩盤
中國提振內需首重穩定房市,但房市至今仍在震盪。中國經濟受房地產「過剩」影響,有約6500萬至8000萬套住房空置如「鬼城」,今(2025)年前4個月,排名前100的房地產公司銷售金額較去年同期下降6.7%,分析指出,儘管預期轉好,但房市並沒有出現市場期待的「小陽春」。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的一份報告指出,4月份中國100個城市,二手房價格平均同比下降7.2%,新建住宅平均價格則上漲了2.5%。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5-05 16:27
新聞
兩岸
財經
為中美關稅談判「備戰」,李成鋼任中國國際貿易談判代表
正當美國與中國關稅戰升溫之際,中國政府更換國際貿易談判關鍵人物,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經貿關係和貿易談判局面。4月16日,中國人社部網站發佈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任命李成鋼為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接替於2022年就任這一職務的王受文。他對美的談判對手則是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葛里爾(JamiesonGreer)。
兩岸中心
2025-04-16 13:48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暴風雨前的寧靜?中國首季經濟成長率預測:至少5.1%
中國14日將發布今年第1季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普遍預期,去年第4季推動的擴大內需、增量政策效果持續,今年首季有望「開門紅」,經濟成長率預計在5.1%到5.3%之間。至於美中關稅戰的影響會在第2季以後反映。
中央社
2025-04-13 20:44
風生活
新知
世界
為何緬甸地震,1千公里外的「泰國大樓會倒塌」?專家揭曼谷受災嚴重原因
緬甸發生強震,鄰國泰國也感受劇烈搖晃、曼谷興建中大樓崩塌。新加坡專家認為,泰國城市高樓密集,地震波又進一步和盆地裡的高樓產生共振,加上部分抗震設計可能不嚴格,使得震波帶來損害較大。
中央社
2025-03-30 11:18
新聞
國際
兩岸
當年因武漢爆發新冠疫情被免職 中共前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落馬被查
中共中紀委21日通報,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蔣超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調查。蔣超良曾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2月被免職湖北省委書記,調任全國人大,當時被認為是「平安落地」。
中央社
2025-02-22 14: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年輕男女不想也不敢:中國2024年登記結婚數創數十年最低,經濟壓力面前「戀愛」只能被擱置
去年中國的結婚人數同一年前相比驟降二成,創下歷史最大降幅。儘管政府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但顯然效果不理想。一般認為,不願結婚和生育的原因歸咎於中國高昂的育兒和教育成本。此外,近幾年來經濟增長放緩,大學畢業生就業變得困難,而即使找到工作,也對自己的長期職業前景感到不安。
德國之聲
2025-02-12 09:30
財經
商業
經濟
「中國政府在準備過苦日子」經濟學教授:美國很可能發動關稅戰,2025威脅很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經濟呈現「喜憂參半」的局面:工業生產增速略有加快,但消費增速卻顯著放緩,凸顯內需疲軟和經濟復甦的脆弱性。這一局面促使市場呼籲更多面向消費的政策刺激。
德國之聲
2024-12-17 12:13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逾27兆元 中媒揭未來3年中國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中國媒體財新網報導,北京計劃在未來3年發行共人民幣6兆元(下同,約新台幣27.18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經濟,部分用作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債務問題。
中央社
2024-10-15 11:33
新聞
兩岸
財經
經濟
券商寒冬掀裁員潮!上半年人均減薪近4成,龍頭公司已裁246人
證券業寒冬來了!最近公布今(2024)年上半年報的50間中國上市券商中,應付職工薪酬比去年同期下降的佔33間,人均薪酬下調幅度最高達到37.32%。各間券商員工數大幅減少,其中行業龍頭中金公司上半年已裁246人。
兩岸中心
2024-09-10 08:56
新聞
國際
兩岸
憂心被指「勾結外國勢力」 中國媒體對SOPA新聞獎「望而卻步」
中國媒體因面臨壓力而刻意與備受關注的亞洲新聞獎項保持距離,這些媒體擔心被指「與外國勢力勾結」。財新傳媒(CaixinMedia)於2014年至2018年連續五年獲得總部位於香港的非盈利組織亞洲出版業協會(TheSocietyofPublishersinAsia,簡稱SOPA)的新聞獎項。不過有兩名財新傳媒的資深員工告訴《日經亞洲》,近年來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沒有報名參加獎項。其中一人透露「即使收到海外機構的邀請,我們也不能參加」。
德國之聲
2024-05-04 15:00
財經
房地產
商業
中國要全面鬆綁限制政策,房市才能恢復元氣?
