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蘇關係 文章列表
#
美蘇關係
約 6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從二戰勝利80周年─談北京與俄羅斯聯手對台進行認知作戰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而中共與俄羅斯在去年5月16日達成了「雙方將繼續堅定捍衛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以及載入《聯合國憲章》的戰後世界秩序,反對否定、歪曲和篡改二戰歷史。雙方指出,必須進行正確的歷史觀教育,保護好世界反法西斯紀念設施,保護其免遭褻瀆或破壞,嚴厲譴責美化甚至妄圖復活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行徑」的共識。
許劍虹
2025-02-09 07:2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MIT學者黃亞生:美中關係太重要,不能完全交由政治家處理
美國麻省理工管院教授黃亞生近期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網站發表文章,指出在地緣政治緊張下,「美中關係太重要,不能完全交由政治家處理」。為了在維護科學開放與保障國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科學家們應該運用專業,促進更保障國家安全且務實的科研合作方案。
國際中心
2024-08-12 19:30
新聞
國際
歷史
還記得林肯與甘迺迪嗎?總統遭遇最多次暗殺就是美國,其中四人不治身亡
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在賓州造勢活動遭到槍手暗殺,所幸只有右耳遭到射穿,生命並無大礙。不過在兩百多年的美國歷史上,共有9位總統在任時遇刺,甚至可說是領導人遭遇暗殺次數最多的國家,其中4人更因此喪生:
國際中心
2024-07-14 10:28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新一輪太空競賽:大國逐鹿月球資源,21世紀「探月熱」再起
我們正處於一波「探月熱」之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公司瞄準月球,爭奪資源和太空主導權。那麼,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月球探索的新時代?
BBC News 中文
2024-06-10 13:00
VIP
國際
兩岸
歷史
軍事
大國博弈
「台灣就是新柏林!」曾預測習近平8年內攻台 美國學者籲借鑒冷戰經驗,建台海「柏林圍牆」
阿爾佩洛維奇認為,美國可以從冷戰時期的柏林危機,找到擺脫美中地緣政治對抗困境、維護台灣和平的答案──那就是在台海兩岸建立一座象徵性的「圍牆」。
蔡娪嫣
2024-05-16 20:10
VIP
評論
國際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面對史上最強對手,美國該拿中國怎麼辦?
2020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龐畢歐在尼克森總統紀念圖書館發表演說,試圖為美中關係打下基調。龐畢歐強調「不可放任共產中國的暴政威脅」、呼籲自由世界「必須統一陣線,不能被中共的討價還價或奉承諂媚所左右」,甚至今後不可再給予中共一絲信任,否則中共「終將侵害我們的自由,顛覆我們所辛苦建立的、基於規則的秩序」。
李忠謙
2023-12-12 06:2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美帝」最冷血猙獰的化身,季辛吉
智利大導演帕布羅拉瑞恩(PabloLarraín)新作《伯爵》(ElConde)鋪陳一個絕大的秘密:大獨裁者皮諾契特(AugustoPinochet)並未在二〇〇六年死亡,而是早已化身為一個不死的吸血鬼,長期盤旋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的夜空搜尋獵物!
閻紀宇
2023-12-09 06:2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比較戰時美中與美蘇空軍合作
筆者最近出的新書《中美聯合:美國陸航在二戰中國戰場》,以美軍第23戰鬥機大隊為核心介紹二戰期間的美中軍事合作,尤其是空軍方面的合作。好巧不巧的是,謝爾希·浦洛基(SerhiiPlokhy)的《被遺忘的烏克蘭私生子:美軍在蘇聯的祕密基地(KGB檔案中你所不知道的二戰故事)》(ForgottenBastardsoftheEasternFront:AnUntoldStoryofWorldWarII)也在台灣出版。
許劍虹
2023-12-03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科技
BBC解析: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三大疑問與兩大隱憂
中美兩國元首舉行首次視訊峰會釋放友好信號,為兩國在技術、軍事、外交和經濟等方面的競爭出現緩和帶來希望。會談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Sullivan)透露,在視訊會議上兩國元首同意著手研究進行軍備控制會談的可能性。
BBC News 中文
2023-10-20 14:56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大國博弈
秘密協議曝光,中國直搗美國後院?外媒盛傳:中國將在古巴打造「可就近監視美國」的軍事基地
《華爾街日報》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媒體8日引述美方知情官員說法,表示中國和古巴政府已達成一項秘密協議,將在古巴建立基地專門監視監聽鄰近的美國,這也是北京針對華府新一輪魯莽的地緣政治挑戰。
李忠謙
2023-06-09 12:30
新聞
國際
歷史
美國史上最惡雙面諜:為錢叛國、害死蘇聯少將臥底!FBI前探員羅伯特・漢森在獄中死亡
美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FBI雙面諜羅伯特・漢森,2002年被判處終身監禁。美國聯邦監獄局表示,這位現年79歲的叛國者,5日一早被發現死在科羅拉多州的牢房裡,但未說明死因。
李忠謙
2023-06-06 15:08
國際
歷史
「下星期不可能發生危機,因為我的行事曆已經滿了」在美中競爭之際,季辛吉迎來百歲誕辰
美國傑出的外交家和地緣政治家亨利·季辛吉(HenryKissinger)將在5月27日迎來他的百歲誕辰。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裡,季辛吉一直是國際政壇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對打開中國大門、緩和美蘇關係、結束越戰等作出了卓越的歷史性貢獻,並因此而在當代國際政治舞台上垂名。
美國之音
2023-05-23 23:17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再論「非共而不反共」政策何以在台灣無法推行?
