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蚊蟲叮咬不僅是人類的煩惱,更是貓咪面臨的重大健康威脅,一旦感染心絲蟲,即可能增加休克、死亡風險。近日網路社群討論寵物驅蟲藥物聲量提高,並有許多飼主對於毛孩預防的觀念不足,對於驅蟲藥物引發的神經中毒、甚至死亡,感到恐慌、害怕,進而減少投藥動作,增加心絲蟲感染風險。心絲蟲預防已發展十年以上,目前市面上所有驅蟲藥物皆為巨環內酯類,主要因心絲蟲幼蟲對此成分感受性高,若每月持續使用,即可使第三期至第五期的幼蟲無法發展為成蟲,進而減少對貓咪的傷害。台灣貓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浚岳獸醫師提醒,儘管極少數基因有缺陷的貓咪,在使用這類藥物時,可能會產生神經中毒,但是基因變異的比例很低。另外帶有基因缺陷的貓咪,並不僅僅只對於心絲蟲預防藥有特殊反應,像是抗生素、黴菌藥物、腫瘤藥物等都有可能出現症狀,因此飼主在照護上需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