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風吹進花東縱谷,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田野便展開一場金黃耀眼、搖曳生姿排舞秀。您可以穿梭於稻浪間乘風而行,或是在兩側翠綠青山的映襯下,於高處縱觀金黃色稻浪,甚至能閉上眼睛,聆聽風拂過稻穗時發出輕柔、細軟的聲音—參與花東縱谷平原晚稻收穫前最唯美的時刻。 沒有都市的嘈雜,沒有工廠、工業廢水、重金屬與空氣污染。縱谷間有花蓮秀姑巒溪和台東卑南大溪流經,終年水源豐富,對稻作生長發育極為有利。成就了以便當聞名的「池上米」,玉里的「玉溪米」、富里的「富麗米」、關山的「關山米」、鹿野的「福鹿米」以及光復鄉「紅糯米」等。如果氣候環境、地理條件皆相類,從花蓮玉里鎮到台東鹿野共有約14,000公頃的稻田,應該都「同款ㄟ天生麗質」,為什麼大家總是指名前往「池上」欣賞稻浪?指名購買「池上米」呢?這問題,上週編輯前往臺東都蘭參加「阿米斯音樂節」的火車上獲得詳盡解答!那天編輯買到了普悠瑪桌型位(面對面有桌子的四人座),面對面坐著的是一對氣質優雅的夫婦。閒聊過程中,才知道(編輯意外捕獲野生)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現任理事長—賴永松先生。博學、謙虛、熱情卻又靦腆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早期市面上充斥著仿冒的池上米,品質良莠不齊影響了真正池上米之信譽。好險我們起步得早,推廣『池上米認證標章』。池上米好吃不僅是因為土壤、環境、水質好,與花東縱谷其它的產米鄉鎮相比,池上稻米的製程更多一分講究與細膩!」賴永松先生自豪地說。原來,想取得「池上米認證標章」絕非容易的事。首先,農民須參加18小時的教育訓練,並且填寫「田間栽培管理紀錄」簿,從整地插秧開始逐步做登記,收割後將樣本送到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