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文章列表
#
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約 3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輪椅族在家動起來!國建署推無障礙運動訓練影片 4大主題、強度循序漸進
誰說輪椅族在家就只能發呆、看電視?為了幫助輪椅族也能無障礙運動,享受健康生活,國民健康署推出「輪椅族身體活動訓練」影片,由專業團隊設計出適合輪椅族群的居家運動,包含暖身、心肺、肌力、伸展等四大主題,並提供不同強度選擇,讓初學者和進階者在安全的情況下,都能有適合的運動方式。
黃天如
2024-12-06 13:00
地方新聞
新竹
社團攜手企業捐千台助聽器 高虹安:竹市致力落實身障平權
民間社團發揮愛心捐贈助聽器嘉惠新竹市!竹夢扶輪社及相關友社攜手元健大和助聽器公司,透過「天籟列車捐助助聽器活動」捐助1,000台數位降噪口袋型助聽器,幫助需要輔具的民眾。市長高虹安今(28)天出席捐助記者會,感謝民間以實際行動響應公益,同時也期盼號召更多善心人士及企業,一起來協助需要幫助的人,讓社會充滿愛的力量與善的循環。
方詠騰
2024-03-28 18:49
新聞
國際
財經
落實金融平權!信託公會推友善服務保障失智者經濟安全 表揚7家社福機構
信託公會昨(5)日舉行安養信託研討會,並表揚7家社福、安養機構。信託公會理事長暨第一金控董事長邱月琴勉勵信託業者,提供服務時能考量客戶平等、合理便利並兼顧財產安全,以落實金管會揭示的金融平權及普惠金融等政策目標。
陳怡慈
2023-12-06 12:21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周月清觀點:2024年總統大選政見,何以獨漏關照身心障礙者?
標榜「以人權立國」的台灣社會,將選出第16任中華民國的總統。
周月清
2023-10-16 06:30
新聞
政治
財經
一銀打造無障礙分行成公股標竿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為200多萬的廁所按讚
第一銀行在金管會邀請身心障礙團體訪查推薦下,獲選成為打造無障礙分行的公股標竿,一銀中山分行每坪市價將近200萬元,占地1.2坪,裝潢費5、60萬元的無障礙廁所,不但獲得內政部營建署無障礙認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28)日參訪時也稱許有加。
陳怡慈
2023-06-28 17:52
地方新聞
台北
粽香傳情 北市啟聰學生包粽送愛到社區
為使啟聰學生體驗端午節日的氣氛、一起實踐社會參與,臺北市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及社會局共同指導下於112年6月14日(星期三)於臺北市立啟聰學校主辦「端午佳節粽香傳情」活動,讓啟聰孩子能親手包粽、進行義賣,並贈予弱勢團體,營造尊重差異、共融共榮的友愛環境!
陳逸群
2023-06-14 21:01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上路4周年不到4.5萬人簽署 病主法從簽署到執行還卡卡
《病主法》上路滿4周年,至今全台有近4.5萬人簽署,在成年人口中占比非常低。意在讓民眾自主選擇醫療方式已達到善終的《病主法》,從簽署到執行還有什麼問題?
李佳穎
2023-01-18 17:1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沒人能判敢判,強制住院死一半?精神衛生法修法愈補愈大洞
《精神衛生法》修法日前三讀通過,其中最大變革就是未來嚴重病人強制住院與否,將改採交付法院裁定。此修法就病人人權雖是一大進步,但也代表日後精神專科醫師的強制住院鑑定報告,都須通過法官這一關,文書作業要求變的更高,作業時間卻只有短短3天。影響所及,近年國內精神科醫師自醫院出走基層的比例驚人;每年送交強制住院審查案件數更是大幅減少,去年僅574件,創下史上新低紀錄。
黃天如
2022-12-09 17:1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北
幸福教育 北市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第五版發表會
臺北市自87年起,為實踐精緻化身心障礙教育,以六年為一期訂定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針對前一版白皮書進行檢討省思,以訂定下一個六年身心障礙教育白皮書。目前本市身心障礙學生已逐年增長至約1萬3千名,並且就讀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務學生近8成5,顯示特殊教育服務成效及融合教育為主流的教育安置,受到家長肯定,未來本市將以此為基礎,持續推動共融教育支持系統。
陳逸群
2022-10-27 00:25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台灣「禹英禑們」更難跨過的旋轉門 自閉症者就業與安置困境,讓雙老家庭問題更嚴峻
掀起熱潮的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女主角禹英禑第一天到律師事務所上班遇到難關就是暗喻「就業門檻」的旋轉門,即使法學院第一名卻因為自閉症,禹英禑在家待業半年得不到發展機會,雖然最後結局她用成功步伐跨過旋轉門,但在現實生活中,台灣多數自閉症者面臨就業及安置問題,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雙老家庭問題更加嚴峻。
洪敏隆
2022-09-13 17:00