太盟投資集團(PAG)執行董事長單偉建本周二(3月26日)發出呼籲,建議中國放鬆房地產抑制政策,恢復市場自我調節的功能。此前,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曾表示「房地產市場已出現一些積極信號」。
德國之聲
2024-04-06 11: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馬雲太座新房買在哪?星媒:張瑛在新加坡斥資10億買下「3棟相鄰街屋」
據報導,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妻子張瑛斥資新幣4500萬至5000萬元(約新台幣10.55億至11.72億元)在新加坡買了3棟相鄰街屋,引起市場關注。
中央社
2024-02-22 15:25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美國官員警告:中國傾銷過剩產能,美國與其他國家將做出回應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尚博(JayShambaugh)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擔心,中國的產業支持政策和更注重供給而不考慮需求從何而來的宏觀政策,都會導致中國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最終將衝擊世界市場。」
德國之聲
2024-02-20 15:06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吳鯤鵬專欄:習近平為什麼要尊毛抑鄧,他要將中國帶到何處?
2024開年,最值得關注的政治風向標是:尊毛抑鄧,洗腦加洗嘴,首先大張旗鼓地抬出毛澤東的殭屍企圖為中共繼續執政尋求合法性,其次是全面抹殺改革記憶,竟連過去黨刊上也大力倡導的「實事求是」四字現在都成禁忌語彙,淡化鄧小平以及改革年代,從而為過去十年習治下的惡政、庸政、懶政的諸多失敗實施封口。
吳鯤鵬
2024-01-11 07:10
風生活
即時
負債2兆元!中國金融巨頭「富人俱樂部」中植集團申請破產 外媒:恐有連鎖反應
中國近年來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繼去年恆大、碧桂園等大型房企紛紛陷入危機,如今這股風暴也席捲到金融圈。中國知名資金管理公司「中植集團」,於本月5日傳出向北京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已獲受理的消息,理由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陳怡穎
2024-01-10 11: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最近半年清洗15位解放軍高階將領,習近平到底想做什麼?
「反腐打貪」一直是習近平改革中共體質的重要工程,除了貴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未能倖免,在中央軍委僅次於習近平的兩位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也都中箭落馬。當然,批評者認為所謂「反腐」只是習近平整肅政敵的體面說詞,在中國政治乃至於司法都不透明的情況下,外人也只能霧裡看花。不過大權獨攬的習近平即便開啟了第三個任期,他的「反腐工程」卻不見消停,最近半年甚至清洗了15位高階將領。
國際中心
2024-01-05 17:10
新聞
政治
兩岸
軍事
共軍將領晉升破紀錄!李尚福消失之後,董軍接任中國防長
中國前國防部長李尚福消失4個月後,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29日決定任命前海軍司令員董軍為新一任國防部部長,接替今(2023)年10月被免職的李尚福。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近期有不少異動,今年還創下了1988年以來晉升上將最多的紀錄。
林庭瑤
2023-12-29 20:05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經濟
躺平、慢就業與全職兒女:中國青年失業率「消失」四個月後,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雲南農村幫家人一起在網路上販售新鮮蔬果的高雨(化名)最近又遇到了問題。儘管她和家人投入成本,擴大了自己家「多多生鮮店鋪」的經營規模,但是利潤還是越來越薄。「感覺大家都沒錢了,」她告訴記者。她又開始感受到了拮据,也開始搜尋是否有可能再回到自己的大學所在的城市廣州去尋找工作。
美國之音
2023-12-15 1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京仍致力於和平統一」 中國學者提5點穩定美中關係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近來表示,中美尚未進入冷戰,並指雙方應當緩和在台灣議題上的緊張局勢,無論誰在明年台灣選舉當選,都應謹慎行事以恢復兩岸接觸為目標,北京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
中央社
2023-11-25 17:0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