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華人父母 文章列表
#
華人父母
約 4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廖元豪觀點:哪吒2─港片、日漫、好萊塢與中華文化的交織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稱《哪吒2》)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來,造成極大轟動。截至二月二十七日,票房已達140億人民幣(超過十九億美元),勝過《腦筋急轉彎2》而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在全球票房電影也已經排名第七!除了票房之外,它更在大陸的正式輿論及非正式網路空間,掀起熱烈的討論。這些討論包括了文化、歷史、政治、藝術,精彩豐富之至。同屬中文世界,又對「三太子」以及電影中各種「梗」也很熟悉的臺灣,沒能共襄盛舉一起欣賞、評論、揪心,實在是太可惜了。筆者相信,《哪吒2》若能在臺灣上映(或是上架串流平臺),以臺灣觀眾的背景與脈絡,必然也能激起火花,而且可能有著更多元有趣的評價。簡而言之,臺灣人會喜歡這部片的。
廖元豪
2025-03-03 05:40
VIP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黎蝸藤專欄:川普廢除出生公民權,既違憲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川普上台第一天,立即簽了一百多份行政命令。其中,最引發爭議的,莫過於他要廢除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citizenship)。
黎蝸藤
2025-01-29 07:20
評論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鄭海麟觀點:大師處於微時也有難言之隱—從胡適評余英時的一則日記談起
胡適在1958年1月16日的日記中,曾記錄了余英時的父親余協中到紐約訪問他,談及兒子的評價。胡適寫道:
鄭海麟
2024-12-22 07:10
新聞
國際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亞裔子女的宿命:她代表美國參加四屆奧運,父母卻催她找份「正常工作」
即便張安已經是美國奧運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桌球運動員,她依然逃脫不了來自傳統亞裔家庭的壓力。「桌球運動員不是穩定工作。」
華爾街日報
2024-08-05 11:00
新聞
兩岸
被懷疑是中國間諜的菲律賓市長:郭華萍身份之謎:我是躲在養豬場長大的私生女
菲律賓丹轆省(ProvinceofTarlac)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城班班(Bamban)的市長郭華萍(AliceGuo)被議員質疑是中國間諜後,成為了全國關注的焦點。
BBC News 中文
2024-05-23 13:00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教育
心理
原來猶太人是這樣教小孩理財的!4招幫孩子養出有錢人的腦袋,難怪他們一代比一代富有
身為傳統的中國母親,我曾經覺得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少碰錢,的確,教育孩子不看重錢是一種美德,但是,培養理財智商和這種美德之間並不矛盾。最懂得經營錢的猶太人反而最反對做守財奴。
野人
2023-10-07 09:3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修民法防虐童1》修正民法不讓打小孩是政府管太多?虐童案竟有8成兇手是父母……
「我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結束自己的生命,從不管我死活的父母會不會到我的靈堂來懺悔……」這是一名國中生對於作文題目「千金難買早知道」的詮釋。法務部日前公告修正《民法》1085條「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引發部分家長譁然,有人甚至投書媒體抱怨政府管太多。然國內家內兒少保護案件量居高不下,施虐者為父母的比率高逾8成,每年在家內受虐致死的孩子更多達2、30人……,在在說明政府為何要透過修法禁止家內體罰。
黃天如
2023-04-01 09:1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奧斯卡金像獎的「越南之光」?越南為何不願認可締造歷史的關繼威?
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奪得最佳男配角獎之後,關繼威(KeHuyQuan)發表了一番動情的獲獎感言,提到他年少時從越南乘坐小船,中途住過香港難民營,最後到達加利福尼亞州的歷程。
BBC News 中文
2023-03-17 17:37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拜登學貸減免有感
華人自古以來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根深蒂固概念。古代相信讀書,參加科舉可以改變自己及家人命運。現代人相信至少有個大學學位,最好是碩士博士,才能得到一個能安身立命,擁有豐富財務的職業。但最近這幾年在美國,中國,台灣,這種追求感覺不再那麼的靠譜,包準能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
陳觀樂
2022-09-11 14:00
專欄
文化
賈選凝專欄:媽在多重宇宙裡到底做了什麼?
看完《媽的多重宇宙》,朋友問我「這電影應該很難寫影評吧?」其實正相反,雖然該片腦洞大開神遊天際不講章法,但想表達的主題卻很清晰。如果不爆雷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部非常人本主義的電影,它用史上最天馬行空的母女和解,告訴我們,只有愛能戰勝虛無。
賈選凝
2022-04-28 09:40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BBC專訪哈金:一位用外語寫作的華人作家,如何看待家鄉、家國與文學
1996年的一個冬日,剛在美國拿到文學博士不久的哈金,在文壇才剛起步,掙扎著等待著伯樂出版他的英文小說集。
BBC News 中文
2022-02-15 20:00
風生活
娛樂
影評/《尚氣與十環傳奇》不單只是超級英雄電影!他揭電影3大成功之處,無疑是漫威的前段班
「落花流水遲暮臨,踏血尋梅一場空。」或許,就如《一代宗師》所言,人世間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前世未完的債,只好今生來還,文武與映麗的初次相逢,就以武代口,過招且過情,有來有往的觸碰,不僅搖曳了髮絲,更也搖動了情愫,默契絕佳的兩人,因著這一支極美的雙人舞,悄然墜入愛河。就此,一見如故成了一見傾心,深邃的雙眸,則從倒映身影,轉變成駐紮了倩影,而這也埋下了電影的伏筆,意即人的脫序,不過是因為執著於凋萎的戀情。
方格子 Vocus
2021-09-08 15:53
評論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林庭瑤專欄:斬了馬雲,輪到馬化騰?