風生活
職場
前途看好的女星,因1件事銷聲匿跡...他長文揭演藝圈潛規則:越大牌的人反而更謙虛
許多人常好奇問我,為什麼我需要跟模特兒接觸?為什麼認識這麼多職業攝影師?為什麼需要到專業攝影棚?為何可以受邀參觀時裝秀?也常有人好奇問我為何衣服這麼多?由於父親在品牌成衣界服務(已退休),我九成以上的衣服都是父親或廠商提供;除了公益、紀念品、特定活動,我自己幾乎不買衣服。這樣的好處是省下不少錢,不過缺點是沒得挑選,而且很多是NG品,資源再利用的概念,畢竟丟掉很可惜。
時報出版
2022-08-20 17: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CRPD/障礙者觀點─「去機構化」不應該被簡約解釋為「關掉機構」
「去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的運動,自1960年代就開始,主張障礙者也是人 (無論是否需要密集支持/被評估為重度或極重度損傷),和你我一樣有權利住在社區,而非住在24小時被「管理」、集體生活的住宅。2006年聯合國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簡稱CRPD)第19條明示,障礙者有權利選擇住在哪、跟誰住;障礙運動指出「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幫我們做決定」。
周月清
2022-08-14 14: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觀點投書:台灣全民國防政策亟需補強與重視的新方向
誰是戰爭時最容易被遺忘者?戰時的烏克蘭至少有上萬的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有避難的需求,急需世界伸出援手。聯合國對於戰爭時的身心障礙者訂有保護安全措施,本文且就近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推出的「全民國防手冊」提出建議補強方向,希望政府予以重視。
張宗傑
2022-04-27 14:00
新聞
兩岸
北京帕運過後,中國8500萬身心障礙者生活如何?改變處於停滯,殘疾事業仍被視為慈善事業
從特立獨行的詩人到生活在「恐懼氣氛」中的草根活動人士……隨著冬季帕運在北京舉行,BBC身心障礙人士項目(BBCOuch)帶你走進中國身心障礙人士的生活。
BBC News 中文
2022-03-13 20: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長照2.0制度需要校正回歸的三大方向
現行長照2.0制度思考模式以居服單位及服務員角度設計,較重視服務供給者的管理,但對障礙者的需求者卻未被多加關注。台灣長照2.0制度的預算支出,由2017年僅162.8億元,增至2021年達491.6億元,已近500億新台幣,4年間大幅成長三倍以上,目前我國長照經費編列充裕,政府不能以經費不足作拖延革新的藉口,此刻正是台灣長照制度校正回歸的最好時機,建議應分別就正本清源與監督管理及符合國際趨勢等三大方向進行革新。
張宗傑
2021-09-22 05:30
評論
國內
專欄
洪德仁觀點:從愛心助人到自立自助
2019年某一民間團體發表診所無障礙友善環境體檢報告,嚴厲的指出同時具備無障礙通道、廁所、溝通的診所,僅占全國健保西醫診所的5%,台北、基隆等地都掛蛋。
洪德仁
2021-08-29 06: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政府應重視身心障礙者選手参加帕運的困境
本次第32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東奧),台灣選手表現亮眼,總共獲得12面獎牌,無論在舉重、羽球、鞍馬、柔道、射箭、高爾夫、桌球、跆拳、拳擊、空手道都有優異的表現。台灣國手們不僅球技精湛,心理素質也強韌,帶動全民瘋東奧,掀起ㄧ股運動風潮。
張宗傑
2021-08-19 05:30
新聞
國內
智能障礙女飲下除鏽劑慘死!澎湖監獄1個月內死4囚 調查揭露奪命關鍵1小時
2020年4月至5月間澎湖監獄連續發生4名受刑人死亡案件,其中有輕度智能障礙的游女因誤飲除鏽劑慘死、喝下兩口後10分鐘內便開始躺在地上、站起又重摔,直到1小時後才送醫。時隔近1年,2021年4月14日,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高涌誠發布調查報告。
謝孟穎
2021-04-14 17:15
地方新聞
離島
「跨躍障礙,浯愛無礙」聯合宣導活動預定在金湖綜合體育館盛大登場
金門縣內身心障礙福利過去長期以現金補助及機構式照顧為主,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為因應福利社區化與多元化發展趨勢,特囑社會處團隊積極籌備各項身心障礙者社區式照顧服務,終於於今年度開始提供「社區居住」、「家庭托顧」及「日間布建」等服務,並新增「日間作業設施」服務據點1處,讓身心障礙者可以有多元照顧方式的選擇,不再只有單一機構式照顧選項。
楊經緯
2020-12-08 15:31
新聞
國內
調查
他們16年看盡「精神病人」真實樣貌 道破最無助根源:有時候失控的不是「病」,是「人生」
「我拚了命想好好與人相處、讀更多更多的書籍,對別人生了氣或被別人嘲笑,就反思是不是其實我過度敏感──剛剛是不是沒有察覺到什麼呢?今天也認真過了嗎?努力了嗎?有體貼別人也有好好微笑了嗎?為什麼又咬指甲為什麼要那樣?不要發抖、不要出汗、不要無預警哭出來,這樣人家看起來很有病,知道嗎?」-阿毛,於「精神病人的房間」特展心聲
謝孟穎
2020-10-22 09: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