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海嘯震驚了好幾十億人,99%的經濟學家也不例外──這句話很像內容農場的標題,但卻是事實。有人說,那場金融風暴是隻「黑天鵝」,厚厚的《黑天鵝效應》(TheBlackSwan:TheImpactoftheHighlyImprobable)也在金融危機前出版。不管是或不是,「黑天鵝」這名詞成了主流,幾乎人人都能隨口引用,真是「我的老天鵝啊⋯⋯」。啥是所謂的「黑天鵝」?「黑天鵝」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具有三大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更易於預測。 生活在十七世紀歐洲的人們都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是因為當時當地能見到的天鵝的確都是白色,所以根據經驗主義推斷出來的。直到1697年,歐洲探險家在澳洲發現了黑天鵝,人們才知道以前的結論是片面的。發現黑天鵝這的重要意義,是證明我們的認知多麼不可靠,即使觀察幾百萬隻天鵝之後才得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結論,但只需要發現一隻黑天鵝就能徹底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