上週筆者為文介紹了日本的「非共而不反共」政策,並探討了為什麼新加坡能推行成功,大韓民國推行的卻成效有限的原因。新加坡能成功,是因為新加坡並非分治或者分裂國家,沒有同另外一個政權或者國家爭奪正統地位的需要。即便是馬來西亞、印尼等在歷史上與新加坡有過節的國家,亦不會否認新加坡所具備的主權國家地位。
許劍虹
2023-05-14 15:2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李忠謙專欄》美國和中國究竟在爭什麼?湯馬斯·佛里曼:答案不是台灣、也不是民主
在全球走出疫情陰霾之際,《世界是平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先後造訪了中國與台灣,試圖了解美中關係快速惡化的真正原因—或者說,美國與中國究竟在爭什麼。兩岸的學者、投資人、分析師與官員們多半告訴他「總之就是對方的錯」,不過佛里曼對這個回應並不滿意。他在北京跟胡錫進談美中競爭、在竹科聽台積電高管分享成功秘訣,然後回到台北寫就一篇五千字長文,謹慎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忠謙
2023-04-18 14:10
VIP
國際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美中建交」讓台灣政府一度有意打「蘇聯牌」
在總統蔡英文訪美、同時間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在其他國家可能是朝野合作分進合擊拓展外交空間的情形,在台灣卻明顯是親美和親中勢力的角力。面對台灣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和傾向與中國統一的比率都持續走低,在台的親中統派不顧總統大選成敗焦躁地狂炒疑美論,但這種對美國的不信任,源自於1978年美國拋棄國民黨政權,與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林三畏
2023-04-15 17:1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解放軍擴編備戰:預備役加民兵恐破1400萬,國防智庫為何呼籲「無需自己嚇自己」?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人員法》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去年由人大通過的法律明文規定「預備役人員是國家武裝力量的成員,是戰時現役部隊兵員補充的重要來源」,而且預備役人員除了「擔負戰備勤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更「隨時準備應召參戰,保衛祖國」。
李忠謙
2023-03-29 21: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今日美中關係稱為「新冷戰」適當嗎?為台灣爆發軍事衝突風險有多高?VOA專家解析
1月1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將成立「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強調,美國必須積極正視中國共產黨構成的挑戰,並為進行中的雙邊競爭進行準備。美國和中國正在冷戰嗎?
美國之音
2023-01-19 00:0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可能是2023最重要的美中關係預言:華府與北京將尋求對話與和解
曾被視為「頭號戰狼」外交官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被調任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加上作風相對溫和的原駐美大使秦剛升任外交部長,許多人看好習近平放棄「戰狼外交」路線,尋求重新調整與緩和中美關係。雖然也有不少分析認為毋須期待過高,畢竟「大戰狼」王毅還在,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依舊鋪陳了「鬥爭」基調,不過無論上述分析誰是誰非,更重要的問題恐怕還是「美國想跟中國和解嗎」?
李忠謙
2023-01-16 14:1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美國該如何面對中俄挑戰?專家解析:抱持「大國競爭」思維,恐讓華府面臨這三大困境
隨著美中競爭白熱化、俄烏戰爭持續延燒,二戰前至冷戰期間主導全球事務發展的「大國競爭」框架,在偃旗息鼓20年後,再次重返國際舞台,成為形塑當代地緣政治的重要概念。不過,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資深政策分析師韋恩近日卻指出,國家競爭雖是國際社會的特徵之一,但美國不須將其發展為外交政策的藍圖,因為這將影響華府的外交決策自主性。
陳艾伶
2022-07-28 02:00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核戰陰影:那些年的核武誤判,差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核子大戰爆發似乎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般複雜:一群誤闖禁區的動物、一枚造價不足一美元的芯片失靈等等小事故,都曾險些釀成可能導致人類滅絶的核子大戰。
BBC News 中文
2022-03-30 19:00
1
2
3
4