北京春天的首都賓館,廣東省人大集會的場子,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一直靜靜坐在一隅,兀自聆聽令人昏昏欲睡的話語,滿是「學習、領略」政府工作報告的頌揚之詞。只有當馬化騰離席如廁,媒體方可近身堵訪,他則拱手稱謝、婉拒受訪。
林庭瑤
2021-03-27 06:10
評論
國際
專欄
伊佳奇觀點:從Tony Hsieh謝家華猝逝,看什麼是「成功」?
台裔鞋王好友們爆料:他酗酒狂吸笑氣 心靈空虛:
伊佳奇
2020-12-13 06:30
風生活
心理
我活著,就為了代替爸媽實現夢想?一個考上醫學院卻輕生的孩子,道盡東亞社會最大悲哀
曾經看過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至今難以忘懷:一個從小用功念書、就讀資優班、成績名列前茅的青年男孩,竟然在考上醫學系後,在宿舍燒炭輕生!那張他爸媽夢寐以求的「醫科學生證」下,壓著一封簡單的遺書,上面寫著:「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
林安儒
2020-09-24 17: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謝青龍觀點:為什麼作弊都要上大學?─直升機父母的產生原因
印度寶萊塢電影《人生起跑線》(HindiMedium,2018),用喜劇的手法反映出天下父母想為孩子鋪好人生道路的渴望,尤其是「贏在起跑點」的教育心態,讓所有的父母不惜一切要為孩子爭取到一所好學校就讀,甚至不惜冒用窮人孩子的入學保障名額。《人生起跑線》雖然是針砭印度教育現況的反諷劇情,但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境,相信對所有的華人父母都不會陌生才是。筆者所沒想到的是,原來在中國大陸,真實版的大學入學考試(大陸稱之為「高考」)冒名頂替戲碼,早就如火如荼地上演了。
謝青龍
2020-07-28 05:50
VIP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國內50大富豪唯二女性入榜 遺產繼承「眉角多」,配偶、子女誰在前?
房子是我想要誰就留給誰?在不少傳統華人的觀念裡,父死子繼儼然是家產繼承的不二法則、難以憾動的神主牌位,不要說女兒,就連配偶的權益有時都得靠邊站。但事實上,即使是被繼承人親立的遺囑,也不能侵害法定繼承人的特留分繼承權,否則即屬違反法令的無效行為。
黃天如
2020-07-06 09:00
評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是該讓孩子搬出去住的時候了
網路上流傳著作家劉墉的一篇短文,談到這一代華人親子關係的兩難處境!他提出當今許多年輕人想要西方生活水準,卻少了獨立思考與自主謀生能力;想要享受美國式的自由,卻放不下中國式的寵愛;成長過程少了美國孩子的積極主動,又把中國傳統的孝道拋在腦後。結果這些年輕人進到職場後,既想要美國公司的福利,卻又捨不得中國式的鐵飯碗;工作上少了美國員工的自律敬業,也不講究中國傳統員工對公司的忠誠。而這些習性可能都與父母親從小過度保護,學校中缺少基本品格要求有關。養成年輕世代懂得爭取權益,卻忽略自己的做人本分與做事原則;把人情與道理混為一談,無法分辨場合,掌握合宜行徑。
諄筆群
2020-06-29 05:50
新聞
國際
新冠肺炎》風險高、障礙多……疫情陰影下,她們特別辛苦:分娩的孕婦
分娩本就是令人緊張的過程,在疫情期間分娩,就更添幾分未知與恐懼。
BBC News 中文
2020-04-11 14: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西藏抗暴61周年》「台藏同樣面對中共威脅壓迫」 西藏駐台代表:西藏可做為台灣前車之鑑
1951年5月,西藏與中共簽署《十七條協議》,解放軍隨即進駐西藏,並於1959年3月爆發衝突,達賴喇嘛與大批藏人流亡海外,至今已超過一甲子。2度派駐台灣的西藏代表、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直言:「雖然有些台灣人認為,不要與西藏接觸,以免激怒中共,但至少可從西藏經驗中汲取教訓,避免台灣淪為第2個西藏。」
簡恒宇
2020-03-10 07:3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