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臉友生了兒子,為兒子取單名為「敘」。照著我的文字學半吊子的功力,掐指一算,馬上在心裡暗叫一聲「好狠的父親」,差點就要在臉書上建議他改名——還好我什麼都沒說。為什麼說好狠呢?你看我前面寫「ㄅㄆㄇ」的ㄆ,說「ㄆ是小小打一下」,把「敘」這個字結合起來看——攵余——不就是要這個人一輩子整天「自己不斷鞭策自己」嘛?你看這個父親不是留給孩子「四點五億美金」的財產,也不是像蘇軾一樣「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而是希望孩子每天鞭策自己,這不是太狠了嗎?不過還好我又做了功課,發現「敘」來歷還挺複雜,並不是現在我們以為的就是「攵余」自我鞭策的意思。敘這個字古文字學者研究的不多。說文說敘「从攴,余聲」,是個形聲字,甲骨文則是畫一隻手直接拿著「余」。 但余是什麼呢?甲骨文的余字長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